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古方集锦     
蔡某,男,30岁。自汗,形寒,汗出烘热,汗后见风则觉凉然不安,有时心烦不宁,寐差,脉濡滑,苔薄腻。病已半月余,服感冒片等成药,未见改善。营卫不和,心神不安。治拟调和营卫而安虚神。川桂枝1.8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3克,淮小麦15克,煅龙骨9克,煅牡蛎18克,炒枣仁9克,红枣5枚。3剂。——《程门雪医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汗与五脏、营卫的关系,探讨自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五脏皆有汗,汗之本为心,汗之化为肾,汗之出为肺,汗之源为脾胃,汗之调为肝。又必以营卫调和为要,汗出方能有节。五脏功能失调、营卫失和均可致自汗。故提出“调畅五脏、调和营卫”的自汗证治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进一步阐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3.
张××,男,41岁。1980年10月21日诊。自汗出,身如水洗,尤以在吃饭、活动,情绪波动时为甚已六年。曾服补气、健脾、调和营卫、收涩固摄之剂久治不愈。刻诊:口干微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滑有力。证属阳明蕴热,迫津外泄。治宜清透阳明,投重剂白虎汤加大黄: 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3克、大黄粉6克(冲服)。服药3剂,汗出顿减,口干渴亦除。继进3剂,汗出即止而愈。【按】自汗一症,临证多属阳虚、气虚、  相似文献   

4.
顾福如医案     
心阳暴脱丁老太太,六月四日,勉拟数味聊尽最后之责。老山人参9克、蛤蚧尾一列、原附片9克、绵黄者30克,煅龙骨36克,煅牡蛎36克、五味子3克。二诊,六月五日。昨日病势大变,气喘、汗粘、肢冷、两脉紊乱无序,危险至不堪名状,旋进大剂扶正回阳,症状稍安。刻诊汗收肢温,脉仍不调,舌苔薄白,精神痿疲,心力衰弱达于极点,痰涌喘脱,易为反掌。老山人参9克、原附片9克、绵黄耆30克、黑锡丹3克、大熟地30克(海蛤粉拌炒)、煅龙骨36克、煅牡蛎36克、大白芍10.6克、野于术9克、麦门冬10.5克、五味子3克、炙甘炸3克。三诊,六月六日。右脉稍调,紊乱时仍多,左脉更  相似文献   

5.
<正> 桂枝龙骨牡蛎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其方剂组成是:桂枝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煅龙骨20克、煅牡蛎20克。目前生姜一味时有脱销,用于汗证以干姜为宜,故以生姜易为干姜5克。斯方由桂枝汤化裁演变而来。桂枝汤主治表虚,有调和营卫之功,佐以龙牡有潜阳固脱之效。方中姜桂之辛热,芍药之酸寒,  相似文献   

6.
基苄1.王某,男,8岁,1980年6月28日初诊。多汗3年,以头部和肩背部汗出为多,活动后汗出更甚,平时易感冒,食少,四肢无力,诊见面色(白光)白,形体消疲。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较弱。证属肺气不固,表虚自汗,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12克防风3克炒白术3克童参9克麻黄根3克煅龙牡各6克,上方连服9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例2.李某,男,6岁,1987年5月9日初诊。自2岁始盗汗,近1年加重,每天晚上入睡后头身汗出如洗,醒后即止,四肢发冷,面色苍  相似文献   

7.
例1 张××,男,13岁,学生。1975年元月8日初诊。盗汗一年,失眠五个月,寐则遍身汗出如洗,醒则汗收。患者消瘦纳少,脉细,舌淡嫩。胸透(一)。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愈。辨证属先天不足,勤学思虑伤脾,心肾阴虚。治以益脾肾扶正敛汗。处方:熟地9克山药15克金樱子15克白芍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6克炙麻黄根6克。连进10剂,盗汗基本消失,睡眠也渐正常。最近走路过多,有食少、气短、自汗之象。依上方去白芍,加北沙参、白术、大枣连进6剂而愈。  相似文献   

8.
汗证治验     
治疗汗证,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方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笔者的临床体会,初步小结以下案例,以资参考。一、营卫失调之自汗证人体之卫气有因护津液,不使妄泄之作用,当肺气虚弱,营卫不和,卫阳失守,腠理不固,则汗自外溢。王肯堂《证治准绳·自汗》云:“或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营卫而津脱眷。”治当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9.
曲××,男,12岁。80年10月就诊.患自汗已四载有余,即使严冬,汗亦不减,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睡眠时,枕巾常亦被汗水浸透。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诊见形体壮实,面色红润,苔薄白,唯脉弦缓无力,病属营卫失调,表虚不固。治宜调和营卫,拟桂枝汤加味:桂技20克白芍15克黄芪40克牡蛎50克甘草15克姜枣为引,服药七剂,自汗遂止。  相似文献   

10.
1、娄××,女,28岁,农民。经停五月,小腹绵绵作痛,身寒倦怠,面色无华,小腹柔软喜按,舌淡嫩有齿痕,脉缓。此乃营卫不调,胞络受寒所致经闭。治拟调和营卫,温经散寒。方用桂枝汤加味: 桂枝6克白芍6克吴茱萸3克炙甘草4克生姜4片大枣9枚三剂尽,身寒减,腹痛增,脉转细滑,上方加莪术6克,续进三剂,经水来潮,色淡不鲜,后以桂枝汤加当归调治,月事如常。按:巢氏《诸病源候论》中说:“血性得寒则涩,既为风冷所乘,冷气沉积,故血结  相似文献   

11.
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临床上根据汗出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自汗和盗汗。《医学正传·汗证》载:"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汗证常见病机有肺气不足、营卫失和、邪热熏蒸、气阴亏虚等,但归其根本在于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笔者师仲景之法 ,临床用于治疗疑难杂病 ,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现举例述于次。1 盗汗、自汗案孙某 ,女 ,5 5岁 ,1998-10 -3 0初诊。患者素有头昏、乏力病史 ,15 d前因老伴住院 ,操劳过度而发盗汗、自汗 ,用滋阴清热、益气敛汗法罔效。近日稍活动则汗出淋漓 ,入睡后汗出浸衣 ,伴食少、头昏、体乏等症 ,面色 白光白 ,舌质淡 ,苔白 ,脉沉细。此为营卫失调 ,气阴亏损之证 ,宜调和营卫 ,益气敛汗。处方 :桂枝 6g,白芍 15 g,炙甘草 6g,大枣 10枚 ,鲜生姜 2 g,煅龙骨、煅牡蛎 (先煎 )各 3 0 g,黄芪 2 4g,当归 12 g,…  相似文献   

13.
汗证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 ,精气所化 ,故不得过泄 ,过则为病。临证切勿就汗论汗 ,而应在辨证的基础上 ,审因论治 ,以求不止汗而汗自收。  久病自汗 未必尽虚 俗云 :“自汗多阳虚 ,盗汗多阴虚 ,久病自汗必虚。”《丹溪心法。自汗》说 :“自汗之证 ,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临床中则不尽然。余临床中曾治王某 ,女 ,54岁。自汗两年余 ,汗出之前阵发怕冷 ,继则烦热 ,少寐 ,口咽 ,舌质略红 ,脉弦细。一老中医说过 :“自汗一证 ,辨有邪无邪 ,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多虚 ,散邪无迫津之因 ,汗可止 ;补正无漏汗之隙 ,汗自收。切勿见汗止汗 ,闭邪于内 ,以致迁延…  相似文献   

14.
古方集锦     
蔡某,男,30岁。自汗,形寒,汗出烘热,汗后见风则觉凉然不安,有时心烦不宁,寐差,脉濡滑,苔薄腻。病已半月余,服感冒片等成药,未见改善。营卫不和,心神不安。治拟以调和营卫而安虚神。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乃《伤寒论》之首方,以调和营卫被古今医家所习用。在《伤寒论》中,从病理角度说明桂枝汤调和营卫最为醒目的要数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余临诊近30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治愈难症与不测之证,常获良效。现就叙几例陈述于后,意欲抛砖引玉,倡同道共鸣,拓桂枝汤调和营卫一法广用之。 1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郝某,女,51岁,1997年11月7日初诊。患者更年期综合征已3年,经常感到周身发热,然后自汗出,烦躁不宁,多次医治,但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5,46(7):553-553
答: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床以自汗、盗汗多见.肺气不足,肌表疏松,卫外不固,腠理开泄,或阴液不足,虚火内扰,心液不藏,皆可发生汗证.故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其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当以补脾益肺,养阴清热为治.  相似文献   

17.
桂枝湯治自汗,根据《伤寒論》的記載,大体可应用在三种情况下: 一、营弱卫强,太阳病发热汗出,此方作为外感風寒解肌发表之剂; 二、营卫不和,病常自汗出者,此方作为复发其汗而調和营卫的止汗剂; 三、卫气虛弱,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以此方先其时发汗,作为解除表虛的止汗退热方剂。  相似文献   

18.
例1.自汗盗汗杨××,男,40岁。1976年10月30日诊。患汗出不止已二年,近日来加剧,日轻夜重,内衣常湿,每夜换衣数次,形寒恶风,头晕目弦,心悸肢倦,体日消瘦,痛苦病容,中药服牡蛎散,当归六黄汤;西药口服和肌注阿托品药,终未获愈。诊得六脉沉弱无神,舌质淡红、苔薄白,病属久汗元气大伤。脾胃双损,阳损及阴,故自汗盗汗交加,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5克、红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升柴蜜炙)各10克、山茱萸、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附片7克、防风8克,服10剂后,汗止十之八九,诸症亦大减,精神倍增,原方去龙牡,再服5剂,汗止痛除而告愈。  相似文献   

19.
胡××,男,54岁,1977年10月1日就诊: 自汗出,时有心悸、气短、乏力已十八年之久,劳累后加重,曾服中西药数百剂均未奏效。患者面色(白光)白,舌淡,苔微白微干,脉象两寸微细,两尺无力。证属气阴两亏,卫表不固之自汗症。治宜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处方: 熟地30克、枸杞30克、麦冬30克、当归身24克、山茱萸15克、黄芪30克、煅牡蛎30克、  相似文献   

20.
邵×,女,25岁。工人。1984年5月8日诊。产后八天,恶露已尽,三日前因感外邪,发热头痛,恶风自汗,某医投银翘散2剂,发热退而恶风更甚,全身漏汗不止,邀余诊之。症见面色苍白不华,全身汗出不止,头痛恶风,胸前恶寒,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缓乏力。辨为产后伤风,营卫不和,阳虚漏汗证。拟用扶阳固表,和营止汗之法,投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熟附片、炙甘草各6克,浮小麦20克,生姜3片,大枣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