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双束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束重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给予患者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前均增高(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双束重建比单束重建更能满足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对受伤后韧带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根据手术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0例实施单束韧带重建,观察组40例实施双束韧带重建,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和Tegner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单束及双束韧带的重建均能够有效治疗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双束重建的效果优于单束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后双束单隧道重建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2006年3月~2012年3月进行随访的100例应用双束单隧道重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病例(100个膝关节)。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rsholm评分评价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患者的IKDC2000、Tegner和Lyrshol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前交叉韧带胫骨端双束单隧道重建较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单束单隧道重建可以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最大限度恢复解剖重建,近期、中期疗效佳,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Endo-button系统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单双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采用Endobutton系统分别行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按照HSS、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无失访病例。单束重建组HSS评分从术前(43.46±14.33)分提高到术后的(67.27±14.15)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46.39±9.05)分提高到(77.23±9.31)分;双束重建组HSS评分从术前(42.35±19.28)分提高到(82.74±13.01)分,Lysholm评分从术前(48.15±7.50)分提高到(92.10±5.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Endo-button系统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临床疗效优于单束重建。  相似文献   

5.
肖勍  李清  顾晓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1-172,17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异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追踪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X线检查、Lysholm评分以及Tegner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术后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术后Lysholm评分和Tegne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与异体肌腱疗效相当。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性价比更高,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采用自体肌腱移植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均能获得良好疗效,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胫前肌腱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经胫骨前外侧隧道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与经胫骨前外、前内侧隧道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评分,并用Kneelax 3评估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的稳定性。结果单束重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束重建组(t=9.774 P=0.000);单束重建组与双束重建组都没有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单束重建组与双束重建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变化(t=0.073,P=0.943)、Lysholm评分变化(t=0.738,P=0.470)、屈膝30°时胫骨后移情况(t=1.035,P=0.314)及屈膝90°时胫骨后移情况(t=1.256,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前外侧隧道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与经胫骨前外、前内隧道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均能提高术后中期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但胫骨前外侧隧道单束重建比双束重建组的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胫骨侧单重固定与双重固定在关节镜下以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比较胫骨侧单重固定与双重固定的临床疗效,在末次随访时检查患者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关节活动范围、在30°及90°位胫骨的位移度、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膝关节活动范围双重固定组(137±21)°大于单重固定组(123±23)°(P<0.01),在30°及90°位胫骨的位移度,双重固定组均小于单重固定组(P<0.05),双重固定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94.3±6.9、IKDC评分86.3±9.8,单重固定组Lysholm评分89.2±7.8,IKDC评分81.7±10.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Tegn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侧移植物附加Suture Disc纽扣钢板固定的双重固定临床效果优于单重界面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重建术,手术前后均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主观评价量表(IKDC)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及Lachman实验,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73.91%患膝功能恢复至手术前,21.74%明显改善;Lysholm评分亚型、IKDC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为(129.87±10.68)°较治疗前(82.16±9.5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achman实验阴性率为78.26%较治疗前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孙羽 《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27-128
目的临床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不保留残端重建治疗,选择Lysholm评分、IKDC评分、Marshall评分评价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Marshall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给予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治疗,可确保膝关节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本体感觉重建、腱骨愈合,加快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腱方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5例。手术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入路进入后行膝关节清理术,并植入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腱。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IKD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主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IKDC、Lysholm、Teg-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腱重建交叉韧带创伤小,疗效优良,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早期系统训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关节镜下应用四股胭绳肌保留残端进行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设计不受前交叉韧带残端干扰,安全准确的定位器。关节镜下不切除原ACL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51例患者(51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1±2.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术后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0°-135°,平均123°。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i62.3±6.5)分,终末随访时为(92.3±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定位器,可以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ACL及44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情况,随访3、6.9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髌韧带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同。ACL重建中等长重建、牢固固定及早期康复锻炼对疗效更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静力重建。结果随访2~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伸屈度0°~107°,平均(96.8±2.11)°。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髌前疼痛,1例术后半年关节反复肿痛,关节镜下证实重建肌腱股骨端断裂,1例并发膝关节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0.77±1.42)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肌腱强度符合重建材料要求,患膝不稳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后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6年8月~2008年5月,应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同时断裂的前后交叉韧带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5岁。右膝7例,左膝4例。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7~27个月),应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3例,可0例。膝关节功能Lysholm术前评分平均为(49.3±3.5)分,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96.8±3.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121.3±8.6)°,与与术前(83.6±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脱位后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微创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8月,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163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伤患者进行双束重建手术。手术采用常规关节镜髌下前内侧(AM)和前外侧(AL)入路,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撕裂伤并处理合并伤后在胫骨结节内侧做斜形手术切口,取出半腱肌及股薄肌腱,修整编织,分别对折成3~4股,备用。在胫骨及股骨分别钻制2骨道(共4骨道),引入编织好的半腱肌及股薄肌。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翻转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163例患者中3例失访,其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0(43~71)分,12个月后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93(78~99)分。优良率为95%。结论关节镜微创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仿造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有效地重建了维持膝关节前后直向及轴向旋转稳定装置,术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疗效较单束重建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