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输液增温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输液增温嚣加温营养液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时按常规经营养管输注营养液,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时采用输液增温器对营养液予持续恒定加温,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输注营养液时应用输液增温器予持续恒定加温,增温效果确切稳定,减少了因营养液温度不适造成的胃肠道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道癌、贲门癌术后置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泵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有效促进和维护完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方法:将60例食道、贲门癌根治术后留置鼻饲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对比、现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鼻饲管堵塞,有8例出现腹痛、腹泻,有3例术后7天无肛门排气.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胃肠功能也恢复较好,无1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耐受性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将88例行胃癌根治术后拟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前3d开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液予以预适应,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腹泻、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能实现胃肠道预适应,能有效降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采用不同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营养液返流误吸、血糖紊乱、肠内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法相比,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法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2):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d体重与术前1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浴联合足部按摩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胃肠道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足浴联合足部按摩,每天1次,连续3~5d。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开塞露或肛管排气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足浴联合足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武华  张永忠 《消化外科》2003,2(2):132-13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12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例食管贲门癌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于术后12h予以等氮和等热卡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持续8d。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支持前后白蛋白较对照组(肠外营养)明显升高,且于术后第5天即可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12h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供给的合理时间。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待肠鸣音恢复后间断鼻饲匀浆膳;观察组术后12h间断低流速鼻饲小剂量、低浓度全流质营养液,逐步过渡所需剂量匀浆膳,并于每次鼻饲10~15min后予腹部按摩10~20min。术后20d称患者体质量,测身高、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检测血生化。结果两组理想体质量百分比、上臂肌围、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后12h予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提前恢复,利于营养吸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最佳输注方式,减轻反流、误吸风险。方法将60例ICUE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泵入输注(16h),观察组采用间歇泵入输注,即榆注90min暂停150min,4&/d。结果两组胃残留液、胃液pH值,营养液反流入口、胃管内营养液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肠内营养间歇泵入输注方法可减少患者胃残留液量和降低胃液pH值,有效减少反流、误吸发生率,是ICU患者较理想的鼻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进鼻饲法对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改进鼻饲方法对降低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92例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常规置管后,对照组通过胃肠输液泵持续输注营养液16-18h/d}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抽吸间歇喂养,200ml/次,间隔2~3h,鼻饲1h后于腹部顺结肠方向间歇行环形按摩。结果观察组呕吐、反流、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采用注射器间歇推注鼻饲液及腹部按摩可显著减少危重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提高喂养耐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