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剂量计是根据电离辐射引起的一系列生物效应,估算个人受照剂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给相关人群带来了辐射危害的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放射事故,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当辐射事故发生后,确定其受照剂量是进行早期分类诊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对迅速处置放射事故、制定医学救治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受照剂量可以通过物理计量和生物剂量计测,两者可作为补充。然而,采用物理方法准确估算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估算偶然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3.
γ-H2AX对受照人员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利用γ-H2AX焦点计数可以估算照射剂量,因其检测周期短、特异性与灵敏度相对较高,近几年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生物估算研究。本文对γ-H2AX在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其在核与辐射事故批量受照人员的快速剂量估算以及伤员分类的应用前景上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应用评价邓文,刘文丽,康德英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610041用生物学指标估算人体受照剂量即辐射生物剂量计,具有人体受照实录的真实性,它已成为国际上放射卫生防护领域的一个热点发展方向。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体模刻度不同类型剂量计时对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计刻度方案。方法将Hp(3)眼晶状体剂量计和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分别放置于距正圆柱形水体模与ISO板状水体模15 cm处(模拟眼晶状体位置),采用镭-226放射源分别以一般公众、职业人群以及眼晶状体最大受照剂量标准(分别为1.0、5.0、20.0 m Sv)的剂量照射后,检测各剂量计的受照剂量。结果以1.0和5.0 m Sv照射时,Hp(3)眼晶状体剂量计测得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高于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P0.05);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剂量计类型与刻度体模类型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 m Sv照射时,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剂量计类型、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刻度体模均可用于眼晶状体剂量计的刻度,在剂量计类型的选择上应根据剂量等级或水平做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Ma Y  Hou DJ  Liu W  Li JQ  Zhou GZ  Qiao JW  Feng L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90-1092
目的 建立T细胞受体基因突变频率(T cell receptor mutation frequency,TCR MF)与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法 招募8名健康成年人,4男4女.采集其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分装到12孔培养板中,不同剂量(0.00~8.00 Gy)照射后,用植物血凝素蛋白(PHA-P)刺激,加人重组白介素-2(IL-2)培育7d,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CR MF,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另招募16例不同类型、照射方式及照射剂量的癌症放疗患者,采集外周血,用同样方法分离培养淋巴细胞,测量TCR MF,用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全身等效剂量.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情况,估算受照剂量.结果 TCR MF与电离辐射在0.00~8.00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关系良好;大剂量组(2.00 ~8.00 Gy)、小剂量组(0.00~1.00 Gy)及0.00~8.00 Gy剂量组拟合曲线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式,拟合方程分别为TCR MF=- 32.8579+ 20.5436D+0.6341D2、TCR MF=1.796+0.017D+ 5.155D2和TCR MF=-0.6229+6.305D+0.6919D2,D为辐射剂量(Gy).用实验建立的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的全身受照剂量,与用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率估算的剂量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8%.结论 应用TCR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拟合出的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可应用于电离辐射事故受照者近期受照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起192Ir辐射事故中2例外照射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医学处理的分析,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治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法估算物理剂量;染色体畸变、CB微核分析及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分析法估算生物剂量;观察受照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功能、精液常规、眼晶体、心理等变化。结果物理剂量估算,"陈"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2.85 m Gy~88.50 m Gy、"宋"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2.85 m Gy~64.05 m Gy;事故后2例受照者均有神经衰弱症状,"陈"CD8+细胞比率升高,"宋"NK细胞比率下降、精子活率和活力出现异常。"陈"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Ⅱ度。心理测评显示,2例受照者均出现焦虑、抑郁。结论系统地对2例192Ir受照者进行了剂量估算、医学处理,为类似病例的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完善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的离体培养方法,为其作为生物剂量计提供试验模型。方法以不同剂量(0~8 Gy)的X射线照射新鲜分离的健康成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PHA-P)、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协同刺激,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7 d,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PHA-P及rhIL2协同刺激,细胞的活化增殖要优于PHA-P单一刺激后再加入rhIL2。TCR基因位点突变频率(TCRMF)在0~8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拟和曲线以二次多项式模式相关性最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改进的方法,可缩短TCR基因突变表型表达的时间,可为尽快估算受照人员的辐射生物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NER)XPC基因在60Coγ-射线照射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XPC作为新的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不同剂量(0~8 Gy)60Coγ-射线照射后,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不同剂量及5 Gy60Co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XP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XPC表达明显增高;照射后4 h XPC表达即开始增高,24 h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照射后72 h仍高于0 h组。结论60Coγ-射线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XPC的表达增强,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规律,有望成为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河南新乡一起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了CB微核分析,并对其生物剂量进行估算.3例受照者A、B、C均为男性,受照时年龄分别为31、39和51岁,分别受照后24 d、44 d和96 d采血培养,进行CB微核分析和剂量估算.[方法] CB微核标本的制备方法为对3例受照者分别取0.3~0.4 ml肝素抗凝静脉血,加到4 ml含20%小牛血清和50 μg/ml PHA的混合培养液中,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至40~44 h,加入终浓度为6 mg/L的松胞素B,继续培养至72 h收获.常规制片,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双核淋巴细胞,并记录其微核数.结果以微核细胞率(CBCMN,‰)和微核率(CBMN,‰)表示,并估算剂量.生物剂量估算采用白玉书教授等建立的60Co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CB微核的剂量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结果] 照后24 d 3例受照者的CB微核率和CB微核细胞率均明显升高,由此估算的剂量分别为①3例受照者依据CB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97 Gy(A)、0.74 Gy(B)和0.58 Gy(C);②依据CBC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87 Gy(A)、0.64 Gy(B)和0.50 Gy(C).[结论] 本文用CBMN估算剂量与染色体"双+环"畸变剂量和物理剂量接近,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亦相符合.说明CB微核分析估算事故照射受照者的照射剂量是准确可行的.而且本调查中照后取血时间对CB微核剂量的影响分析发现,照后44 d和96 d,3例受照者CB微核率和由此估算的剂量均明显下降.与国内外许多起辐射事故病例观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某辐照加工单位 ,1名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误入正在照射状态的 6 0 Co辐照室 ,导致一起意外照射事故。为尽快估算受照者的剂量 ,通过事故现场调查 ,模拟操作确定出受照者的几何条件和受照时间 ,对受照者进行了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1 事故经过2 0 0 1年 1 2月 1 1日上午 7时 ,因辐照货物吊篮在辐照室内受阻 ,造成辐照装置自动停机 ,当班工作人员刘某在没有观察控制台上的 Y射线剂量仪、模拟屏上的源位显示和升降源钢绳源位 ,未携带警报器和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情况下 ,进入辐照室检查处理故障。当刘某从东侧迷道口进入辐照室中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对某钴源事故受照者进行了生物剂量估算和细胞遗传学的动态观察。方法:用本室细胞培养制片法略加改进,用泊松分布检验受照者的照射状况。结果:根据照后11d“双 环“频率推算“天“和“旺“的生物剂量分别为2.41和2.17Gy,该剂量与物理剂量和临床诊断是相吻合的。“双 环“的变化,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到2a时,仍高于本底水平。结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受照剂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射线对人体淋巴细胞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可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激发和电离 ,造成DNA损伤 ,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染色体畸变已作为评价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参考指标。我们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对放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简易、敏感的评价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指标。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查阅某市区所有放射人员剂量档案 ,选出有确切累积暴露剂量的放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该市从 1989年开始要求放射人员佩带个人剂量监测仪 ,但由于多种原因 ,自 1989年开始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中仅 80人有确切受照剂量接触史 ,均为男性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适用于60Co源辐照场所放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的可行性,为放射事故现场医学救治提供剂量监测方法。方法:在60Co源辐射场下,将热释光剂量计(TLD)布放在仿真人体模型重要器官(心脏、肾脏和肝脏等)内,模拟辐照场所人员受照情况,得出事故受照人员器官的剂量,并与蒙特卡罗模拟估算的器官剂量进行比较。结果:TLD方法测量得到的器官剂量值与蒙特卡罗程序模拟估算的器官剂量值基本一致,相对偏差在±31.3%以内。结论:在中国人辐照仿真人体模型重要器官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可以作为估算辐照场所受照人员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保证报告值的准确可靠。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查。结果 异常剂量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正常照射、误照射和故意照射,误照射人员最多;区县级主要为防护不到位,市级主要为剂量计遗忘辐射场。结论 要使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更加规范,必须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基层放射防护设施及措施有待加强。对剂量异常非实际受照人员,给出名义剂量;对剂量异常实际受照人员,健康体检,估算其受照剂量,改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放射卫生     
心血管介入手术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与分析,介入诊疗程序中患者皮肤最大受照剂量的检测与评介,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ATM基因对^60Coγ射线照射后AT细胞hTERT表达的影响,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对抗辐射菌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辐射防护研究领域里,生物剂量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利用机体受电离辐射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以准确地确定个体辐射剂量。 早在1928年ICRP第一个建议书就以“皮肤红斑量”规定耐受剂量,直到1934年ICRP将红斑量表示的耐受剂量转换为伦琴(物理量),可见生物剂量早于物理剂量被用于医疗和防护实践。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剂量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适应事故应急、临床诊治、事故远期效应评价和辐射流行病学剂量重建等客观的需要,在放射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迅速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熟凝集染色体(PCC)技术在核事故中快速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以备交发事故应急之用.方法 改进常规的PCC方法;以改进后的方法研究苦杏仁苷和细胞松驰素B(Cyt-B)在60Co γ射线大剂量照射下对促进人血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从中选择最优化的实验方法,并用此方法建立剂量-效应曲线和验证.结果 ①PCC方法的改进:以花萼海绵体诱癌素A(CA)35 nmol/L、秋水仙素30 nmol/L培养50 h后收获的细胞形态最好,可用于分析的细胞比例最高;②受照0~20.0 Gy后,以苦杏仁苷为150 mg/L和Cyt-B为0.2 mg/L共同培养收获的细胞增殖率最高;③受照10.0、15.0、20.0 Gy后以最佳增殖浓度培养44 h的细胞增殖率相当常规法56 h培养的结果;④以最佳增殖浓度、52h培养建立0~20.0 Gy的剂量-效应曲线,受照剂量与PCC环的相关系数为0.997 7(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 =0.070 9x-0.040 7,相关指数为0.995 5;⑤3个验证样本(5.0、10.0、20.0 Cy)读片结果用本研究的标准曲线推算出的剂量相当原设定剂量的96.0%~105.9%.结论 本研究选用的2种细胞增殖促进剂在60Co γ射线0~20.0 Gy的剂量受照下具有促进细胞快速增殖的作用,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相关指数高,适用于核和电离辐射事故时快速估算受照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某次钴源丢失事故中受照人员健康损害情况。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低剂量率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结果2名事故受照人员的“双着丝粒体 着丝粒环”(d ic r)畸变频率明显高于自发频率,其中1人为均匀照射,另1人为不均匀照射,根据“d ic r”估算的受照人员生物剂量分别为0.53 Gy和1.09 Gy。结论本次事故中,2名受照人员已观察到明显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起工业用铯-137放射事故受照者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变化和辐射损伤情况.方法 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胞浆分裂阻滞法微核检测.结果 36名受检者中,2人的染色体“双+环”畸变率分别为1.50%和1.00%,估算的受照剂量分别为0.28 (0.13~ 0.43) Gy和0.20(0.09~0.30) Gy;其余34人的染色体“双+环”平均畸变率(0.22%)明显高于自发畸变率(0.01%~0.03%).结论 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生物剂量;本次事故属于过量照射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