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8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58例(62眼)实施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除开角型青光眼晚期视神经萎缩外,其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35,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4.56,P〈0.01)。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共66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平均视力得到显著提高,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眼压也得到显著下降,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中央前房的深度也明显得到提高(P〈0.01)。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症率为18.2%。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能够恢复患者的视力以及降低其眼压。避免二次手术,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人工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 41眼视力比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数者3眼,<0.1者2眼,0.1~0.3者13眼,0.3以上者24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平均眼压为(13.25±3.10)mmHg(1mmHg=0.133kPa)。结论采用改良的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施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与眼压控制,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易于掌握,术中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病人施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3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低于1.99kpa,平均视力0.5,结论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形态佳且获得一定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华 《河北医药》2009,31(7):824-82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总结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9例76只眼,术后追访观察其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眼前节等情况。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有良好的视力恢复和眼压控制,但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术后有较重的眼前节炎性反应。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眼压控制好、视力恢复好等特点,但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宜先用药物控制眼压,待眼前节反映消退后手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在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巩膜隧道切口的基础上,用特制小梁咬切器伸入巩膜隧道内咬切小梁或以15度刀切除小梁组织完成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术后视力≥0.5者19眼,0.1~0.4者14眼。0.08者1眼,术后眼压≤21mmHg32眼。结论 巩膜隧道式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术式效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62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7例,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乙组25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均不做巩膜瓣及虹膜周切孔。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视力(0.3占72.95%,眼压62只眼(18.2±1.76mmHg。结论两种术式在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改善、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92例(136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70眼)给予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6例(66眼)给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散光度及眼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视力恢复好、眼压改善明显等优点,且可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16例(1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状入联合小梁切除。结果 术后1周正视力>0.5者11只眼(61.1%)。术后第1d平均眼压为16.48mmHg,第6-7d为13.86mmHg,第5-6个月为13.22mmHg,绝对眼压均低于24mmHg。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适合于无超声乳化设备条件的医院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波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植入晶体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完成22例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三联疗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病例;术前进行常规的降眼压,术后定期检查视力、测量眼压;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2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眼压控制良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植入人工晶体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创口小、视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严  姚淑玲  谢维 《淮海医药》2011,29(4):312-3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96眼)各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 d矫正视力0.5以上者69眼,占71.88%;低于0.5者27眼,占28.12%,最佳矫正视力达1.2,最低为0.1,脱盲率为100%.结论 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7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分析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35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仅2眼出现术后黄斑变性,视力在0.2以上者70眼(95.9%),视力超过0.5者51眼(69.9%),术后3眼(4.1%)出现后囊膜破裂,1眼(1.4%)出现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者11眼(15.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颜坚  姜文浩  颜新萍 《江西医药》2010,45(7):642-644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1月,在我科收住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2例(25只眼)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14只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只眼为继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12.55±4.75)mmHg较术前用药后眼压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显著增加,平均为(3.12±0.59)mm(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只眼已行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的对侧眼即透明晶状体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54±4.6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8.23±4.83)D,平均眼轴长度(29.44±2.06)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为(6.23±3.83)D,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6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24只眼(40.00%),52只眼(86.67%)予矫正屈光度±1.0 D以内,术后平均屈光度为(8.24±4.84)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24个月随访,其中,4只眼(6.67%)发生后发障,术后未发生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位、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合戴镜不能矫治高度近视眼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等优点,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大硬核性白内障67眼。结果术后1月矫正视力:0.02~0.05者2眼(2.99%)、0.06—0.08者6眼(9.00%)、0.1—0.3者10眼(14.93%),0.4—0.5者12眼(17.91%),0.6—0.8者22眼(32.84%),≥1.0者15眼(22.38%)。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并发症:术中前房出血2眼(2.99%)、后囊破裂1眼(1.49%)、中度角膜水肿5眼(7.46%)、迟发型葡萄膜炎2眼(2.99%)。结论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大硬核性白内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0例72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注水圈匙托起晶状体核,再用虹膜回复器把晶状体核向下压碎,并用虹膜同复器及注水圈匙一起把碎核夹出的方法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2天裸眼视力≥0.5者630眼占86.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3眼占7.31%,角膜平均散光与术前对比相差0.50~0.75D.结论 作角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挤压碎核夹出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对硬核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作反眉弓5.5mm180。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碎核技术对800例(800眼)晶状体硬核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800例(800眼)中,792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未成功8例。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2%,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22±0.75)D。结论: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2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23眼(88.5%)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有19眼(73.1%)。术前及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眼压值比较发现,术后眼压均比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眼压值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23眼(88.5%)形成弥漫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9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3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0.5为41例;术后1周视力>0.5为52例,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为71例,视力恢复良好。80例患者术后第2天41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后囊破裂7眼,虹膜根部离断l眼,未植入人工晶体1眼,术后人工晶体夹持1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应积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