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肋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颈肋的诊疗水平.方法:颈肋切除术12例,主要症状为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Adson试验阳性.术中用尖嘴咬骨钳直视下逐段咬除颈肋,并切除颈肋的骨膜和周围纤维束带,切除范围以使颈肋残端距离受压组织1cm以上.结果:全部病例于术后即获得上肢疼痛症状解除,麻木症状改善.随访1.5~4年,平均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颈肋畸形并臂丛和周围血管卡压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肋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手术探查所见和手术方法。本组臂丛下干受压型8例,臂丛中、下干受压型3例,全臂丛受压型2例。13例均有下颈部肿块,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不完整颈肋4例,完整颈肋7例,颈肋由两个节段组成2例;同时合并前、中、小斜角肌异常和纤维索带,共同构成对臂丛特别是下干的卡压。结果随访6个月~5年3个月,手术疗效优6例,良5例,可2例。结论颈肋综合征和颈肋两者内涵不同。颈肋可分为横突增长、不完整颈肋、完整颈肋和特殊形态等4种。而臂丛下干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及下颈部肿块是颈肋综合征的重要特点,臂丛下干受压型是其主要临床类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应将颈肋等卡压组织逐一切除或切断。建议将颈肋综合征作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类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颈肋和前斜角肌所引起的症状的治疗22年的经验显出许多有趣的启示。1927年Adson认识到並报告了前斜角肌切断代替多余的肋骨切除一直作为选择性手术。偶尔用咬骨钳咬去完整颈肋的一部分,加上前斜角肌的远端切除能解除对臂丛的刺激。当有血管和血管舒缩症状偶作颈胸交感神经切除时连同作斜角肌切断术、第1肋骨异常,有颈肋需要切除彻底松解臂丛。  相似文献   

4.
胸廓出口综合征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 ,故对其认识不十分清楚。本征一般指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静脉在胸廓出口和胸小肌止点之间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本院自 1991~ 2 0 0 1年共收治 8例 ,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5~ 79岁 ,平均 32岁 ,X线片证实双侧颈肋 5例 ,单侧 3例 ,无明显创伤史。 5例有 2年以上上肢体力劳动职业史。手术 6例 ,保守疗法 2例。术式均采取前斜角肌切断、臂丛及锁骨下血管探查松解 ;其中加纤维束切断2例 ,加颈肋部分切除 3例 ,锁骨上瘤样脂肪组织切除 1例。手术切口处冰袋压迫 4h ,术后患肢悬吊 2周。2…  相似文献   

5.
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治疗中对前中小斜角肌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3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5例37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其中上干型5例,下干型28例30侧,全臂丛型2例。X线片示颈肋1例,第七颈椎横突过长3例。手术切除增长的骨组织和颈肋,术中发现35例均有纤维束带压迫臂丛神经,均作前、中、小前斜角肌切断术。术后随访1年~3年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6例27侧,部分改善5例6侧,无效4例。结论斜角肌是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主要因素,手术探查时应常规切断前、中斜角肌及小斜角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腋路第一肋切除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采用经腋路第一肋切除术治疗下臂丛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6例,结果:3例术中胸膜破裂,术后有胸闷和胸前区压迫感,其中1例前胸部可摸到少量的皮下捻发音;X线片示均有轻度气胸,除吸氧外,未做其它处理,术后3d基本恢复。16例中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前中斜角肌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2例在术后8个月复发,4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前臂内侧和手尺侧轻度麻木及肩颈部不适,但比术前要轻得多;该6例经用药后症状基本消失,其余患者症状完全解除,未复发,总治愈率为81.25%,8例第一肌间背仙肌萎缩者,3例患者完全恢复(术后25-28个月),2例部分恢复(术后18-23个月),该5例的爪形手畸形均已消失,结论:经腋路切除第一肋治疗下臂丛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伤口隐蔽,损伤小,手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切断前中小斜角肌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远期随访切断前中斜角肌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疗效。方法对31例32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疗效作远期随访。其中上干型4例,下干型26例27侧,全臂丛型1例。X线片示颈肋1例。第七颈椎横突过长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31例均有纤维束带压迫臂丛神经,作前、中、小前斜角肌切断术;3例骨异常者同时切除增长的骨组织和颈肋。术后随访4年8个月-8年3个月.平均为5年4个月。以症状、体征有无复发以及是否恢复原工作为随访主要观察项目。疗效按胸廓出口综合征评定标准评定。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16侧,部分改善6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68.7%。结论 该组病例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8.7%,因此,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仍是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8.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2003年诊断和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23例24侧,诊断为臂丛上千型TOS2例,下千型17例18侧,全臂丛型1例,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手术切除颈肋及过长的横突,同时作臂丛神经外膜松解术。术中发现23例有纤维束带压迫臂丛神经,均切断前斜角肌,松解臂丛神经及受压的锁骨下血管,如果发现中、小斜角肌压迫臂丛神经血管,则予切断。术后当天行颈肩部活动。结果按Ross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0例11例,良9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胸廓出口综合征应早期手术探查,彻底松解臂丛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9.
骶管神经根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骶管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MR或CT确诊为骶管神经根囊肿38例,手术治疗15例,分析囊肿与症状的关系和手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症状消失,12例得到1-5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骶管神经根囊肿临床症状与神经根是否受到骨性卡压有重要关系,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囊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12例因创伤引起肩锁区肿胀、瘀血、压痛、畸形外 ,肩锁区存在搏动感及血管杂音 ;臂丛下干支配区感觉及 /或功能障碍。伴肋骨、锁骨、多处骨折 7例 ;锁骨下血管损伤 (破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 9例 ,血肿 3例。诊断为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采用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直接缝合或静脉移植 3例 ,血管吻合、修补术 4例 ,血管结扎 2例 ,血肿去除 3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例 ,臂丛神经松解术 12例。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 2 6个月 ,患侧的桡动脉搏动良好 ,肩胛带骨折已骨性愈合。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 :优 11例 ,可 1例。结论 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的病例起病急 ,在伤后 2~ 3h或 1~ 2d内发生。除有臂丛神经损伤症状外 ,还伴有肩胛带骨折及锁骨下血管损伤。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