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附31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S)、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US、IVU、CT资料,其中4例行MRU检查。结果:US、IVU、CT和MRU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定位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7.74%、87.10%、96.77%、100%,对病因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8.39%、77.42%、93.55%、50%。结论:CT、IVU对病因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又各具优势和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连续101例肾绞痛病人在发病2小时~3天内做了腹平片、US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其中69例输尿管结石,64例(93%)结石小于5mm。US诊断输尿管结石7例,肾盂积水60~63例,31例IVU正常病人US诊断全部正确。经双盲法分析表明,US诊断急性尿路梗阻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0%,与IVU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结合腹平片诊断急性尿路梗阻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0%。单独腹平片的诊断作用有限。US诊断无假阳性结果,假阴性9例,为1度肾积水或无肾盂扩张的患者,结石小于5mm,全部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了5年来确诊为淋巴瘤的44例病人。女12例,男32例,年龄6个月~19岁。9例何杰金氏病,35例非何杰金氏病,均无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检查发现39例病人的US与CT表现相似(36例正常,3例肾脏不典型肿块)。5例非何杰金氏病CT增强扫描显示肾脏有低密度结节,而在US检查时2例正常,2例肾脏增大,1例显示弧立的低回声结节(该例在CT上为两侧多发性结节)。所有CT检查均用团注法推注60%泛影葡胺或碘苯六醇,剂量为2ml/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肠肿瘤在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扫描中的表现.19例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17例行腹、盆腔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行小肠造影和CT检查.结果 小肠造影的主要表现包括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异常、龛影.小肠造影病例中阳性率94.7%(18/19),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66.6%(12/18).CT主要表现分3型:肿块型;肠壁增厚型;混合型.17例螺旋CT扫描中阳性率94.1%(16/17),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87.5%(14/16).结论 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中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两者的影像学差异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脏炎性假瘤罕见,1953年由Pack和Baker首先报道,作者报道2例肝脏炎性假瘤放射学表现。例1,男性,50岁,持续发热、寒战20天。4年前因胆石症作胆囊切除术,由于总胆管结石作了胆管空肠吻合术。体检右上腹压痛,体温38℃~3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碱性磷酸酶值升高。US及CT发现左肝叶一8.5cm×7.0cm×6.5cm的境界模糊肿块,其结构不均匀。US检查有高回声区和无回声区,CT扫描在肿块中心有小的和中等大小的低密度区,未见钙化。血管造影表现为少血管肿块,肿瘤染色不明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US检出的33例实质性肾肿块进行了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常规CT和动态CT扫描,如有特殊指征时行下腔静脉造影。US用3.5MH_Z线阵探头,肾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经皮技术。常规CT强化前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扫描时间8sec。在静脉输注对比剂(Niopam 370)100ml中开始动态CT扫描,采取快速连续扫查,层厚10mm,扫描时间4.0sec,间隔2.4see。在静注造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1例精囊囊肿,均做了手术和病理检查。年龄5个月~53岁。对其中伴有下生殖泌尿道异常而考虑为先天性精囊囊肿的13例进行了研究。IVU检查12例,US 8例(经腹6例,经直肠1例,经腹和直肠1例),腹部和盆腔CT扫描9例,MRI 3例,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3例,精囊造影2例。结果表明,所有病例膀胱镜检查均见同侧一半膀胱三角区有些抬高。变形或缺如9例,输尿管口缺如12例,1例输尿管口正常但手术时发现同侧输尿管发育不良,肾脏正常。同侧肾脏异常12例。输尿管口异位于精囊内7例。I VU显示膀胱外肿块6例,同侧肾脏发育不良或重复肾10例;CT扫描9例均显示精囊囊肿;经腹和直肠US均证  相似文献   

8.
超声对于颈部肿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但用于小儿者报道不多。作者报道了49例小儿颈部肿块之US表现。3周至18岁,用切面实时超声仪,探头为5或7.5MHZ。作者认为对以下四种病变US有其特征性表现。①甲状舌管囊肿(6例):在舌根到甲状腺峡部之间的中线或稍偏中处可见到典型的无回声、边界清晰、透声好的囊性肿块(4例),发现窦道更确诊无疑;合并感染时可呈不典型的混合性肿块(2例),一例囊壁回声增强,一例呈回声不均之实质性肿块。②胸锁乳突肌肿块(4例):3例新生儿斜颈,在胸锁乳突肌中见一比周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评价诊断方法。材料与方法11例儿童中均摄胸部X线平片,其中支气管碘油造影、CT、B超检查各2例,主动脉造影1例。结果(1)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实质肿块1例、囊性肿块7例、肺实变灶3例,肺门增大及肺组织结构异常8例;(2)支气管碘油造影的造影剂未进入病变区,支气管树移位2例;(3)CT示实质性及囊性肿块各1例,异常供血血管1例;(4)B超示肺内实质肿块1例,另1例囊性肿块受气体干扰术前未能作出诊断;(5)主动脉造影1例示降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是最基本检查手段,可提供重要线索,但难以确诊;B超、CT检查有很高诊断价值,CT增强可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主动脉造影具有决定意义,但属有创伤检查,儿童难以接受;MR检查是公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岛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FIT)极为罕见,占全部胰岛细胞瘤的15~33%。作者介绍了12例,均作了US检查,11/12作CT检查,5/12作US导向细针针吸活检,4/12作血管造影。肿块大小1.5cm~12cm,胰头5例,胰颈部1例,体尾部2例,尾部2例,另2例肿瘤累及全胰腺。作者见到,US 上10/12例NFIT 呈均质的或不均质的低回声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石症术前不仅需要作出诊断,而且还需对胆道进行形态学的评价。作者为评价磁共振胆道成像的作用分析10例肝内胆石症(男6例、女4例,年龄25~85岁)的US、CT、直接胆道造影和磁共振胆道成像。其中9例接受外科治疗。术中胆道造影和/或病理学确定胆道扩张和狭窄。US检测出结石7/10例,US表现为高回声病灶;CT检测出8/10例,表现为高密度病灶;直接胆道造影检测出7/10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年龄为17~46岁.3例行CT和US检查,1例行CT和MR检查,2例单独行CT检查,1例单独行US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US表现.结果: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例诊断为恶性,6例诊断为未定性.6例未定性中,1例于术后半年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及肝转移.CT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肿块囊壁与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出血坏死区无强化.MR可见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能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US可见肿块呈孤立性、囊实性结构,边界清楚锐利,有包膜回声.肿块周边及实质内可探及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对术前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U)、B超、CT检查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18例经IVU检查;14例经逆行。肾盂造影;28例均经CT检查,其中11例为平扫,17例为平扫加增强;20例经超声检查。结果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为55,6%(10/18);逆行肾盂造影的敏感性为92.9%(13/14);CT检查的敏感性为89.3%(25/28);B超的敏感性为60%(12/20)。结论RU准确率最高,CT和B超其次,IVU最低,但因IVU是无创性检查,临床依然将其作为肾盂移行细胞癌常规的首选检查方法,RU,CT和B超作为IVU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男性3例,女性5例)胃肠道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X线胃肠道造影4例、CT检查8例、MRI检查3例,分别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管腔状态、周围粘膜等各种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①发病部位:8例胃肠道脂肪瘤位于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分别为1、1、1、5例;7例为胃肠道腔内肿块,起源于粘膜下层;1例升结肠脂肪瘤表现为肠腔内、外肿块,起源于浆膜下层;②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内大小不等类圆形、卵圆形肿块,柔软,边缘清楚,4例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显示为类圆形的充盈缺损,4例周围均可见桥形粘膜;CT显示为密度均匀的脂肪密度肿块,CT值在-70~-120HU之间,增强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1例发生在降结肠继发坏死,表现为瘤体内合并液性低密度;MRI肿块在T1WI、T2 WI呈高信号,T2抑脂像为低信号.结论 胃肠道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典型,肿块柔软、桥形粘膜、脂肪密度、高信号等为其特征表现,术前CT、MRI准确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9例经血清学、病理学证实的脾包囊虫病之普通X线平片、US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腹部平片,6例曾行US检查,7例作了增强前后CT扫描。平片常见表现为脾肿大、左上腹肿块及脾区线状囊壁钙化影(4例)。5例CT表现为高度均质无回声肿块,仅1例显示有回声的  相似文献   

16.
肝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US、CT、MRI及DSA)诊断肝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行US和CT检查(有1例行CT灌注成像,CTP),5例行MRI扫描,4例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1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无肝硬化背景,直径2.0~10.0cm。影像学表现:US检查,10例呈稍低或不均匀稍强回声,边界清晰,6例见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较丰富的血流;CT检查,10例为稍低或等密度,8/10例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平扫和延迟期呈等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误诊为血管瘤。1/11例CT灌注成像(CTP)检查,肝动脉灌注量(HAP)=1.08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0.19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0.85,各参数值与肝癌均有明显不同;MRI检查,5例肝腺瘤均能显示完整包膜,T1WI上2例稍高于肝脏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为稍低信号,T2WI上5例均表现为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像(STIR)1例呈略低信号,4例信号与T2WI相似,行增强扫描的4例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呈等信号。DSA检查,3/4例病灶见粗细不均的异常血管影,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表现。结论肝腺瘤的US和DSA表现均缺乏特异性,CT、MRI则具有一定的特点。CTP对肝腺瘤可能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为评价MR技术对肾和泌尿道的显示,对14例有泌尿道阻塞、20例无泌尿道阻塞及6例健康志愿者作了重T_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MR泌尿系造影)检查。所有受检者检查5小时前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前禁食流质,但此前要充分补水。40例MR泌尿系造影检查中,24例有IVU、CT或US对照。标准MR技术由重T_2加权快速SE序列组成,用三个平面(X、Y和Z)饱和带减少血管信号强度。另外,用脂肪抑制技术减少腹膜后脂肪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分析了10例输尿管肿瘤的CT表现,病人均做了增强CT扫描,5例做了平扫。9例经CT做出正确诊断。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或输尿管壁增厚,肿瘤最大径为8-30mm,手术结果与CT表现一致,8个肿瘤增强扫描测CT值为20-80HU。1例CT未能诊断,肿瘤直径小于5mm,于肾输尿管切除术时发现。作者认为,输尿管肿瘤虽不常见,但对有血尿和下腹痛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很有意义。IVU在肾无功能或输尿管充盈不良时难以诊断,超声易受骨骼及肠气干扰。逆行肾盂造影可发生插管失败等,既使是细胞学检查也有假  相似文献   

19.
脂肪瘤是腹部常见肿瘤,但起源于镰状韧带则罕见。作者报道1例56岁,男性患者。US偶于上腹部前方见一7cm×3cm×9cm不均质实质性肿块,呈相对低回声、边缘光滑,压迫胃。肿瘤形状压之易变。CT平扫示一脂肪密度实质性肿块,CT值-95HU、无强化,肿瘤内有少量软组织。MRI不均质、呈强信号。血管造影为少血管、无肿瘤染色,考虑起源于大网膜。手术于腹前部见一黄色  相似文献   

20.
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常规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腔内型16例。表现为圆形或半圆形充盈缺损,腔外型8例,表现为局部轻度受压。其中21例行CT检查,显示圆形和椭圆形及马蹄型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6例行MR扫描显示肿块,矢状位和冠状位肿块与食管关系密切。结论:食管平滑肌瘤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但有时定性诊断较难,CT与MRI扫描能确定肿瘤大小、范围、性质及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