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习护生常见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方法 创建护理案例论坛并将其分为临床决策、伦理道德、护理技术、师生关系、护患关系和职业防护6个板块;从江西省3所大专院校中招募护生77名,邀请护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发送至论坛;定期登录论坛与辅导老师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结果 护生实习期间向各板块发送的案例数量排序依次为师生关系、护患关系、职业防护、临床决策、伦理道德和护理技术.结论 护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师生关系、护患关系和职业防护方面,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对护生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在实习期间对这些问题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秦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80-198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实习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临床护理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仅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处理好护生与护生之间的同学关系、护生与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结果良好沟通能力有利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变。结论临床护理实习学生应该逐步完善具备良好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5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8人次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占34.09%。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与防护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熟练等有关。结论护生实习期间可因多种因素发生针剌伤,学校及医院应对实习护生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重视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方法 通过对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安全隐患的分析,加强对护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等,以提高护生安全防范的意识。 结果 2008-2010年护生在违规操作、护理差错、针刺伤、护理投诉等方面发生率比2005-2007年度明显减低,其中违规操作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加强护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实习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陈燕  程云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57-1359
目的 探索护生实习期间职业暴露的体验.方法 通过对8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索其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体验,为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经验及借鉴.结果 受访护生在实习期间均发生过职业暴露,暴露发生后护生经历了恐惧、担忧、无奈和无助感、后怕,且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结论 学校应重视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减少职业暴露对护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分析护生职业危害发生的原因.[方法]自行设计实习期间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调查表,对138名实习护生在实习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期阃皮肤损伤发生率高达94.9%;而护生掌握职业防护知识的总体情况不理想,知道"标准预防"的护生只占17.4%;发生职业危害及发生职业危害后未正确处理的护生,其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欠缺(P<0.05);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者只占31.2%.[结论]实习护生发生职业危害较严重,防护知识极度匮乏,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学校应加强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教育,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永丽  赵秋利 《护理研究》2006,20(11):2928-293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压力程度、应对方式,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索压力程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临床实习前期对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压力程度以中度为主,应对方式较积极。对压力程度有影响的因素:父母职业、家庭子女数和护生类别;对应对方式有影响的因素:专业态度和相关社会实践;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压力程度与父母职业、家庭子女数及护生类别有关,应对方式受专业喜好程度及社会实践经验影响。护理教师应针对性地为护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减轻临床实习期闻的压力.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的过渡阶段,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自我防护经验不足,加之医院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我校自2010年以来,接受来自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区的西藏中职班护生300多名,这些学生由于语言、性格、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在临床实习期间,极易发生职业损伤[1]。本研究对142名已完成临床实习的西藏护生进行调查及访谈,目  相似文献   

9.
杨永丽  赵秋利 《护理研究》2006,20(32):2928-293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压力程度、应对方式,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索压力程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临床实习前期对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压力程度以中度为主,应对方式较积极。对压力程度有影响的因素:父母职业、家庭子女数和护生类别;对应对方式有影响的因素:专业态度和相关社会实践;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压力程度与父母职业、家庭子女数及护生类别有关,应对方式受专业喜好程度及社会实践经验影响。护理教师应针对性地为护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减轻临床实习期间的压力,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的现状、职业防护的行为和态度,分析相关因素,为探索护生实习期间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职业危害与防护调查问卷》对10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人体功效学/心理社会/组织性危害发生率最高(46.0%);职业危害发生频次数在培训史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防护行为得分在培训史和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分组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的发生率高,职业防护培训需求较高,应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以期降低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以护理安全教育为基础的高职高专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将2010级406名大专生为对照组,2011级416名大专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根据各章节内容选择相关的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案例进行讲解,课后进行情境模拟学生法庭,并要求学生书写反思日记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以及实习期间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及实习期间护理安全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教育融入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护理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师生所认同的临床护理教师有效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师与实习护生所认同的,临床护理教师有效特征。方法运用美国Brown(1981)设计的临床教师特征量表(CTCI),对68名临床护理教师与77名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临床护理教师有效特征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有效特征分数。结果20条项目评分的均值大于3分,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对临床教师有效特征总评分经相关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诚对待患者及关怀患者、信任尊重学生、知识丰富并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被认为是临床护理教师前3项最有效特征。有效特征3项分类方差分析,在本专业能力、师生关系和个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讨,临床护理教师与实习护生所认同的临床教师有效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护理教学,协调师生关系,有助于临床带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护理伦理学是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目前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学时安排少;教材选用受限,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实施“理论导入、岗位主体、案例贯串、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转变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态度,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了护理伦理学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对医生和护士教师内科护理学授课的评价。方法采用自制的学生对教师授课评价量表分别对4名医生教师和4名护士教师教授内科护理学的160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学生对医生和护士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结果护士教师在授课目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专科护理知识、整体护理理论、护理新进展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医生教师(P均〈0.05),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得分低于医生教师(P〈0.05)。结论护士和医生教师进行内科护理学授课,既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但对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教师承担内科护理学授课比医生教师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综合评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对2010级22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对2011级206名学生采用新的考核模式,将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评价融入其中。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教师对学生临床实习表现的评价。结果 2011级学生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2010级(P<0.01);临床教师反映2011级学生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护理职业礼仪、人际沟通能力、应激能力较2010级有较大提高。结论新的课程考核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对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的期望状况.方法 采用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能力期望问卷,对护理管理者、临床带教教师、本科学历护士、本科实习学生、护理院系专职教师、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并比较不同群体的差异.结果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排在前两位,科研能力排在最后一位.不同群体对临床能力的重要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护理管理者对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评分较高,学生对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方案等的评分低于带教教师.结论 临床处置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本科实用型护理人才被期望具备的首要能力,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对学生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无缝对接,设计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教学病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模拟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结果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激发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习生操作的规范性,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方法在每年临床实习的中后期开展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并评出名次给予奖励。结果各届实习生操作技能竞赛成绩均在90分以上;参加过操作技能竞赛的新护士岗前操作考核成绩高于未参加过操作技能竞赛的新护士(P<0.01)。结论实习期间举办操作技能竞赛可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加强操作的规范性,为新护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