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4.
章次公先生生于1903年,卒于1959年,名成之,号之庵,江苏镇江人。他的父亲名峻,字极堂,清末曾参加江苏省新军第九镇,属于革命志士赵伯先部下,为同盟会会员。后来赵为两江总督端方所排斥,极堂先生也因此返回故乡,郁郁去世。先生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后入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攻读,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为同辈之冠。毕业后在母校任教,并兼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之职。数年后又聘为世界红 安会医院中医部主任,与西医部主任李邦政博士合作很融洽,救治了不少重危病人。约在1937年开始自设诊所,因其医术精良,又体贴病员,诊费很低,贫病且免费… 相似文献
5.
6.
章次公先生早年就读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校时深受丁甘仁先生的器重。章次公从孟河时方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毕业后又师事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曹师对仲景之学研究有素,临证时胆大心细,常用经方治病,这些均对章次公影响很深。章次公能融经方、时方于一炉,但并不为两家学说所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一家。章次公先生对中医药学尤有研究,著《药物学》6卷,多发前人之未发,补古人之未逮。他是采取现代学理谋求科学发展中医药学的创导人,是我国开创传统医学革新的先驱者,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章次公 (190 3— 195 9) ,名成之 ,镇江大港人。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甫 ,国学问业于章太炎。先生一生治学严谨 ,宅心仁厚 ,博学深思 ,求真务实 ,无门户之见 ,多创新精神 ,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著有《药物学》、《诊余集》、《道少集》等 ,〔1〕其医案医论为门弟子朱良春先生等编纂成《章次公医案》(简称《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 )。兹将笔者学习《医案》的心得体会浅述如下。1 结合神经 独标气病《医案》“气病”门中 ,先生以“气病”直接与西医神经系统疾病相联系 ,这一观点现在已为多数同道接… 相似文献
8.
9.
10.
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在治疗头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药,分析演化而来,并加以完善.本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头痛的条文入手,从六经头痛和杂病头痛2个方面加以整理、归纳、总结,探讨头痛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章成之先生( 1 90 3~1 95 9年) ,字次公。江苏镇江人。早年攻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亲炙于丁甘仁、曹颖甫诸先生。在沪从事诊务,先后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学校等处任教,对培养中医药人才作出贡献。建国后,曾在上海市卫生局直属中医门诊所应诊,其后应聘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先生曾编著《药物学》四卷、《诊余抄》一集及医学论著数十篇,发表于多种医学杂志。《章次公医案》一书,由其学生… 相似文献
13.
章氏治疗胃溃疡注重辨病,然亦不废辨证。虚寒较轻者用小建中汤,气虚较重者用黄芪建中汤,胃痛较剧且便秘者用当归建中汤。对于胃溃疡疼痛者,创用大剂杏仁缓急止痛。章氏结合药理研究认为杏仁中之氢氰酸可以镇痛,杏仁之油可以弛缓痉挛,足见先生积学有得,已深谙其中三昧矣。章氏治疗痹证辨证首分虚实,善用虫药,法随证变,并重用西河柳、附子为现代临床医家治疗本病辨证用药提供借鉴。章氏治疗温热病,十分注意保护心力,特别是病程较长或病人极期,正邪交争,若心力不健,正气不支,极易昏痉厥脱之变。章氏诊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体现了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张介宾是明末著名中医家,其所撰写的《景岳全书》关于腰痛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论述较为全面。张介宾辨证腰痛强调肝肾亏虚为致病之根本,与感受风、寒、湿、热以及跌扑损伤所致之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注重应用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清热利湿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其辨治腰痛的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