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并发肠套叠9例,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恶变1例.行手术治疗11例,其中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术8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3例;内镜(胃镜+肠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2例.结果 错构瘤7例,管状腺瘤2例,腺瘤样增生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3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PJS并发小肠套叠为主,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是解除临床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PJS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定期复查内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两例均为临床确诊的Peutz-Jeghers综合征,均有腹痛病史,均有小肠息肉继发肠套叠,形成肠梗阻病史;其中1例并有乳腺癌和子宫病变,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且有息肉恶变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息肉的切除或者摘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黑斑息肉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以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反复黑便,  相似文献   

4.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黑斑息肉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以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反复黑便,  相似文献   

5.
胆囊息肉样病变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手术指征。方法对67例PLG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手术指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PLG经中西药治疗并B超随访1~5年,34例息肉消失,11例息肉明显缩小(<5mm);12例手术采用开腹胆囊切除(OC)、腹腔镜胆囊切除(LC),其中6例(6/12)术后1~5年均出现并发症,4例LC保胆摘除息肉均痊愈,术后1~5年无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结论对PLG患者不能单凭B超诊断作为依据,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定期随访,对年龄大(>60岁)、单基广发、合并胆囊结石或症状无好转且息肉增大(>11~15mm)者行手术治疗;对胆囊息肉患者再行CT增张扫描、内镜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切除息肉行病理活检明确是否癌性变,以确定保留胆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7.
黑斑息肉综合征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惠娟 《职业与健康》2006,22(8):613-613
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粘膜、手指、足趾特征性黑斑、肠道多发错构息肉为特点。我院2000~2003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本组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15~23岁。2例以急腹症表现急诊入院,1例因反复发作较大量消化道出血收住内科治疗无效转入外科。体检:3例均有口腔粘膜及口唇黑色素斑,其中1例并有手指、足趾或足底黑色或棕色斑点。3例中有明确家族史者1例,另有1例家族中虽无明确诊断,但其父有口唇及手指色素斑沉着。手术所见均为小肠多发息肉,平均10枚。息肉最大者直径3 cm,最小直径0.5 cm。3例均行小肠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老年人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消化道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消化道内镜下手术切除息肉,对照组患者非消化道内镜下手术切除息肉。对比2组的即时切除率和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有51例是一次切除,即时切除率为98.1%,随访半年后复发率为1.9%,术后并发症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即时切除率为84.6%,复发率为15.4%,术后并发症有5例。2组的即时切除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老年消化道息肉不易复发,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遵从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内镜、手术以及病理等方式确诊的31例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Dieulafoy病发生于空肠1例,十二指肠降段2例,胃底5例,胃体小弯侧近贵门处23例。主要表现为突发间歇性和/或持续性的大量呕血、黑便和休克。31例有17例通过急诊胃镜检查确诊,17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11例暂时止血成功,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手术方法为缝扎止血、局部病灶楔形切除及胃大部切等,无死亡病例。结论Dieulafoy病易引起突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后在抗体克同时尽快急诊内镜检查是明确本病的首选方法,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先予内镜下止血,但内镜诊治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基层医院最终仍以选择手术治疗为稳妥.  相似文献   

11.
刘联芳 《现代保健》2010,(35):15-16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所有6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一次治疗成功60例,2例行第二次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元一例术后并发症出现,术后1个月进行胃镜复查,患处黏膜变平,色泽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复发。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半年以上,无一例复发患者。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肯定,且此方法安全、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喉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明 《现代医院》2009,9(5):61-63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220例慢性喉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患者中,清咽滴丸与头孢拉定片加超短波并直流电碘离子(I-)导入治疗有较高的治愈率及有效率(p<0.05)。手术行声带息肉摘除后加声带内注射得宝松是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伴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的首选方法。结论根据喉部粘膜不同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且综合治疗仍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切电凝经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56例.结果:共切除息肉65枚,60枚进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完成.结论:高频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内镜下活检术对结肠息肉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某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结肠息肉内镜下活检术与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62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单发52例。共检出息肉74枚,比较内镜下息肉活检术后病理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58%,Kappa值为0.293(P〈0.01)。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单纯根据活检术对结肠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09至2017-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经超声内镜检查,且病变性质明确的87例患者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诊断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5%、98.0%、85.1%;对病变起源层次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7.9%、98.7%、95.4%。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爱芹 《现代保健》2010,(21):27-2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对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微波烧灼、套扎器套扎、热活检钳钳取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情况。结果本组48例(62颗)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19颗(30.6%),微波烧灼息肉16颗(23.5%),热活检钳钳取息肉22颗(35.4%),套扎器套扎息肉5颗(8%)。其中44例一次性治疗成功,4例治疗2次治愈。结论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安全,可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42.86%,例次感染率为46.98%: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口腔、消化道和尿路为主,分别占36.30%、26.67%、15.56%、11.11%;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化疗疗程、血细胞参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糖皮质激素和感染类型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德国EREB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58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其中胃息肉22例(36枚),十二指肠道息肉2例(2枚),结肠息肉34例(56枚),全部一次治愈,少数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