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方法。结果 253例中,77例(77/253,30.43%)肺出血,包括4例(4/77,5.19%)大量出血,有无肺出血患者的病变位置、病灶大小、穿刺深度、取材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5例(55/253,21.74%)发生气胸,其中5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有无气胸患者的病变位置、病灶大小、取材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肺出血的影响因素为病变位置、病灶大小、穿刺深度及取材数量,气胸的影响因素为病变位置、大小及取材数量,均可预防、可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对肝顶部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45例肝顶部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入路行射频消融治疗。记录过肺组织或肋膈角电极针数目及肺组织内电极针长度。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5例肝顶部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34例,转移癌11例。全身麻醉34例,局部麻醉11例。病变最大径0.91~6.67cm,中位数1.83cm。肺组织内电极长度0~59.42mm,中位数9.90mm。单针过肺13例,2针同时过肺13例,3针同时过肺3例,单独1支过肋膈角8例,1支过肋膈角同时1支过肺组织7例,1支过肋膈角同时2支过肺组织1例。无症状少量气胸11例(11/45,24.44%)。肺组织穿刺针道少量出血6例,右肩部疼痛9例,1周左右症状消失。随访3~14个月,局部复发7例(7/45,15.56%)。结论经肋膈角或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尤其对于射频消融治疗时常规路径无法到位的肝顶部肿瘤,可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用于引导肝脏病灶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对15例肝脏病变患者行Gd-EOB-DTPA增强MRI引导下穿刺活检,统计总操作时间及技术成功率(以取样标本满足病理、基因等检测要求为技术成功),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评估MRI引导肝脏病灶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结果 于Gd-EOB-DTPA增强MRI引导下穿刺15个肝脏病灶,均一次穿刺成功,病灶最大径0.40~2.81 cm,平均(1.58±0.69) cm;肝胆期MRI 13个病灶呈明显低信号、2个呈稍低信号,图像质量均满足操作要求;技术成功率100%(15/15);总操作时间33~54 min,平均(40.33±6.56) min。5例术中见少量针道渗血,沿针道推入明胶海绵条后止血;其余10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穿刺标本病理诊断10例肝细胞癌(HCC)、1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腺瘤及3例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伴轻度肝硬化,其中1例穿刺病理结果为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伴轻度肝硬化者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小HCC,其余穿刺病灶病理诊断均与最终临床诊断一致。MRI引导肝脏病灶穿刺活检的诊断敏感度为91.67%(11/12),特异度为100%(3/3),准确率为93.33%(14/1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用于引导肝脏病灶穿刺活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全身不同部位组织活检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对于我院就诊的208例全身不同部位肿块患者行彩超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分析穿刺取材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肝脏、肾脏、纵隔、浅表肿块取材成功率均为100%;肺部肿块取材成功率为93.33%;腹部肿块取材成功率为81.81%,并发症主要为肾穿刺活检后血尿及肾被膜下血肿,其他部位穿刺活检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组织活检定位准确,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食管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37个病灶),统计取材成功率、穿刺病理诊断率及诊断准确率(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诊断为最终诊断)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37个病灶均穿刺取材成功并获明确病理诊断,32个病理结果为阳性(肿瘤性病变)、5个为阴性(炎性病变或正常组织),穿刺病理诊断率100%。32个阳性病变穿刺病理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均一致;5个穿刺阴性病变中,3个与最终诊断一致,2个术后病理均为胃肠间质瘤,穿刺诊断准确率为94.59%(35/37),假阴性率40.00%(2/5)。术后2例出现少量气胸、3例穿刺针道少量出血,1周后均自然吸收,并发症发生率13.51%(5/3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食管占位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胃肠道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肠镜、CT或MRI检查发现但未能明确诊断的胃肠道病变(胃来源2例、小肠4例、结肠4例、直肠18例、肛管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总结活检方法、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中,经腹穿刺10例,经直肠穿刺16例,经肛周穿刺4例。标本取材满意29例,目标病灶穿刺成功率96.67%(29/30)。29例取材成功者中,活检病理提示良性病变11例,恶性病变18例,其中7例手术切除,6例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相符,1例活检病理不能鉴别未分化癌与间皮瘤,手术病理证实为未分化癌,其余病例与随访结果相符。穿刺后随访1~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胃肠道病变,尤其是内镜活检困难或无效的病变,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边缘性肺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边缘性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边缘性肺病变患者资料。结果对98例均采用18G穿刺活检针取材,其中腺癌41例,鳞状细胞癌27例,小细胞型未分化癌9例,肾细胞癌肺转移2例,肺结核8例,肺脓肿5例,未取得有效组织6例,取材结果阳性率为93.88%(92/98);平均进针2.3次/例,进针深度1.8~5.7 cm,取材长度0.3~2.0 cm;穿刺中及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胸膜反应4例、气胸1例、术后痰中带血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鉴别诊断方法,可有效提高边缘性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39-1041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胸腰椎病变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97例胸腰椎病变患者行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术。在C型臂X线机或CT的引导下采用11G型号穿刺针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入病灶内留取标本。穿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价此技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穿刺过程,穿刺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92.8%,其中胸椎穿刺诊断准确率88.6%,腰椎为95.2%。[结论]经皮穿刺活检胸腰椎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微细血流成像(HDMFI)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切除病灶并明确病理诊断的单发占位病变患者,病灶位于浅表31例、腹腔8例、盆腔7例;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最大径<1 cm者接受细针穿刺,≥ 1 cm者接受粗针活检,其中25例以常规CDFI(CDFI组)、21例以HDMFI靶向引导穿刺(HDMFI组);对比2组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对CDFI组共行细针活检16例、粗针活检9例,穿刺61次,其中52次取材成功,22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HDMFI组细针活检15例、粗针活检6例,穿刺48次,46次取材成功,20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CDFI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25%(52/61)、88.00%(22/25),HDMFI组分别为95.83%(46/48)、95.24%(20/21),HDMFI组均高于CDFI组(P均<0.01)。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穿刺并发症。结论 HDMFI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微细血流灌注,用于精准引导穿刺效果较CDFI更佳。  相似文献   

10.
肝脏肿瘤的腹腔镜超声检查和活检术:310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肝脏检查及在其引导下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术的价值. 方法 10 mm 7.5 MHz线性超声探头检查肝脏.18G穿刺针进行穿刺.在腹腔镜和超声波共同引导下,穿刺针经皮刺入肿瘤组织.穿刺时,穿刺针要与超声波的平面平行. 结果 310例发现肝脏原发或转移性肿瘤1 080个.穿刺无一例假阴性,无出血性并发症及其他脏器损伤.310例随访6年,穿刺点无肿瘤种植. 结论腹腔镜超声波检查能较准确对肝脏进行全面评估,在其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5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分析穿刺活检并发肺出血的程度、相关因素、止血方法。结果558例中,96例并发肺出血(96/558,17.20%),其中少量出血72例(72/558,12.90%),中等量出血21例(21/558,3.76%),大量出血3例(3/558,0.54%)。与肺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灶直径、位置、血供情况、病灶周围炎症、病理诊断及穿刺深度(P均0.05)。对少量及中等量出血患者局部注射凝血酶或置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大量出血者静脉注射凝血酶或特利加压素并严格卧床,均获得较好止血效果。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出血可预防、可处理,术前增强CT检查并排除技术上可避免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减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肺部疾病患者[肺内近膈小病灶共53个(直径3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n=34)或微波消融术(n=19),穿刺时全部采用"呼吸针控"法,术后及时行CT复查,随访1~5天。结果 53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53/53)。3例(3/53,5.66%)术后CT复查发现少量气胸,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未发现大量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未出现迟发型气胸。结论 "呼吸针控"法用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即时活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热消融肺结节患者的资料,共373个病灶。其中102例(102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单纯活检组),132例(174个病灶)仅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单纯消融组),97例(97个病灶)接受CT引导下热消融联合术中即时活检(消融联合活检组)。计算技术成功率,记录并发症;评价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阳性率(所取组织标本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判定为阳性)及基因检测标本质量。结果 对331例均顺利完成操作,技术成功率为100%(331/331)。单纯活检组术后6例(6/102,5.88%)咯血,单纯消融组及消融联合活检组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咯血。单纯活检组5例、单纯消融组11例、消融联合活检组13例发生气胸,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均予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单纯活检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3.53%(75/102),消融联合活检组为82.47%(80/9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消融联合活检组共16例接受基因检测分析,活检组织标本均达到质控合格标准。结论 CT引导下热消融肺结节联合术中活检可行,可降低出血发生风险,且能满足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孤立性肺结节活检的诊断效能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穿刺孤立性肺结节活检患者225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穿刺病理结果及并发症,计算经皮穿刺活检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效能。结果 2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恶性结节154例(154/225,68.44%),良性结节71例(71/225,31.56%)。经皮穿刺活检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9.33%(149/150)、93.33%(70/75)、97.33%(219/225)。术后气胸、咯血及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11%(34/225)、5.33%(12/225)、9.33%(21/225),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在无骨无肺气遮挡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无骨无肺气遮挡的胸部病变244例,分为超声组11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和CT组130例(CT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率[98.25%(112/114)]、活检成功率[96.49%(110/114)]高于CT组[86.92%(113/130)、79.23%(103/130)],并发症发生率[3.51%(4/114)]低于CT组[16.92%(2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无骨无肺气遮挡胸部病变较CT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105例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局灶结节组(直径≤3cm)、局灶团块组(直径〉3cm)及弥漫性病变组。在CT引导下行活检针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对101例患者完成活检,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6.19%(101/105);其中局灶结节组33例,局灶团块组59例,弥漫性病变组9例。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总诊断符合率为92.08%(93/101),3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8%(29/33),93.22%(55/59)及100%(9/9),各组间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38%(13/1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是出血的影响因素(χ2=7.77,P=0.005),病灶大小和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是气胸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成功率及诊断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活检取材方法。病灶直径≤3cm及病灶周围广泛肺气肿可增大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PET/CT图像辅助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18F—FDGPET/CT全身显像,并在15日内接受PET/CT图像辅助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肺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探讨肺部病变的PET/CT图像特点,并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T/CT示22例病灶代谢均匀,16例不均匀。PET/CT图像辅助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为94.74%(36/38),真阳性35例,真阴性1例,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病例;诊断准确率为94.74%(36/38)、敏感度为94.59%(35/37)、特异度为100%(1/1)、假阴性率为5.41%(2/37)。穿刺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气胸3例,咯少量鲜血1例,针道出血4例,胸部疼痛4例。结论PET/CT图像辅助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能降低假阴性率,相对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