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章次公先生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春 《江苏中医》2000,21(3):43-44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次公先生,名成之,号之庵,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人,生于1903年7月28日.章先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遵守父训,不过问政治,练武习文,后入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读书,在校读书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敏悟过人,深受丁甘仁先生的器重.  相似文献   

3.
4.
章次公先生生于1903年,卒于1959年,名成之,号之庵,江苏镇江人。他的父亲名峻,字极堂,清末曾参加江苏省新军第九镇,属于革命志士赵伯先部下,为同盟会会员。后来赵为两江总督端方所排斥,极堂先生也因此返回故乡,郁郁去世。先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后入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攻读,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为同辈之冠。毕业后在母校任教,并兼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之职。数年后又聘为世界红 安会医院中医部主任,与西医部主任李邦政博士合作很融洽,救治了不少重危病人。约在1937年开始自设诊所,因其医术精良,又体贴病员,诊费很低,贫病且免费…  相似文献   

5.
基于章次公治疗失眠的典型医案,从脏腑、气血等方面分析章次公治疗失眠的经验。其辨治思路主要表现为滋阴潜阳、兼重温阳,养血安神、调和气血,中西结合、全面兼顾。章次公辨治失眠遵循  相似文献   

6.
章次公先生早年就读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校时深受丁甘仁先生的器重。章次公从孟河时方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毕业后又师事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曹师对仲景之学研究有素,临证时胆大心细,常用经方治病,这些均对章次公影响很深。章次公能融经方、时方于一炉,但并不为两家学说所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一家。章次公先生对中医药学尤有研究,著《药物学》6卷,多发前人之未发,补古人之未逮。他是采取现代学理谋求科学发展中医药学的创导人,是我国开创传统医学革新的先驱者,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沙立 《江苏中医药》2001,22(11):57-58
章次公 (190 3— 195 9) ,名成之 ,镇江大港人。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甫 ,国学问业于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 ,宅心仁厚 ,博学深思 ,求真务实 ,无门户之见 ,多创新精神 ,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著有《药物学》、《诊余集》、《道少集》等 ,〔1〕其医案医论为门弟子朱良春先生等编纂成《章次公医案》(简称《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 )。兹将笔者学习《医案》的心得体会浅述如下。1 结合神经 独标气病《医案》“气病”门中 ,先生以“气病”直接与西医神经系统疾病相联系 ,这一观点现在已为多数同道接…  相似文献   

8.
朱步先 《中医杂志》2000,41(12):709-711
以《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为依据,认为章次公纠“有是症用是药”之非有三,其一是如仅重视“症状”而忽视“病期”就会把辨证论治简化为“对症疗法”;其二是片面强调症状,有可能忽视“识病”;其三是有是症用是药失之于狭隘刻板,不利于用发展眼光看待方药的现代应用。认为舌苔、舌质、舌形望而得之,比较客观;辨脉则应注意以保护心力为着眼点,随证变法。对湿温汗、润、下三禁不可拘泥,湿温解表,当注重解肌;若素体阴虚,津液亏乏,养阴之法即不可废;湿热宜清宣化,不轻用下法,然邪入阳明,自有可下之时,用之得当,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明·韩之《韩氏医通》遵古而不泥古,临证强调四诊合参,自创三子养亲汤、交泰丸等方,并主张每病填医案一宗,对中医病案格式作出了较大创新,开创了记载完整病历之先河。本文在简评该书的同时,主要论述其医论、医话、医案以及诊法、方药中的主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肖楠 《西部中医药》2007,20(10):1-3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在治疗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药,分析演化而来,并加以完善.本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头痛的条文入手,从六经头痛和杂病头痛2个方面加以整理、归纳、总结,探讨头痛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周仲瑛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对内科疾病尤多建树,其临床辨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12.
章成之先生( 1 90 3~1 95 9年) ,字次公。江苏镇江人。早年攻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亲炙于丁甘仁、曹颖甫诸先生。在沪从事诊务,先后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学校等处任教,对培养中医药人才作出贡献。建国后,曾在上海市卫生局直属中医门诊所应诊,其后应聘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先生曾编著《药物学》四卷、《诊余抄》一集及医学论著数十篇,发表于多种医学杂志。《章次公医案》一书,由其学生…  相似文献   

13.
章氏治疗胃溃疡注重辨病,然亦不废辨证。虚寒较轻者用小建中汤,气虚较重者用黄芪建中汤,胃痛较剧且便秘者用当归建中汤。对于胃溃疡疼痛者,创用大剂杏仁缓急止痛。章氏结合药理研究认为杏仁中之氢氰酸可以镇痛,杏仁之油可以弛缓痉挛,足见先生积学有得,已深谙其中三昧矣。章氏治疗痹证辨证首分虚实,善用虫药,法随证变,并重用西河柳、附子为现代临床医家治疗本病辨证用药提供借鉴。章氏治疗温热病,十分注意保护心力,特别是病程较长或病人极期,正邪交争,若心力不健,正气不支,极易昏痉厥脱之变。章氏诊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体现了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头痛辨治     
李应寿  赵川荣 《西部中医药》2004,17(6):47-48,F004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或兼有鼻塞流清涕等症,苔薄白,脉浮。[病机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侵,循太阳经上犯颠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时作,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上循颠顶,下行项背,故痛连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则恶风畏寒。遇风寒则卫阳更遏,故疼痛剧增。若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寒为阴邪,得温则减,故喜绵帛裹头。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表证之象。  相似文献   

15.
头痛一症,临床多见,笔者根据临证经验,归纳为以下三点。【临证探病史治疗究病根】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四诊,特别是问诊。张景岳把问诊作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头痛一  相似文献   

16.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头痛都不出六经辨治之范畴。伤寒六经为万病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畴。正是《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临床上用六经经方辨治头痛,"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认准经方的方证,方证相对,治疗各种头痛方能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17.
张介宾是明末著名中医家,其所撰写的《景岳全书》关于腰痛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论述较为全面。张介宾辨证腰痛强调肝肾亏虚为致病之根本,与感受风、寒、湿、热以及跌扑损伤所致之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注重应用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清热利湿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其辨治腰痛的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头痛辨治     
李应寿  赵川荣 《西部中医药》2004,17(5):48-48,F004
一、诊断要点(一)凡患者自觉头部疼痛者。(二)常伴有表证、心悸、烦躁、失眠等症状。(三)外感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内伤头痛多见于成人。(四)可参考有关理化检查,如血压的测定,脑电图,脑血流图,五官科的检查,CT扫描等。  相似文献   

19.
20.
郭堃  杨鹏斐  李廷保 《新中医》2020,52(9):44-45
孤本《原幼心法》是明·彭用光所撰的儿科专著,共3卷。书中论述孕产及小儿养护应注意事宜,阐述儿科疾病病因病机、四诊用药、治则治法、据证定方,在临证辨治儿科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