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46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出院时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内患肢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时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周内患肢的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康复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肢肿胀、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方法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训练对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1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进行随访,其中髋关节置换单极2例,双极10例,全髋6例,其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4个月,应用公认的Harris髋部评分系统,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和畸形4个方面进行临床检查,同时行髋部正侧位拍片检查。结果 髋关节置换患平均术前Harris评分56分,术后89.4分,优良率88.9%,有2例患术后患肢延长约1cm,有2例双极股骨头置换患术后Harris评分较低,髋关节拍片示随访时金属臼杯的位置与术后住院期间拍片位置发生改变。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疾患的有效方法,对基础条件允许宜行全髋置换,以避免半髋置换所致的髋臼磨损疼痛。  相似文献   

3.
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术前患者的评估,了解术前髋关节的功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疼痛及饮食护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康复训练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本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  相似文献   

4.
郝德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26-1226
目的:观察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THA)术后的疗效。方法:对32例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8~46月平均29.6月。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度满意,无假体松动及骨吸收现象。有2例患肢短缩1.5~2cm ,1例术后轻度疼痛。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关节炎,股骨头,髋臼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 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4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13髋,混合型(hybrid)假体1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15髋.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患肢长度恢复良好,无肢体短缩、畸形等发生.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结论 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采用了内收肌及髂腰肌切断方法以辅助闭合复位,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中男性3例,女性17;双侧6例,单侧14例。单侧14例中左侧11例、右侧3例,共有患髋28肢。在28肢患髋中,有选择地在9肢中进行了内收肌及髂腰肌切断术,19肢采用内收肌切断术后复位感明显,故未切断髂腰肌。1·2治疗方法入院后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及髋关节脱位情况选择性地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时间一般为3周左右,牵引力度适当后,在仰卧位蛙腿姿势及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或氯胺酮麻…  相似文献   

7.
使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外伤及病废日益得到推广。我院1986~1991年12月共行此类手术90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62例,人工全髋置换28例。术后二周内假体脱位者共5例(5.6%),其中全髋置换术后脱位4例,人工股骨头术后脱位1例。另协助外院治疗1例共6例。现将此6例患者的近期脱位原因报告分析如下。病历摘要例1,男性,55岁,右股骨颈头下骨折行全髋置换(上海Ⅱ型假体)。术后次日发现患肢缩短,术后一月重行置换术,见后方关节囊残留多,假体头后倾,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1例患者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31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率达90.4%。结论手术前后的药物、肢体锻炼及辅助器械等各项护理措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延长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初次THA患者143例,摄标准骨盆平片,测量患肢和对侧肢体长度,取得患肢的延长值,并对患髋进行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根据下肢长度的差值(LLD),将患者分成四组:等长组(LLD≤5 mm),A组(5 mm20mm),分析各组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等长组39例(27.2%),A组77例(53.8%),B组20例(14.0%),C组7例(4.9%).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长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05).等长组、A组、B组和c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4.9%、88.3%、60.0%和14.2%.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延长是较普遍的现象,患肢延长超过1 cm对髋关节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60例病人多数在夏秋季节行髋部人工股骨头和人工全髋关节换术,为预防和治疗褥疮,必须采取的翻身方法。髋部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患肢内收、内旋则会引起假体关节脱位的严重并发症,而该翻射方法正是根据髋部力学特点及术后病情和患肢位置要求,侧身后仍保持肢体外展15 ̄20°,屈髋10 ̄20°,屈膝45°,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医生们的认可,也达到了预期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产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91例单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150髋),男7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岁。创伤(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8例(单侧),酗酒致双侧股骨头坏死44例(88髋),服用激素类药物12例(24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潜水病1例(2髋有明确潜水史)。其他2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国产全髋关节置换,其中术后假体下沉5例,术后突发心梗1例,肺梗死1例,深静脉血栓4例,髋部疼痛8例。结论对于各种因素造成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行全髋关节治疗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提高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其术后并发症也存在一定风险,只要围手术期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术后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功能锻炼,多可取得近期满意效果,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治疗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1月~2006年5月我院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EvansIIIA型30例EvansIIIB型28例)。术中所有病例均在骨科牵引床行患肢牵引,C形臂X光机透视下行Gamma钉内固定。术后第2天始逐渐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始行患肢髋膝踝关节被动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6月。本组Gamma钉主钉断裂1例,主钉钉尾部滑囊炎伴感染1例,术后大腿部疼痛3例。无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股骨干骨折、髋内翻等并发症。参照疗效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优45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91.4%。结论Gamma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失败率低。标准的Gamma钉内固定位置,合理的术前术中处理及有效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其手术方式优缺点、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自2006年8月-2008年8月治疗65例83髋年龄在1.5~8周岁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前行患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必要时切断内收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手术内固定治疗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例,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7例获得随诊,有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单纯髋内翻12例,患肢缩短8例,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选择合适内固定方法及术后避免过早患肢负重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世斌  张亚峰 《江苏医药》2012,38(23):2883-2884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第二代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后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旋转刀片切割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患肢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8%.结论 采用PFNA-Ⅱ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增加髋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关节功能。方法通过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结果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患肢的康复非常重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否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指导和协助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创伤性精神反应1例,肺部感染1例,慢性疼痛3例,步态异常8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脱位发生,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无褥疮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近93.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优质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经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31例老年患者均治愈出院,门诊随访,效果满意,患肢活动良好,行走正常。结论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全面、周到的护理,指导其术后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达到康复最佳状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自制梯形外展卧位枕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5%~7%,其中25%~90%为后方脱位,常发生在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位[1]。一旦发生脱位,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造成一些严重的其他并发症。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辅助用具的支持,难以保持正确的术后康复卧位姿势。为了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假体脱位,我们于2004年8月开始自行设计和制作了髋关节置换术后专用固定关节的梯形外展卧位枕,实施术后康复体位护理,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临床使用25例,无1例发生脱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仪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预防下肢DVT形成,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仪。观测两组患者的患肢肿胀、腓肠肌疼痛或压痛、DVT形成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患肢肿胀9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发生患肢肿胀22例,发生率35.48%,实验组患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肢发生DVT 5例,发生率7.90%,对照组患肢发生DVT18例,发生率29.03%,实验组患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空气波压力仪能够有效预防患肢肿胀及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