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用中药白茅根联合强的松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当采用泼尼松、达那唑、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无效,而临床出血严重,急需紧急提高血小板时,国内外现大多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滴注治疗,使血小板数上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36例重症、难治性ITP,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第二届全国血液学会议制订的ITP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Imbach等首先报道大剂量免疫球蛋白(lg)静滴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效以来,各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现将目前大剂量Ie静滴有效的血液病扼要予以介绍。 一、大剂量Ig静滴治疗ITP Imbach等用大剂量多价完整的Ig静滴治疗7例慢性或间歇性ITP与6例急性ITP。全部病人的血小板值均于5天内明显上升,切脾者早期效应比未切脾者明显。急性ITP中2例需用Ig维持。经90~110天的观察,慢性ITP中有5例能单独用Ig使血小板维持足够水平。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t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脾切除术可以去除血小板破坏和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远期疗效较好。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由于ITP患者血小板减少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糖皮质激素,其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与一般的腹腔镜手术有所不同。我院2003年2月-2007年12月共行LS治疗ITP 36例,通过细致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1年有人用静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示对阻断噬细胞功能有关。ITP通常是一种短暂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少数病人需脾切除,约10%病人变为慢性血小板减少。用灵敏的抗球蛋白方法测定,90%ITP患者血小板相关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增高,一些脾切除和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则稍有减少。静注免疫球蛋白的效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topatd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脾切除术可以去除血小板破坏和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远期疗效较女子[1~3].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4].由于ITP患者血小板减少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糖皮质激素,其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与一般的腹腔镜手术有所不同.我院2003年2月-2007年12月共行LS治疗ITP 36例,通过细致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6):778-77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以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既往ITP患者首选强的松治疗,2/3的患者在服用强的松2~4周出现反应,但仅有10%~20%的患者在停用强的松后长期缓解。近来欧美的“指南”均将大剂量地塞米松列入一线治疗,为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24例初诊慢性ITP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治疗多趋向于抑制对外周血小板的免疫反应,用得最多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但部份病人血小板计数增高不显著。最近,Imbach等人报告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慢性ITP,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作者报告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慢性ITP的临床效果。 9例慢性ITP(3男,6女),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血小板低于10万长达1年以上,2.血小板计数变动的范围低于基础血小板计数的25%,3.有时有出血趋向,4.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本病多发于儿童和育龄期妇女,近年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老年ITP患者并不少见,且老年ITP患者因其基础病较多,因而在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方面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8例老年(≥60岁)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治疗反应进行分析,对处理老年ITP的经验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目前临床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治疗,服药时间长,起效慢,且有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国内自1992年来陆续报道了脾动脉栓塞,脾动脉灌注免疫抑制治疗ITP,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ITP患者进行长春新碱脾动脉灌注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抗体通常属于IgG,覆盖于自身血小板。后者被单核-巨噬系统破坏。多数成人ITP 为慢性疾病,多见于女性。血小板计数(BPC)>50×10(?)/L 时一般不需治疗,也很少有自发性出血。成人重型ITP 用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等通常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60~70%,而年岁大的患者较低,有报道一组40例45岁以上的ITP,缓解率只有30%。Guthril 等报告老年患者校正后的10年统计生存率为45%。目前难治性ITP 的治疗措施包括:(1)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2)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疗;(3)用长春生物碱、秋水仙碱或Vp-16等靶向的免疫抑制治疗;(4)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小剂量IgG 型抗Rho(D)治疗;(5)达那唑;(6)干扰素或环孢菌素免疫调节治疗;(7)用细胞分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因不明,循环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破坏亢进有关,其抗体主要是IgG。但用通常方法测得正常人也有大量的血小板结合IgG,其它一些血小板减少症亦有明显增高者,故对于ITP的诊断帮助很小,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与ITP的病理生理无关的非特异性蛋白。作者使用抗人IgG Fc片段的小鼠单克隆抗体分析法,对5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与48名正常人进行了研究。Ⅰ组是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17例,Ⅱ组是对治疗抵抗的ITP11例,Ⅲ组为不需治疗的慢性稳定型血小板减少症6例,Ⅳ组系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0  相似文献   

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及生成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有效率约60%,然而部分难治性ITP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研究报道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部分ITP患者有效,同时也有相关研究对之提出争议,关于Hp如何参与ITP发生的作用机制也尚未阐明,本文就Hp与ITP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VP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常规泼尼松治疗ITP疗效比较。方法:对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VP方案治疗,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小板升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VP方案治疗ITP疗效好于传统泼尼松治疗。  相似文献   

15.
彭军 《临床荟萃》2014,29(10):1091-1094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性疾病,其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并且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目前难治性ITP的治疗十分棘手,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抑制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是现代ITP治疗的主流思路.其中,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近年来治疗难治性ITP的新方向.ITP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化,如何甄别ITP患者的发病机制并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将是今后关于ITP在临床与科研中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2年起采用明胶海棉,可溶性止血纱布行脾脏部分栓塞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并与同期切脾治疗的10例ITP患者作对照,观察其近期、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而致血小板减少为其特点。T淋巴细胞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直接或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大约25%-30%成人ITP患者对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类固醇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这部分患者10年死亡率10%-20%,归因于出血和治疗毒副作用。所以,对这部分ITP患者寻找高效而低毒性的免疫抑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硫唑嘌呤治疗I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专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慢性难治性ITP诊断条件如下:1)曾经用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2 mg·kg-1·d-1)治疗无效;2)血小板计数<30×109 L-1;3)ITP病程在6个月以上;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关于难治性ITP的治疗近年已有许多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治疗尚无特效药,首选药为肾上腺皮质激素,除此之外,经多种药物如达那唑、环孢素、长春新碱、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仍无效者,称为难治性ITP.笔者应用龟柏地黄汤为主治疗难治性ITP患者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以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及治疗疗效的分析研究,寻求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住院的18例以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CTD患者为CTD组和22例ITP患者为ITP组,对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CTD组的血红蛋白、C3、C4显著低于ITP组,而PLT、血沉和Ig G均显著高于IT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D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为94.4%,其中单纯采用激素治疗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66.7%,16.7%)均高于ITP组患者(50.0%,13.6%),而采用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有效率(11.1%)低于ITP组患者(18.2%)。结论以PLT减少为首发症状的CTD发病人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ITP的发病人群年龄跨度较大。但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故应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进行鉴别。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CTD合并PLT减少患者,还需动态监测其自身抗体谱以进一步确诊,且确诊后建议及时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