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支气管高反应性是其重要特征,即使轻症或无症状的哮喘患者也存在气道炎症改变;而非传统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痉挛为特征的疾病,因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杨俊何 《广东药学》1995,5(4):12-14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各年龄组的慢性肺疾病。近10年来.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学方面的观念有较大的更新。传统的观念认为,哮喘是因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因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扩张支气管为主。近年的研究证明,哮喘是一种以支气管炎症反应为基础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治疗手段是以抑制气道炎症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莉  余彩娥 《云南医药》2001,22(1):60-6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这一。国内外资料表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增加趋势。正确认识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现已证实,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目前认为气道高反应性(BHR)是哮喘的主要特征,而气道的慢性炎症是BHR的病理生理基础。本文拟对近年来哮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在秋冬季节或冬春之交,哮喘发作进入高潮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1 消除炎症的药物 已经比较确切地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些炎症细胞释放许多炎性介质,反过来加重气道炎症,使粘膜水肿,粘液腺体增生,分泌亢进,平滑肌肥厚痉挛,致使气道狭窄,呼吸困难,因此,消除炎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约有2 000万哮喘患者,其中,0~14岁城市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0.5%~3.4%.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由气道炎症所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一新认识预示着哮喘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为治疗时代的结束,以抗炎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时代的开始,是哮喘治疗的一新进展.新概念认为在急性加剧期固然要根据病情及时合理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但同时需要着眼于慢性过敏性炎症的长期计划治疗,予解痉平喘药与抗过敏炎症治疗的有机结合,并重视日常生活调节.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痉挛、炎症及气道上皮下组织增生引起的气道重塑是其发病机制[1,2]。《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AN)将联合用药作为控制哮喘发作的一线用药。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吸入剂是一种新型治疗哮喘药物,治疗儿童哮喘的报道较少。为观察其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7.
重症哮喘是内科常见重症之一,对其诊断、治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预后。近年来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已达成共识,即支气管哮喘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痉挛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治疗上应将抗炎治疗作为一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痉挛、炎症及气道上皮下组织增生引起的气道重塑是其发病机制.对哮喘患者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抗炎和解痉兼而有之,同时可以减少皮质激素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在应用平喘药物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针对病因的抗炎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等[1].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免疫调节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以气道高反应(BAR)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气道慢性特殊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控制气道炎症是针对哮喘病因治疗的主要方法及研究方向。本文就哮喘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药物治疗进展056001邯郸市中心医院盖银梅,田恒岷哮喘的病理机制表明,炎症在呼吸道慢性病变急性哮喘发作中起重要作用,源于支气管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炎症细胞释放许多介质造成气道高反应性,对各种刺激如组织胺、冷空气、运动敏感...  相似文献   

12.
哮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渝林  刘皋林 《中国药房》2001,12(7):431-433
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高度敏感为特征的病理现象 ,了解炎症过程和治疗目标有利于哮喘的处置。哮喘中敏感气道对特定抗原的反应有速发型哮喘反应 (EAR )和迟发型哮喘反应 (LAR)之分。EAR由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前列腺素D2(PGD2)和含硫肽白三烯等具有气道收缩作用的介质造成。在抗原进入体内4h~6h后 ,嗜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迁移到呼吸道 ,从而导致LAR的发生。炎症和气道狭窄为LAR的特点。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尤其是气道慢性炎症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 ,哮喘治疗已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支气管哮喘就成为威胁公共健康最主要的肺部慢性疾病。它是一种由遗传、环境、行为、心理、机体免疫等多种因素诱发,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发生伴随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肥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随着医学界对哮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新型抗哮喘药物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取得了新进展,前景良好,现就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广泛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涉及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参与的炎症、免疫及气道重塑等因素。目前治疗主要以控制哮喘发作,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为主,主要药物以激素等对症治疗为主,无法根治,对患儿产生严重影响,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探讨NF-κB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具体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机制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将哮喘分为3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变应原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哮喘症状。因此,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或口服支气管解痉剂。  相似文献   

16.
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彬  彭向东 《中南药学》2005,3(5):315-3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应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了变态反应、炎症、气道痉挛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7.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各年龄组的慢性肺疾病.近10年来,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学方面的观念有较大的更新.传统的观念认为,哮喘是因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因而,传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尤其是气道慢性炎症机制的深入了解 ,哮喘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1 皮质激素吸入疗法过去认为儿童哮喘长期吸入皮质激素的指征是常年有症状发作 ,需频繁就医者 ,使用色甘酸钠与酮替酚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者。近年发现轻度哮喘患儿亦存在气道炎症 ,亦可吸入皮质激素 ,疗程较短。BiSgarrd等认为[1] ,吸入皮质激素可减少发作 ,改善肺功能 ,减少气道炎症支气管反应性 ,较其它疗法更为有效。然而当使用于中度哮喘时 ,吸入皮质激素不能使肺功能及支气管反应性恢复正常 ,因而认为哮喘作为慢性…  相似文献   

19.
雾化吸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雾化吸入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急性咽喉炎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等通过雾化吸入后可达到消除炎症、减轻咳嗽、解除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湿化气道等目的.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我国发病率约1%,儿童发病率约3%,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哮喘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现将其现代治疗综述如下。 1 指导治疗的基本理论 1.1 对哮喘本质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哮喘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哮喘是一种可逆性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的水平上。因此,在治疗上也就应用各种解痉乎喘药进行对症治疗,现在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这是无菌性炎症,抗细菌、抗病毒治疗无效。在此炎症的基础上,致气道的高反应性,即气道的易激惹现象。基于这种新观念,哮喘治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