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川楝子的鉴别、炒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的研究进展,为川楝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敏  胡芳 《北方药学》2013,(8):70-71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方面进行了概述,为川楝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川楝子炮制前后总三萜的含量变化。方法 以川楝素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显色后,在515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结果 川楝子生品中总三萜含量为9.223 mg·g-1,3批炒制品中总三萜含量平均值为8.584mg·g-1结论 川楝子炮制品中总三萜含量较生品有所降低,此试验结果可为川楝子的炮制减毒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川楝子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楝子连续给药后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取大鼠按不同剂量(120、60g生药/kg)分组,灌胃给予川楝子,连续45d。观察给药期间的一般表现,如活动度、毛色等;每周各组大鼠称1次体重,比较各组差异。处理时称重,摘取肝脏,双肾,脾脏,胸腺,计算脏器指数;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容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IC)及血清ALT、AST、ALP(碱性磷酸酯酶)、TB(血清总胆红素)、BUN(尿素氮)。结果给药15d左右,给药组动物活动减少,四肢无力,药液色粪便增多。持续一周后缓解。体重与正常组比较未出现差异。灌胃川楝子120g生药/kg45d后,大鼠%RETIC值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川楝子60g生药/kg、120g生药/kg45d后,大鼠AST、ALP、BUN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20g/kg组ALT值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g生药/kg、120g生药/kg组的肝脏肿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g/kg组的肾脏肿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连续灌胃给予川楝子后,可对肝脏、肾脏及造血系统产生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川楝子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理。方法(1)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大鼠肝组织,制成质量浓度为10%的肝匀浆,按SOD、MDA、γ-GT、GSH-Px、蛋白试剂盒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活力和γ-GT、GSH-Px、蛋白含量,并根据测得SOD与MDA计算SOD/MDA比值。(2)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中性甲醛固定的大鼠肝组织,按常规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测定大鼠肝组织NF-κBp65、ICAM-1蛋白表达量。(3)取正常组及川楝子(120g生药/kg)组大鼠肝组织,制成10%肝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和IL-2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SOD值显著下降(P<0.01),MDA值显著上升(P<0.05),SOD/MDA比值显著下降(P<0.01);γ-GT值显著上升(P<0.01),GSH-Px值显著下降(P<0.01)。(2)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NF-κBp65、ICAM-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3)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川楝子120g生药/kg后,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P<0.05),未对大鼠肝组织IL-2含量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川楝子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芳  陶钧  杨明 《海峡药学》2008,20(11):65-67
中药毒性的研究倍受世人瞩目,针对目前毒性中药炮制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深入系统地研究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建立毒性中药质量标准和炮制工艺的统一评判标准,构建"有毒中药多维管理系统",实现中药毒性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川楝素作为指标,对川楝子生品、炒品、醋炙品、盐炙品、酒炙品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458%,RSD为1.069%(n=6),4种不同炮制方法川楝子饮片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0.178%、0.127%、0.177%和0.112%。结论:建立的检测川楝子中川楝素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川楝子对大鼠肝毒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川楝子对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取大鼠按不同时间(1、2、6、12和24h。剂量为90g/kg)及不同剂量(30.6、62.6和127.5g/kg)分组,单次灌胃给予川楝子,观察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有无异常改变。处理时动物称重,摘取肝脏、脾脏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川楝子以90g/kg灌胃1~2h后多数大鼠出现活动减少,给药6h后脾指数下降,12h后的胸腺指数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灌胃川楝子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时达到高峰(P<0.05,P<0.01),持续时间约为24h;光学显微镜下,川楝子给药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或脂肪变性。川楝子以62.6、127.5g/kg灌胃2h后,脏器指数未见明显改变,ALT活力较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给药组不同剂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轻度脂肪变性,肝细胞点状坏死,其中127.5g/kg剂量组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川楝子后的肝脏毒性在2h达到高峰,且随着剂量增加,其肝毒性反应逐渐增强,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川楝子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讨川楝子肝毒性机制。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川楝子溶液,连续给予21 d,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样本,抽提粪便DNA,于Illumina MiSeq分析平台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 川楝子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P<0.05),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含量(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川楝子降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可升高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杆菌、丹毒丝菌、乳杆菌属丰度;可显著降低梭菌、拟杆菌、瘤胃球菌属丰度。关联性分析显示,ALT和AST含量与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粪球菌、脱硫弧菌、罗氏菌、梭菌、拟杆菌丰度显著相关;CHO、TP与普雷沃菌、密螺旋体、气球菌丰度显著相关。结论 川楝子能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其肝脏毒性机制可能与增加Allobaculum和丹毒丝菌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池志珍  陈豪 《海峡药学》2004,16(1):71-72
为了安全用药,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介绍有毒中药炮制原理.以干热法去毒、水浸或煮等水解去毒辅料的吸附.分解去毒以及分离有毒部位等儿种炮制以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疗效等方法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粉碎度对川楝子水浸出物的影响庄文选,孙莉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安271000)王晓燕(山东省药材技工学校)川楝子煎剂按《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用时要捣碎,但捣碎程度没有明确现定。为了探讨川楝了最佳粉碎度,我们考察了粉碎度对川楝子水浸出...  相似文献   

13.
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丽华  刘立春 《中国药事》2005,19(5):319-319
毒性中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通过炮制降低药材中有毒成份的含量,破坏或改变有毒成份的化学结构,从而降低毒性.本文就其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的考察。方法 采用水浴法、索氏提取和超声波细胞粉碎提取后经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正交分析,得到3种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①水浴法:50 ℃,80%乙醇,提取2 h,料液比为1∶30;②索氏提取法:85 ℃,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③超声波细胞粉碎提取法:250 W,70%乙醇,提取45 min,料液比为1∶30。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川楝子的全面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楝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探讨用川楝的果实川楝子代替川楝树皮作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将川楝子经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川楝素晶体经HPLC法测定,纯度为98%,川楝子中川楝素的提纯率为0.0153%。结论实验所得的川楝素纯度较高,实验方法可靠,可为川楝子代替川楝皮作为川楝素提取来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的目的是对研究毒性中药的五种炮制方法的说明,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毒性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充分合理利用有毒中药,为人类健康和解除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经实验与临床验证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眉  德清) 《海峡药学》2013,25(3):179-180
探讨中药炮制与毒性关系,分析了解中药炮制减毒方法,为中药炮制减毒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提升对中药炮制理解及安全用药指导,对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毒性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毒性中药的质量控制尚平凡,王子证(河南省南阳市药品检验所473000)中药在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中起着重大作用,但中药的毒性往往被人们忽视,尤其是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品)及其成方制剂因无毒性标志,若在加工或生产中对投料质控不严,很易造成中毒事...  相似文献   

19.
朱砂的毒性及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综述朱砂的毒性及炮制研究进展,查阅近几年国内有关朱砂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朱砂毒性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可溶性汞盐和游离汞积蓄致汞中毒,采用球磨加水飞法处理朱砂,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中可溶性汞盐和游离汞的含量,减轻朱砂毒性.故球磨加水飞法在朱砂炮制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光校 《中国药事》1999,13(5):302-302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迅速增加,一些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参与调配中药,毒性中药的管理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福安市医院曾收治过两例超量服用生乌头引起严重中毒救治无效而死亡的病人。因此,对毒性中药严格管理、加强防范、保证安全,是中医药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做好毒性中药的安全管理,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 认真贯彻执行《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重要药品法规,对包括中西毒性药品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医药经营、使用部门都应认真学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