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满良 《河北中医》2013,35(8):1209-12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子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传导波幅及血糖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2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波幅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DP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传导波幅.  相似文献   

2.
邓柳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58-4059,4063
目的探讨针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继续控制血糖治疗,应用相同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MCV、SCV及SSR均有显著变化,且2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SSR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短,波幅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显著。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33例予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可有效改善神经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电生理改变。方法:临床纳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2组患者两侧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进行电生理检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疗有效率、2个疗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100.00%,对照组分别为68.89%、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眼轮匝肌、鼻肌及口轮匝肌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神经电图潜伏期为(3.46±0.49)ms、(3.14±0.57)ms,对照组为(3.92±0.50)ms、(3.34±0.4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神经电患健侧波幅比值为(0.67±0.18)、(0.65±0.17),对照组为(0.52±0.17)、(0.5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鼻肌神经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62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腰痛、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肌肤甲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佳,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疗法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用双色球分配法将102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应用显微镜外科神经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电传导速度比对照组快,波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显微镜外科技术及中医中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尽快恢复感觉、运动功能,加快肌群的功能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成文  周达岸 《新中医》2014,46(4):186-18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强的松口服及维生素B12针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及阿昔洛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及神经电生理参数(潜伏期、波幅)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1%,对照组7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满意率观察组91.4%,对照组6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参数(潜伏期、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参数(潜伏期、波幅)治疗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改善神经电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有效率为 93.55 %,高于对照组的 74.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 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大于治疗前, 运动电位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大于对照组,运动电位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总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比较补气通络方和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采用清洁级SD大鼠制成精确的右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补气通络胶囊剂组、手术(神经外膜切开)纽、补气通络胶囊 手术组和对照组。经过造模给药后1天、1周、4周、8周作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阈强度、最大波幅测定作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显示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 手术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阈强度、最大波幅均比对照组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手术(神经外膜切开)组虽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恢复最慢;补气通络方与补气通络方 手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后的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可能有帮助,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运期疗效可能因破坏神经营养血管并不确切,临床运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9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予固本通络的电针疗法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和对照组(予西药弥可保口服),疗程为2个星期。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MDNS评分、NIS—LL评分、SF-36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以及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神经症状评分、MDNS评分、NIS-LL评分、SF-36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血流变学某些指数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及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疗效、肌电图测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MNCV 及S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足阳明经穴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模型坐骨神经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DPN大鼠模型,造模后14天检测各组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P<0.01),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其中电针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Nrg1和ErbB2 mRNA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生存,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鲍红娟 《新中医》2014,46(4):149-15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α-硫辛酸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①临床症状,包括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③跟膝反射及肌力;④血液流变学;⑤不良反应;⑥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6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的空腹血糖均稳定在(4.5~7.0)mmol/L,餐后2h血糖稳定在(5.0~11.0)mmol/L范围。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肌酐轻度增高。余无异常发现。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DPN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甲钴胺1.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荣通脉胶囊,5粒/次,3次/d,治疗21d。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减退症状方面有效率达82.9%∽89.4%,优于对照组62.2%∽72.3%(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复荣通脉胶囊组方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胫腓神经传导速度,同时与营养神经的药物合用能明显提高疗效,而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成药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口服中成药天丹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治疗前后分别对血生化、血常规、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中医证候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记录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中医证候积分,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及化瘀通络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营养神经类制剂,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治疗组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以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1),hs-CRP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并能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