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辐射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给相关人群带来了辐射危害的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放射事故,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当辐射事故发生后,确定其受照剂量是进行早期分类诊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对迅速处置放射事故、制定医学救治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受照剂量可以通过物理计量和生物剂量计测,两者可作为补充。然而,采用物理方法准确估算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估算偶然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3.
4.
生物标志物在职业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 (biologicalmarker,biomarker)日益引起国内外预防医学界的共同关注 ,成为研究的新热点。生物标志物在工业毒理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阶段 ,最初主要借用药理学的概念研究接触标志物 ,随后从接触外剂量估计到接触内剂量测定直至靶部位剂量即生物有效剂量的标志物的研究 ,接着从分子水平生物标志物 (如 DNA加合物 )研究测定致癌物 ,同时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展使遗传学方面的改变 (如姐妹染色体交换 ,SCE)作为诱变作用的终点 ,近来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作为较特异的致癌标志物 ,而分子遗传学对… 相似文献
5.
生物源毒素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源毒素的临床治疗药物价值及作为药物应用的情况、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和分析。神经系统的治疗药物有用于若干局部强力障碍治疗的甲型肉毒毒素,阻断神经传导止痛的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青环海蛇毒素等。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有用于治疗脑血栓、冠状动脉血栓的蝮蛇精氨酸酯酶,提高心肌兴奋作用的西加毒素,升高血压的岩沙海葵毒素,降血压的石房蛤毒素,抗肿瘤药物的免疫毒素等 相似文献
6.
电离辐射致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辐射(下简称辐射)致癌是人类接受低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唯一得到确认的致命性健康危害。由于存在种属、个体和组织特异性的限制和各种复合因素的不同附加影响,目前尚不能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建立的理论模型用于评价人类的癌症,人类辐射致癌危险研究主要来源于辐射致癌流行病学研究。 Shimizu等对75 991名原子弹爆炸(下简称“原爆”)幸存者在1950~1985年间的死亡率片用DS86器官剂量计算了不同癌症的危险,进行了分层分析,以原爆时不在广岛、长崎市内的26 517人为对照,给出了两城市、两性、全部受照年龄… 相似文献
7.
王家良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7,(4)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正推动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与此相应的经济高度发达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改善,对临床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促进了整个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各种新兴医学边缘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和医疗中,由于应用了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并使之紧密结合、完善和发展,而成为现代的临床流行病学。在近十多年来,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岭澳核电站运营后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气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陆地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在大亚湾核电周围陆地环境布设25个TLD监测点,每3个月左右回收热释光剂量计并测量,长期观测核电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变化。结果 2011—2020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得到的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76.7~207.1 nGy/h、均值为(123.3±5.7) nGy/h,年均值变化相对偏差范围为2%~12%,TLD监测结果、剂量率瞬时测量结果与20世纪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调查结果、核电运营前的本底水平一致。结论 不同TLD监测点环境天然辐射水平差异较大,核电站周围50 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变化,核电运行气态流出物的释放未对外围环境辐射水平产生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激光被用于影响组织结构的方式急剧增多,针对意欲造成的各种组织改变,激光能的应用亦是多种多样的。在高组织容积能量密度(Volmetric power density):10~9-10~(17)W/m~3时,激光可通过断裂化学键来分裂组织,或者通过热切除,其物理过程类似于电外科中的电切。化学键可能被高能光子或多光子相互作用所断开。热切除是运用极快速 相似文献
1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疾病空间分布、描述、传染病监测、虫媒生态学研究及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陈清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30(1):1-3
本文就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疾病空间分布,描述,传染病监测,虫媒生态学研究及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7,(11)
自从Ko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发现单克隆抗体以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探索改进,该技术已日趋完善。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各学科。本文就单克隆抗体的一般问题及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作一简要介绍。一、什么是单克隆抗体通常免疫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是一种混合物。是由很多B细胞产生的抗体成分的混合物。要想从多种抗体混合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是一种新型的辐射监测方法。它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量程宽,稳定性和线性好等优点。在辐射防护和放射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氟化锂剂量计在个人剂量检测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氟化锂剂量计是较好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磁辐射根据量子能量的大小可分为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和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两大类.非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量小于12 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紫外线和量子能量低于紫外线的所有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和职业环境之中.随着电力、通讯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家用电器设施的普及,由此产生的非电离辐射无论在功率强度及频谱范围方面都不断增强和扩大,已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极低频磁场列为人类可疑的致癌物.因此,揭示电磁辐射(场)生物效应及其机制迫在眉睫.外界刺激因子作用于机体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实质上是生物体对外界信号的接受、加工、传递及产生反应的一个过程,即信号转导过程.近年来,对电磁辐射生物效应信号转导相关机制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探索电磁辐射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其中,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由于其在生命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而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就PKC在非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定计算机视频终端的电离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计算机视频终端的X射线剂量水平。方法:采用高灵敏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计算机视频终端表面及其附加防护屏(网)后的辐射剂量进行累积剂量监测。结果:计算机视频终端表面的平均照射量率为2.40×10-7C·kg-1/d(0.93mR/d),在防护屏(网)外的平均照射量率是0.62×10-7C·kg-1/d(0.24mR/d)。结论:监测结果表明,计算机产生的低能和低水平电离辐射剂量未超过有关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杨泽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3,(5)
多数肌肉骨骼损伤是慢性进行性疾患,可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和残废。生物标志技术提供了检查早期和临床前期肌肉骨骼损伤的机会,这样便可在不可逆损伤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但是到目前为止,利用生物标志诊断肌肉骨骼损伤的工作,微乎其微。肌肉骨骼损伤生物标志的类型,经过研究有4类生物分子有可能作为肌肉骨骼损伤的生物标志物:1.构成肌肉骨骼组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分解代谢过程中释放或在修复过程中产生,如关节中的软骨蛋白。2.炎症反应相关蛋白。3.炎症前期生物分子,如在炎症反应前产生并可以引发炎症的分子。4.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炎症过程的生物分子。虽然已知 相似文献
20.
生物标志物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待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爱国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0,18(1):51-52
职业流行病学主要研究职业暴露 (接触 )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暴露的测量主要利用暴露物的环境测量数据 ,也就是外部剂量 ,有些情况下 ,甚至只使用工种、工龄等来代替暴露强度。外部剂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吸收进入人体的量 ,因而很不精确 ,而且容易引起暴露的错分 ,进而引起偏倚。健康效应的测量主要是临床期疾病 (如 ,职业病 )。用疾病作为结局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机体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到临床期疾病诊断一般要经过很长时间 ,用临床疾病作为研究的结局不利于早期控制由暴露导致的健康损害 ;二是低剂量低危险的职业暴露不一定能导致明显的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