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检查和术中探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P)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所医院手术所治1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CT判断、术中探查发现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
结果: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生长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7.6%的患者发生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9.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等影像检查和术中探查对肿瘤性质、大小、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判断,完整的肿瘤切除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对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4例中3例为女性,年龄15~63(平均23)岁。2例以腹部肿块就诊;1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胰腺肿物;1例以腰背部隐痛为主诉入院。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胰颈体部1例,胰体部1例。肿瘤直径4.5~8.0(平均7)㎝,均有包膜,囊实相间。镜检示,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查,4例Vim,AT阳性,2例NSE阳性。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0.5~4年,均无复发。提示SPT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提示SPT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切除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4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女性41例,男性1例;年龄16~63(平均31.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颈部3例,体尾部29例。瘤体最大直径2~15 cm,平均6.3 cm。就诊时无明显症状者20例,仅有上腹部胀痛不适者21例,1例由于肿物破裂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超声检查发现胰腺低回声或等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CT检查多显示为胰腺区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中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姑息切除术。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1年,平均49个月,均存活,无远隔转移病例。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后8年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局部切除,至今41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年轻女性发生的囊实混合性胰腺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该肿瘤为低度恶性,在保证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是一种少见胰腺的低度恶性肿瘤,仅占胰腺肿瘤的0.13%-2.7%,多见于年轻女性[1]。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不明显,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患者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及文献已报道的74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6例,女691例;平均年龄26.6岁。45.3%有上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35.5%有上腹肿块,22.0%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就诊。超声检查95.9%可探查到肿物,CT和MRI检查对肿瘤位置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7.5%和90%,优于超声检查(71.2%)。39.1%肿瘤位于胰头部,54.1%位于胰体尾部。治疗术式多为肿瘤摘除术(34.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7%)和胰体尾脾切除术(22.5%)。60.3%肿瘤为囊实性,包膜完整,平均最大直径为8.0 cm。随访458例,450例生存良好,包括3例肿瘤复发,3例行减瘤手术和1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随访中死亡8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青年女性,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对转移或复发病例积极手术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疗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SPTP和国内报道的397例SPTP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91.36%的SPTP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6.76岁,40.99%的患者无主观症状;术前CT在判断肿瘤性质、位置方面较B超准确,肿瘤分布于胰头颈与胰体尾的比例大致相当;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3.71%患者术后发生胰瘘;95.40%的患者在一次或二次手术后可获得平均23.5月无病生存,肿瘤进展率5.02%。病理检查是SPTP的确诊方法,免疫组化特征是Vim,AAT,AACT阳性,而Ins,Glu,CEA阴性。此外,笔者收治的62.50%病例合并HBcAb阳性。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术前主要靠CT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手术是主要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受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包膜完整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0岁,因餐后中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发现上腹部包块半月就诊。查体:中上腹部可及φ6 cm左右包块,边界欠清,光滑,轻压痛,难推动,未及血管杂音。B 超示中上腹混合性团块。CT示胰头区肿块。AFP,CEA, CA19-9结果正常。手术所见:后腹膜胰头下方,下腔静脉内侧约6 cm×7 cm球形肿块,包膜完整,周围无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dou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近年来被人们逐渐认识的一种新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10%~15%有转移播散的侵袭性行为,可导致死亡.目前,没有病理因素可以准确预测其预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1月—2018年12月经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1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1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胰颈部8例,胰体尾部23例;术前通过影像学初步诊断为SPTP者21例(44.7%),6例术前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仅1例(16.7%)确诊为SPTP;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左肾及左肾上腺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1%(9/47),无再手术和手术相关死亡。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CD56、NSE呈阳性表达居多。术后4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7±31.4)个月,1例术后复发,所有随访患者均存活。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0.13%~2.70%[1],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低度恶性倾向。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为1:10,平均26.2岁。8例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颈部,2例位于胰尾部。结果9例胰头和胰颈部肿瘤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胰尾部肿埔行胰体尾和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6~12cm。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个月至5年,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年女忡,术前容易误诊,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总结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在本中心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SPT并分成包膜完整组和无完整包膜组,经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肿瘤扩大切除术中各术式的选择与肿瘤部位有显著性差别(P=0.038);肿瘤包膜是否完整与病程(P=0.029)、术中冰冻判断有恶性细胞(P=0.001)及肿瘤大小(P=0.0004)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的判断结果直接影响所采取的手术方式(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SPT的有效途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基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腹腔镜方法治疗胃基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1.5~5.5 (平均2.6) cm。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辅助和手助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4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d。术后病理证实25例为良性基质瘤, 7例为低度恶性基质瘤。随访8~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胃基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37/45);CA19-9阳性率71.1%(32/45);胰体尾占位检出率B超为92.5%(37/42),CT为97.8%(44/45)。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行根治性手术27例,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3例,其余15例仅行肿瘤活检+无水酒精注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其发生率为6.7%(3/45),术后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结论:胰体尾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总体预后差,只有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实施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45例甲状旁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术前定位、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1年-2012年间收治的45例甲状旁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45例甲状旁腺肿瘤术前均通过B超和或CT、99mTc-MIBI检查得以定位,阳性率分别为86.7%,93.8%,100%.45例均行手术治疗,均为单发肿瘤,其中左上7例,左下23例,右上4例,右下11例.术后病理证实39例为腺瘤,1例腺癌和5例囊肿.囊肿均为非功能性,腺瘤、腺癌均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前PHPT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钙升高和血磷降低,其中24例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术后血钙明显下降,血磷明显上升(均P<0.05),1周至3个月恢复正常,PTH明显降低(P<0.05),22例术后1~5 d即正常,2例1年后正常.术中PTH(IOTPH)判断腺瘤成功切除率100%.40例获随访3个月至10年,均无复发和病灶遗漏.结论:甲状旁腺肿瘤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钙、血磷以及血PTH的检测有助于PHPT的诊断;B超可作为甲状旁腺肿瘤的术前定位的首选检查,联合CT和99mTc-MIBI核素扫描能提高定位率;手术治疗为甲状旁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行胃癌或结肠癌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12月15例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或复发胃癌12例,结肠癌3例。结果中位手术时间6 h(4~12 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21 d(7~63 d)。并发症发生率为46.7%(7/15),再手术率为6.7%(1/15),病死率为6.7%(1/15)。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2%,44.4%,22.2%。结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的治疗选择。该术式可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6岁。其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2例。以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2.4 %和72.5 %。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内分泌治疗和(或)化疗。其中1例失访,2例术后8个月~3年死于其它疾病,余14例术后已生存1~12年。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偏大,易误诊;内分泌治疗首选他莫昔芬;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时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