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LASIK)术后眼外伤角膜瓣移位的治疗。方法:对11例因外伤导致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术毕戴绷带片。结果:9例1wk后视力提高0.6~1.0,1例前房积血伴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瞳孔散大及视网膜震荡,8mo后小孔视力达0.8,1例伴石灰灼伤,1mo后视力达0.6。无1例出现上皮内生、角膜融解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mo。结论:及时有效地处理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致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处理方法,以期恢复良好视觉。方法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对11例因外伤导致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翻转、皱褶给予瓣下冲洗,重新铺平角膜瓣,加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术后常规滴泰利必妥,氟美童滴眼液。每日4次,每周减少1次。结果11例术前视力0.05~0.15,经过有效处理,视力恢复到0.6~1.0,角膜透明,板层角膜瓣平整。结论及时有效地处理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复位术的疗效情况.方法 对12例(12眼)LASIK术后因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及时进行角膜瓣复位术,同时佩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术后视力、角膜瓣恢复情况以及眼部症状.结果 术后1周内9例视力提高至0.8~1.0,2例视力提高至0.6,1例视力提高至0.3;角膜瓣均无皱褶、移位、上皮植入或角膜融解;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其中视力0.3的1例提高至0.5,其余患者视力无波动;全部患者角膜瓣亦均恢复良好,未再发生皱褶、移位或上皮植入.结论 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及时行角膜瓣复位手术对视力及角膜瓣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发生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阚丹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90-139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愈合,角膜恢复其结构上的完整性,但愈合后的角膜遇到外力时,仍可发生角膜瓣移位,给患者的视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近10a来国内、外有关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病例的发生率、外伤方式、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愈合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研究我院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行LASIK的患者共4 219例(8 316眼),对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者23例(23眼)行移位修复术.术后第1天、第3天、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复诊.结果 移位前和移位修复术后视力(1.16±0.14,1.12±0.20)、屈光度(0.75±0.37,0.74±0.34)、散光(0.82±0.39,0.83±0.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例恢复到LASIK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例外伤患者恢复至LASIK术后受伤前视力,仅1例木块击伤者视力低于受伤前.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就可达到术前理想矫正视力.[眼科新进展2009;29(6):446-447,45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原因﹑手术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29例(29只眼)角膜瓣移位皱褶患者资料。结果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形成早期原因与术者操作经验、角膜瓣厚薄及蒂的位置、屈光度数、挤眼等,晚期多为外伤所致。29例患者经角膜瓣复位术后效果良好,视力无下降。结论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角膜瓣移位皱褶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
祁凌  何碧华 《眼科新进展》2007,27(11):812-812
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是一种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优点的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式,是用微型板层角膜刀作一直径8~10mm,厚130~160mm的板层角膜瓣,用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切削出有一定屈光度的凹面,再将角膜瓣复位,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面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而这种手术术中、术后也存在并发症,其中角膜瓣移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共5219例(10032只眼)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及移位15例(16只眼)进行分析.结果 LASIK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瓣皱褶2例(2只眼),术后第 1天出现角膜瓣移位并瓣内折10例(11只眼),外伤所致2例(2只眼),1例半月复查发现角膜瓣皱褶原因不明.15例(16只眼)均行角膜瓣重新复位,除1例(1只眼)术后半月未达术前矫正视力外,其余均达到.结论 LASIK术中角膜过薄、过大、蒂部过小,易引起角膜瓣皱褶移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可达到术前理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在角膜磨镶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屈光性角膜手术。是用微型板层角膜刀作一直径8~10mm,厚130~160μm的带蒂板层角膜瓣,用准分子激光在基质床上切削出有~定屈光度的凹面,再将角膜瓣复位,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而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实施该手术以来,有4例因外伤造成角膜瓣移位,经有效及时的救治,患者视力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瓣发生皱褶和移位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发现并处理13例(13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患者,均尽快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复位处理。皱褶和移位发生时间短者掀开角膜瓣后仔细冲洗复位,时间较长者需用低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冲洗致角膜瓣水肿,皱褶舒展后仔细复位,所有重新复位者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3d,观察复位术后患者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本组13例13眼患者有10例(10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发生于24h以内,复位前裸眼视力为0.06~0.60,不能矫正。复位后24h内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取镜时视力0.8~1.0,1周后复查全部10例患者视力均为1.0。有3例(3眼)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患者发生的时间超过24h,复位术前裸眼视力为0.06~0.30,由于复位术后角膜瓣水肿较重,于72h后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取镜时视力0.6~0.8,1周后复查均为1.0,无感染及上皮植入等并发症,角膜地形图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角膜瓣皱褶和移位是LASIK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对视觉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皱褶的处理方法。方法表麻下掀开已发生皱褶的角膜瓣,冲洗角膜床和角膜瓣床面,清除增生的上皮组织,展平角膜瓣的皱褶,使之覆贴于角膜床,边缘对齐。10例(10眼)手术处理后观察6个月。结果(1)视力术后1d10眼中9眼裸眼视力≥0.6;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6~1.2(0.8±0.16);另1例合并黄斑出血,视力0.2。(2)裂隙灯检查:术后1d,2例角膜瓣破损挫伤处,角膜瓣基质水肿,对位良好。3例边缘部有上皮植入,上皮轻度水肿,再次手术处理上皮植入后,角膜瓣对位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患眼角膜瓣皱褶均展平。结论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的损伤和皱褶,通过及时妥善的处理,可以展平角膜瓣皱褶,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怡  白继  贺翔鸽 《眼科新进展》2000,20(5):356-357
目的 探讨LASIK后角膜异物的临床特点,寻找较好的处理方法,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 对34例LASIK后角膜异物,根据异物的大小、化学性质、嵌入角膜的深浅、所引起角膜与前房的反应情况及LASIK后时间的长短,给予不同处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角膜瓣移位及皱折,除外角膜瞳孔区留有瘢痕者,其余均对矫正视力无影响。结论LASIK后早期,患者对角膜异物感觉不明显,自觉症状较正常情况轻,一旦异物损伤角膜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oria公司的OneUse-PlusSBK微型板层角膜刀圆形及椭圆形负压吸引环制作LASIK角膜瓣的特点及术中并发症,评估两种形态负压吸引环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预测性。方法使用椭圆形负压吸引环行LASIK手术65例(130眼)作为试验组,同期使用圆形负压吸引环62例(124眼)作为对照组,预设角膜瓣厚度均为100μm。术中使用卡尺测量角膜瓣直径,术后1周使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角膜瓣厚度。结果试验组角膜瓣水平径为(8.72±0.32)mm,垂直径为(8.84±0.35)mm;对照组角膜瓣水平径为(8.53±0.33)mm,垂直径为(8.92±0.36)mm;两组比较试验组角膜瓣水平径大于对照组(t=2.740,P<0.05),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瓣直径与术前角膜直径、角膜厚度及角膜中央K值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试验组角膜瓣厚度为(108.61±10.06)μm,对照组角膜瓣厚度为(107.65±5.78)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5,P<0.05)。对照组角膜瓣厚度集中分布在101~110μm(62.9%),试验组角膜瓣厚度集中趋势差。试验组术中角膜瓣缘出血5眼(3.8%),鲸尾征14眼(10.8%);对照组角膜瓣缘出血24眼(19.4%),鲸尾征46眼(37.1%)。结论椭圆形负压吸引环制作的角膜瓣安全性较好,但预测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LASIK术后角膜瓣的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的损伤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LASIK术后角膜瓣损伤患者34例(34眼)的临床特点,探讨角膜瓣损伤的处理方法。结果34例角膜瓣损伤均发生于LASIK术后3月以上,平均(14.6±7.2)月。职业:工人16例(47.06%),学生12例(35.29%),军人3例(8.82%)。损伤类型:上皮缺损14例(41.18%),角膜瓣皱褶11例(32.35%),角膜瓣翻卷7例(20.59%),角膜瓣丢失2例(5.88%)。损伤前裸眼视力平均为1.02±0.43,损伤后视力下降至0.48±0.26,经妥善处理后裸眼视力恢复至0.97±0.54。结论LASIK术后数年仍可发生角膜瓣损伤,多见于青年男性。角膜瓣损伤经妥善处理后不致引起严重后果,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LASIK角膜瓣远期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LASIK远期瓣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 自1997年3月~2000年2月外院LASIK后转来我院的瓣相相关异常病例11例14眼,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7.7岁,平均前屈光度为-10.78DS,发生时间为LASIK后3.5~14.0个月(平均7.6个月)。结果 4例为外伤后发生,表现为瓣明显水肿皱纹(2眼),瓣缘卷起偏位(1眼),取角膜异物后瓣缘线样混浊(1眼);5例6眼为视网膜复位术中发生,表现为角膜水肿显著并浮起,其中1眼为眼内激光时应用三面镜后瓣水肿;1例2眼为三面镜检查后近瓣缘局限水肿带;1例2眼为补矫术中发生角膜瓣水肿。所有病例瓣相关异常均予以对症处理,偏位角膜瓣予以重新复位。视网膜复位术病例术中影响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的观察。结论 外伤和视网膜复位术中去上皮是引起的LASIK远期瓣相关异常的主要原因,冷静给予良好的复位、恰当的激素应用是保持角膜瓣原位透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角膜瓣的旋切方式与平切方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手术且随诊数据完整者62例(120眼),将其按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类型分为两组:Ⅰ组为角膜瓣平切方式,32例(60眼);Ⅱ组为角膜瓣旋切方式,30例(6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角膜知觉的测定和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值分别为(54.91±3.25)mm、(54.75±3.49)mm,(16.33±4.59)mm、(13.92±5.05)mm,(33.58±8.78)mm、(24.16±5.38)mm,(45.75±7.41)mm、(36.08±4.79)mm,(53.58±6.95)mm、(46.00±5.43)mm。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Ⅰ组及Ⅱ组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Ⅱ组术后第6个月角膜知觉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角膜知觉均在术后第10天时最低,1个月后开始恢复。Ⅰ组术后第6个月时基本正常,Ⅱ组接近正常则需要6个月以上。结论在LASIK手术中,采用角膜瓣的平切方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其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早于角膜瓣的旋切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外伤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15眼)在我院行LASIK术后因外伤引起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急诊行角膜瓣复位术,术后1 d所有角膜瓣对位良好,皱褶明显消失或减轻,大部分患眼上皮修复,9眼视力达到0.6 ~1.0(60.0%),视力恢复时间最快为术后2d,最长14 d,平均(7.5±0.4)d.角膜瓣丢失者术后3d上皮修复完整.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角膜透明无细微皱褶,视力0.6 ~1.0,平均(1.02 ±0.45).与损伤前平均视力进行配对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皱褶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和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眼科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测量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1h,1d,1wk,1、3mo)的角膜瓣厚度,并比较不同方向上距离角膜顶点1、2、3mm及角膜顶点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比较患者术后1、3mo,1、2a OSDI评分和干眼症的发生率。

结果:飞秒激光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99.62±4.50μm,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125.25±12.81μm。飞秒激光制瓣不同离心点位置的角膜瓣厚度较为均匀,而机械板层刀制瓣角膜厚度变化较大。术后1、3mo,1、2a机械板层刀组OSDI评分高于飞秒激光组(P<0.01)。随访2a时间,飞秒激光组干眼发病率低于机械板层刀组(χ2=4.692,P=0.030)。术后1、2a,飞秒激光组轻度干眼所占比例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44、0.001)。

结论:相对于机械板层刀制瓣,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患者的角膜瓣厚度稳定性更好,更为均匀,误差更小,且患者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更低,以轻度干眼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