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80眼)术后常规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试验组39例(78眼)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眼液滴眼,并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50±0.43和1.03±0.61,对照组为2.02±0.44和1.60±0.57,试验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为P<0.05)。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3.01±1.36)d,对照组为(4.08±1.59)d,试验组明显短...  相似文献   

2.
陆岩  夏丽坤  柴广睿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26-2328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对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接受Epi-LASIK术的120例240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从术后第1d晨复查后开始用药。试验组患者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用药1wk; 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贝复舒眼液4次/d,用药1wk。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于用药前即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2,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d患者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6,P<0.05),说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起效更快。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6,P>0.05)。两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等效球镜度数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Epi-LASIK术后短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角膜上皮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术后刺激症状。它安全且起效时间更短,优于常规治疗,可单独或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越  刘华  李海滨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85-2186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m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60眼)在我院接受Epi-L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各15例15眼.A组常规复位上皮瓣,B组去除上皮瓣.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术后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时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haze等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1天,2组角膜刺激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有疼痛症状者A组分别为20眼和13眼,B组分别为16眼和7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4.73±1.16)d,B组平均为(3.68±0.6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及屈光度:2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角膜haze形成情况:A组0.5级haze发生4眼(13.33%),B组0.5级haze发生5眼(16.6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及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去上皮瓣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角膜刺激反应,加快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5.
去上皮瓣的Epi-LASIK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去除上皮瓣和常规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60眼)近视患者施行EPi-LASIK,采用法国MORIA角膜上皮分离器完成手术眼上皮分离,30例患者均左眼(30眼)保留角膜上皮瓣蒂于鼻侧,右眼(30眼)直接去除角膜上皮,采用Zeiss-Mel-8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后,去除组直接置入亲水性角膜接触镜,保留组待上皮复位后置入接触镜。术后第1,3,6d;1mo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术后疼痛:去瓣组明显轻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去瓣组平均3.30±0.55d,留瓣组4.90±0.4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眼视力:术后第6,3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Haze程度:去瓣组0级30眼,常规组0级30眼,两组无差异。结论:两组术后患者,去瓣组Epi-LASIK疼痛程度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视觉质量更好,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常规Epi-LASIK。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中去除上皮瓣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1.50~-6.00D)152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去上皮瓣的LASEK,B组行去上皮瓣Epi-LASIK。观察术后眼球疼痛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2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及术后6个月haze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3d眼球疼痛刺激症状0、1、2、3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9、0.00、0.00,均为P>0.05)。A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3.81±0.07)d,B组平均为(4.15±0.1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裸眼视力和术后6个月haze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EK去除上皮瓣矫正中低度近视与Epi-LASIK去除上皮瓣矫正中低度近视相比,角膜上皮愈合更快,而术后视力恢复和haze的形成无明显差异,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近视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9月在眼科行Epi-LASIK手术近视患者共34例(68只眼),分为两组.第1组46只眼,行去瓣Epi-LASIK术(去瓣组),第2组22只眼,常规Epi-LASIK术(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刺激症状、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 术后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39±0.649)d,对照组为(5.41±0.79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疼痛反应去瓣组33只眼(71.74%),对照组4只眼(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内去瓣组比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去瓣组有41只眼(89.1%)出现0级Haze,对照组有20只眼(90.9%)出现0级Haz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瓣Epi-LASIK手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并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快、刺激反应轻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Haze与常规Epi-LASIK手术无差别的优点.其远期临床疗效及对Haze的形成作用仍需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去瓣与留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结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6例(52眼)近视患者纳入本研究.每例患者随机选择在一眼行去上皮瓣Epi-LASIK(去瓣组);对侧眼则行常规保留上皮瓣Epi-LASIK(留瓣组).术后2h,1、3、5、12 d及1、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等效球镜度和裸眼视力;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疼痛评分、haze分级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与留瓣组相比,去瓣Epi-LASIK组术后第5天裸眼视力较好(t=-2.636,P=0.014);术后3d和5d角膜上皮愈合百分比较高(Z=-3.738、-3.589,P<0.01);术后5d疼痛评分较低(U=11.714,P=0.008).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等效球镜度及haz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行数改变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瓣Epi-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结果、最佳矫正视力及haze与留瓣Epi-LASIK类似,但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更快,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8例68眼行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角膜切口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同时加用贝复舒滴眼液交替点眼,4次/d。治疗组除每日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交替点眼外,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疗程1mo,于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d;1mo分别对患者主觉症状、体征、角膜切口修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3,7,14d,治疗组角膜切口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消退,切口修复较快,主觉症状在短时间消退,术后1mo,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的早期修复起效时间短、舒适度好、安全性良好,对减少术后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及术后角膜散光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

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随机、双盲的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外伤或手术所致角膜上皮缺损的240只眼进行随机双盲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只眼.试验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照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连续用药2周.用药后对患者的症状(疼痛、畏光和流泪)、体征(睫状或结膜充血、角膜缺损面积和角膜新生血管)和用药依从性等进行记录,每周检查至少两次,连续观察2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此研究实际入选239只眼,试验组120只眼,对照组119只眼.其中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上皮缺损61只眼,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106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缺损24只眼,化学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36只眼,其他病因导致的角膜上皮缺损12只眼.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有10/239只眼滴用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局部轻微的烧灼感或少许刺痛感,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和总积分的比较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主客观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但各阶段两组间各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其差异全部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的平均时间为(5.03±3.58)d,对照组为(4.84±2.87)d,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46,P=0.656).从疗效四级评分和综合有效率两个疗效综合评价指标进行PP和ITT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全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点眼)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相似,能迅速有效地帮助修复缺损的角膜上皮,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00 g/L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168例(包括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58例;化学烧伤24例;胬肉手术术后86例),随机分成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84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 bFGF,84例)。两组均滴眼4次/d,共7d。观察上皮缺损修复和患眼局部症状、体征等指标。 结果: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和bFGF组疗效判断指标较治疗前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有效率(83.3%)高于bFGF组(69%);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角膜炎、化学烧伤和手术所引起的有效率分别为72.4%,69.2%和95.2%;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沈磊  秦书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23-1725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角膜异物104例104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治疗组55例55眼、对照组49例49眼.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洛美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结果:治疗后1、2wk,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在治疗后1、2wk分别为4.82±2.18、1.65±2.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可加快上皮修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对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阳性对照设计及多中心、随机、双盲方法.将2005年4至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青岛市立医院诊断为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的240例(240只眼)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即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120只眼)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120只眼).两组分别滴用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和5000 IU/m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每天给药4次,每次1滴,疗程14 d.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 d分别对症状、体征观察进行综合评分以及评价其安全性.采用非劣性检验、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法、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及CMH X2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 dX2=1.5677,P=0.4566;7 d X2=1.7152,P=0.4242;14 d X2=3.0814,P=0.2142).用药后第3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为(6.009±3.030)分,蕈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为(5.177±2.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7,P=0.0263).用药前、后视力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烧灼感、眼痒方面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烧灼感:3 d X2=0.4394,P=0.932;7 d X2=1.4710,P=0.479;14 d X2=2.1875,P=0.335.用药后眼痒:3 d X2=2.1045,P=0.349;7 d X2=2.0192,P=0.364;14 d X2=0.6863,P=0.407).舒适性方面,用药后3 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较好,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6,P=0.0100);但是,用药后7、14 d眼部舒适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7 d X2=7.8106,P=0.050;14 d X2=5.5278,P=0.063).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能够有效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起效时间短,安全性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20-7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0.44±0.26、0.26±0.14、0.12±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26±0.44、1.02±0.38、0.68±0.26分,两组同一时段的眼部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戴镜组角膜上皮完全修复21眼(91%),对照组上皮完全修复14眼(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40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每例患者随机选取一眼作为研究组应用20%含自体血清的人工泪液,另一眼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泪液。PRK 术中,40眼均于角膜表面居中放置直径8 mm的酒精储槽, 20%的酒精作用20s。术后每天观察直到角膜上皮愈合后,分别于1mo,6mo,12mo进行随访。上皮愈合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并记录裸眼视力(UCVA),显然验光和混浊度。

结果:两组间术前小瞳检影结果无明显差异。术后1d,2d,3d,研究组平均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研究组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上皮缺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皮完全愈合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约0.7d(3.15±0.366d vs 3.85±0.587d, P=0.00)。

结论:研究表明,应用自体血清滴眼液,通过加速角膜上皮愈合和减轻疼痛,从而缩短视力恢复时间,降低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不适、混浊度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