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足趾侧方皮瓣修复多趾背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6例(14趾)多趾背皮肤缺损。男5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机器轧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 d~1个月。3趾趾背皮肤缺损2例,2趾趾背皮肤缺损4例。皮肤缺损范围为1.2 cm×1.2 cm~2.5 cm×1.8 cm。创面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损伤。采用大小为1.3 cm×1.2 cm~2.6 cm×1.8 cm足趾侧方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皮瓣外观无明显臃肿,血运、感觉恢复良好,穿鞋及行走无障碍。供区移植皮片有不同程度挛缩。结论足趾侧方皮瓣解剖恒定、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多趾背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足底的损伤多见于足跟及足底远端负重区。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为足底负重区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的多种创面[1]。对于足底远端的创面,有些作者运用逆行的足底内侧岛状瓣修复法,其血供基础来源于足底内侧动脉与足底动脉弓彼此间的穿...  相似文献   

3.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前足底顽固性溃疡的修复提供一种方法。 方法 自 1 998年起 ,应用以足底内侧血管束远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5例 ,同期矫正局部畸形 ,皮瓣切取范围 3.5~ 5.0 cm×4.0~ 5.5 cm,术后注意皮瓣区近期不负重 ,保持清洁干燥。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1 4个月 ,皮瓣质地好 ,可见较厚角化层 ,但皮瓣痛觉迟钝 ,患足可负重行走 ,溃疡无复发。 结论 以足底内侧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好 ,适用于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采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9.6)岁。斜形缺损面积1.1 cm×0.6 cm~3.0 cm×1.6 cm,足趾侧方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或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手指外观、指甲外观及供区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4.9±7.2)个月。患者手指外形饱满、圆润,两点辨别觉达6~12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标准评定,结果均为优;指甲外观良好,根据指甲再生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3例;第二供区无疼痛,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D形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斜形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前足底皮肤缺损修复极为困难。根据足部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拇趾腓侧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底难治性创面5例,均满意效果。此法优点为:(1)血供丰富,皮肤质地优良,带有神经,耐磨、耐压、可满意恢复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2)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位修复前足底各部位创面;(3)血管神经变异少,操作容易,有利推广。对手术方法,事项及足底修复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创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探讨跖底前外侧负重区溃疡、缺损的修复方式,采用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跖底前外侧顽固性溃疡、痛性鸡眼及胼胝切除后的缺损共9例10个皮瓣,宽度为3~4cm,长度为3~5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经1~10年随访,患足能负重行走,无疼痛、无跛行,皮瓣耐磨,经长时间行走,未出现破损。认为,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跖底前外侧缺损的最佳选择。其缺点是皮瓣面积较小,供瓣区需游离植皮消灭创面。  相似文献   

7.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底前部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前部、趾腹创面,皮瓣的神经与创面的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足底内侧静脉与创面皮下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8例,修复足底前部创面6例,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年10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感觉良好,两点辨别觉8~12mm,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趾侧方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足趾侧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4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54指)。10例采用足拇趾腓侧游离皮瓣,13例采用第2趾胫侧游离皮瓣,5例采用第3趾胫侧游离皮瓣,2例采用第4趾胫侧游离皮瓣,12例相邻2指皮肤缺损采用拇趾腓侧、第2趾胫侧游离皮瓣联合移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6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及手指外形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5~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0指,良11指,差3指,优良率为94%。结论足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特定部位皮肤缺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小腿内侧带皮动脉皮瓣交叉转移修复足底创面李北,廖红波小腿内侧逆行皮瓣转移修复足部创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损伤一条主要血管之缺点。且当供区皮肤损伤时而无法应用,有作者采用带胫后血管皮瓣交叉来修复创面 ̄[1],但仍未解决牺牲一条主要血管之缺陷。我们自1...  相似文献   

10.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 ,效果较好。但是在修复伴有肌腱、趾骨外露的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时 ,该皮瓣血管蒂长度常显不足 ,使皮瓣的适用范围受限。 2 0 0 1年以来 ,我们对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良 ,有效延长了血管蒂 ,临床应用 4例 ,全部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伤情 :4例均为前足被重物挤压 ,造成第一足趾捻挫伤皮肤缺损 3例 ,1例为第 2~ 4趾毁损伤。创面面积 :3.0 cm× 3.0 cm~ 3.5 cm× 5 .0 cm。为保留足趾长度及足弓的维持 ,全部患者接受了改良的逆行足…  相似文献   

11.
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报告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的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结果。方法 1990 年10 月1995 年8 月应用联合皮瓣技术修复5 例肢体软组织缺损和1 例骶部褥疮,缺损范围为15 cm ×30 cm 16 cm ×70 cm 。其中5 例应用肌皮瓣,1 例应用皮瓣。切取的联合皮瓣最小15 cm ×40 cm ,最大12 cm ×80 cm 。结果 联合皮瓣均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1 例发生浅表感染,使用抗生素后治愈。随访36 年,皮瓣颜色、质地及厚薄均较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的联合皮瓣移植,适宜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薄型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手部软组织缺损,由于功能及外形的特殊性需要薄型皮瓣修复。1992年以来,采用8种薄型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7例,其中腹壁下皮瓣8例,脐旁皮瓣8例,肋间皮瓣5例,旋髂浅动脉皮瓣4例,胸三角皮瓣4例,锁骨下皮瓣3例,胸肩峰皮瓣3例,大鱼际皮瓣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满意功能及外形。介绍了薄型皮瓣的特点,与传统带蒂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相比,具有手术难度低、操作简便及成功率高等优点。讨论了各种皮瓣的选择原则,并提出了薄型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尚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肩胛,侧胸,背阔肌皮瓣联合移植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干肩胛、侧胸、胸背区联合切取多类型皮瓣进行移植,以解决巨长、巨宽和环形创面的一次成形修复。方法:先显露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枝,再按设计从周边向轴型血管方向“会师”切取皮瓣至腋后皱壁,切断背阔肌并暂时性切断大圆肌,皮瓣切取完毕。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治愈创面。结论:肩胛、侧胸、背阔肌皮瓣的联合切取,可取面积大,可形成单叶巨宽、巨长,也可分叶,适用于复杂性创面的一次成形修复。  相似文献   

14.
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的交臂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的交臂皮瓣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37例急诊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均伴有骨或肌腱外露 ,范围 1.5 cm× 1.5 cm~ 3.5 cm× 4 .0 cm,行前臂交臂皮瓣移位修复术。结果 术后 37例皮瓣均成活 ,3周断蒂 ,创面 期愈合。随访 3~ 4 8个月 ,平均 18个月 ,手指外形恢复满意 ,指腹感觉逐渐恢复 ,3个月时两点辨别觉 8~ 10 mm,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的交臂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脐胸皮瓣修复前臂创面9例的临床经验。皮瓣面积最大为8.5×28cm,最小为7×16cm,全部成活,效果良好。认为应用脐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创面有以下优点:①肢体贴胸固定时位置比较舒服。②皮瓣切取面积大。③供瓣区多能直接缝合,且位置比较隐蔽,对受区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如何应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修复鼻翼皮肤缺损13例,鼻翼邻近面部皮肤缺损2例。结果:15例中皮肤缺损的最大面积为2.5cm×2.0cm。除1例表皮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以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可转移修复较大面积的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缺损,并能获得满意效果,尤其适合中老年面部皮肤缺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1988年~1990年,应用静脉网动脉化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背皮肤缺损共8例。皮瓣面积最大10×9cm,最小7×6cm,均取得成功,效果满意。结合临床对该皮瓣的成活机理及其在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时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19例,重物压伤5例,电锯伤3例,骨髓炎2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1例.皮肤缺损6.0 cm×5.5 cm~16.5 cm×11.0 cm者14例,均合并足后跟或足底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0 cm×5.0 cm~18.0 cm×12.0 cm;皮肤缺损2.5 cm×2.0 cm~5.5 cm×4.5 cm者16例,采用足外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3.0 cm~8.0 cm×7.0 cm.供区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破溃,2例出现胼胝.皮瓣痛觉或触觉部分或完全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0~3.2 cm.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少、不影响患肢血供、可选择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是足跟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足跟部是人体主要持重部位,组织缺损后的修复要求较高。一但皮肤与皮下组织撕脱缺损,将使跟骨与跖筋膜外露。用带血供的组织瓣覆盖修复创面是众多的学者所公认的。我科自1985年5月 ̄1994年5月收治了26例足跟底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折病人,在急诊清创术的同时,用同侧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经过随访,疗效满意。其优点是:皮瓣供血丰富,可供使用的皮瓣面积大,厚度适中,弹性好并耐磨。血管位置  相似文献   

20.
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重建隐动脉皮瓣感觉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对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隐动脉皮瓣交叉移植修复,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重建皮瓣感觉并恢复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的感觉。结果3例均获得成功,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感觉亦恢复。结论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可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