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根据患者对激素的的效应,将实验组分为实验A组(激素敏感)8例,实验B组(激素不敏感)30例;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激素敏感)79例,对照B组(激素不敏感)83例。对2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IMN患者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A组相比,对照B组女性多(P<0.05),且年龄较大(P<0.01)。②实验组对激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气(阳)虚证、血瘀证较多(P<0.05),而阴虚证和湿热证较少(P<0.01);与对照B组相比,对照A组气(阳)虚证和风湿证较多(P<0.05~0.01),阴虚证较少(P<0.05)。结论①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但年龄与激素效应无明显的相关性;非IMN患者激素不敏感者年龄偏大。②激素敏感性与病理类型有关,IMN患者对激素不敏感。③IMN患者中医证型的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IMN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76例IMN中医证型中纯虚证19.57%,纯实证10.87%,虚实夹杂证69.57%。虚证分布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实证分布为:湿热证>湿瘀互结>水湿证>血瘀证。病程>2年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病程<2年(26.39%对比12.07%),体质量超重湿瘀互结证明显高于正常(41.96%对比19.23%);血浆白蛋白<30 g/L脾肾气虚证(55.15%对比34.55%)、血瘀证(31.40%对比17.82%)均较血浆白蛋白>30 g/L明显偏高;使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肝肾阴虚证(27.27%对比13.09%)、肺肾气虚证(20.00%对比7.33%)均较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及不可替代的治疗优势,现将近年中医医家治疗本病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炎,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上皮细胞侧免疫复合物沉积,无明显的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由于本病病因至今未明,故现代医学对此尚缺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咽炎患者160例辨证分为:肺肾阴虚、痰瘀互结、气血两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结果:160例中痊愈83例,好转58例,无效19例,有效率88.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治疗INM的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该研究客观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了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2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软件Rev Man 5.3作Meta分析,用软件GRADEprofiler 3.6按照GRADE系统对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最终纳入11个研究,共725例IM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IMN,降低患者的24 h UTP[RR=-1.23,95%CI=(-1.94,-0.53),P=0.000 6],TC[RR=-0.39,95%CI=(-0.57,-0.20),P0.000 1]、TG[RR=-0.49,95%CI=(-0.82,-0.15),P=0.004]及升高ALB[RR=3.56,95%CI=(1.64,5.47),P=0.000 3]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RR=0.23,95%CI=(0.10,0.52),P=0.000 4]更高。但在改善Scr[RR=-3.25,95%CI=(-9.35,2.84),P=0.30]和BUN[RR=-0.81,95%CI=(-2.29,0.66),P=0.28]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并统计临床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依次是黄芪、当归、川芎、党参、白术、丹参。目前证据提示临床中治疗IMN时,当注重中医之益气活血法的应用,同时重视黄芪、当归、川芎等中药的合理使用;由于主要结局指标24 h UTP的GRADE证据等级为极低质量,尚缺乏高质量证据证实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仍需要更多设计严瑾、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扶正祛风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祛风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病中特发性膜性肾病和非特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疗效。方法对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给予扶正祛风方治疗3个月,统计IMN组与非IMN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IMN组和非IMN组24h-UPr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蛋白尿临床总有效率90.0%,非IMN组为88.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蛋白尿,对于IMN和非IMN患者的疗效相当,扶正祛风法可有效降低IMN患者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改良督灸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脾肾两虚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降血压、利尿、抗凝、激素、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改良督灸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胆固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有效率为65.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督灸法治疗脾肾两虚型膜性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苏合丸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68例,西医予基础对症治疗,中医分为脾肾气虚、肾阳虚衰、气阴两虚三型辨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包括血肾功能、尿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9.70%.治疗后血肌酐(Ser)、尿素氮(BUN)、尿N-乙酰葡萄胺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Tup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肌酐清除率(Ccr)有所升高,肾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好转(P<0.05).脾肾气虚型有效率为93.55%,气阴两虚型为90%,肾阳虚衰型为82.35%.结论: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范围、舒张压下降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