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内试验部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减轻皮内注射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1 997年 1月~ 1 998年 6月 ,对 2 0 0例需做皮内试验患者同时采用右前臂掌侧下 1 / 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 0 1ml(A法 )与左前臂掌侧近横腕纹上三横指中点处 (以病人自己食、中、无名三指为准 )皮内注入试敏液 0 1ml(B法 ) ,观察两种方法的阴、阳性结果并进行疼痛程度对照。结果表明 :A、B两法阴、阳性反应结果相同 ,但两种方法注射于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B法皮内试验反应准确 ,疼痛程度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皮内试验注射部位及方法的新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2~1994年,我们对1000例需做皮内试验的患者选择手腕掌侧横纹上方正中1cm处进行皮试,观察效果比较好。本文以青霉素皮内试验为例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部位与方法选择部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方正中1cm处,避开血管,消毒皮肤,左手绷紧皮肤,右...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易于致敏药物前,必须先作皮内过敏试验(以下简称皮试)。但皮试注射部位,在教科书中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注射部位,只笼统地提出前臂掌侧下段;前臂屈侧中下部或前臂屈侧面。再未见有关这方面资料的研究报告。作皮试时,病员比较疼痛,尤其是婴幼儿更是哭叫不止。为减轻病员的痛苦,又达到做皮试的目的,应探讨皮试注射的最佳部位。1987年以来,开始对皮试注射部位进行探讨,先后观察了临床病员和在校学员约400余名,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诊断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凶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采血技术,我院新生儿科护理组选择以股三角区下角顶点为穿刺点进行股静脉采血,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魏君丽 《护理学报》2010,17(13):38-39
目的探讨婴儿发热时肛温与颈温的差异,为临床发热婴儿测温部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银柱式温度表对22~26℃温下的126例6个月以下体温升高婴儿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测量肛温与颈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35例,中等热组47例,低热组44例,对3组患儿肛温与颈温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热组患儿肛温与颈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等热和高热组肛温与颈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低热时应常规测量肛温,在中等热和高热时,颈温可作为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体温越高颈温与肛温越接近。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皮内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06-1306
传统的皮内注射法有两个不便之处,一是不容易绷紧皮肤,因新生儿皮肤覆以胎脂,皮肤很滑,二是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后,易发生针头从皮肤表皮层穿出的情况,因新生儿皮肤嫩,角质层薄。我们给新生儿皮内注射的技巧是:①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一块皮脊,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5cm,右手进针时选择皮脊的最高处,进针的方向比较偏向于皮脊的长轴,既便于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又防止注射失败时针头刺伤自己。②进针角度尽量小,因选择捏起的皮脊后,进针角度好掌握,传统方法绷紧皮肤后进针因注射者自身右手的原因,角度不容易掌握。③针头斜面进入…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采血是儿科诊断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操作技术,血液常规分析尤为重要。但由于手指太小,多年来一般多采用指或足跟采血。通过多年实践和观察,本组发现,新生儿足部虽大,但血流不畅,很难采足20μL血量;加之保温箱温度较高,血液极易凝固,采血成功率低。2004~2006年,对我院1268例新生儿采用足部及无名指或中指采血,分别观察记录其采血成功率及所用时间长短,对比发现,其二者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无名指或中指采血成功率高,所用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黄翠仙  姜冬兰 《护理研究》2007,21(12):3273-3274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用于小婴儿皮内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按注射部位的不同将200例做药物皮内试验的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皮内试验部位;实验组100例,采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观察两组患儿皮内试验阳性率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药物皮内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543,P〈0.01)。[结论]小婴儿皮内试验可选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  相似文献   

10.
黄翠仙  姜冬兰 《护理研究》2007,21(35):3273-3274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用于小婴儿皮内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按注射部位的不同将200例做药物皮内试验的患几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皮内试验部位;实验组100例,采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观察两组患儿皮内试验阳性率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药物皮内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543,P<0.01).[结论]小婴儿皮内试验可选用小腿内侧中部皮肤.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严重结核病的发生.接种方法是:取5人份卡介苗1支,加入0.5 ml所附稀释剂,放置1 min,摇动使之溶解并充分混匀,用灭菌的1 ml注射器,吸取摇匀的疫苗0.1 ml,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适宜部位。方法选择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距脐轮3.8cm处结扎脐带,对照组在距脐轮0.8cm处结扎脐带,以不干预法进行脐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不同结扎部位对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干燥时间、脐部渗液及脐炎、脐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干燥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脐部渗液、脐周损伤、皮下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脐带夹断,2例脐带气门芯脱落。结论距脐轮3.8 cm处结扎脐带能减少脐部感染的潜在因素及脐周损伤,且有护理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为口腔、腋窝及肛门,而对新生来说,此三个部位均有不方便之处,且费时、费力本文通过对1357例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同时采用腋下温度及颌下颈部温度的方法对照,探索能不只使用安全、简捷的颌下颈部温度测量法代替腋下温度测量法。结果二得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我们认为颌下颈部温度测量法可以代替腋温测量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病房成立二年多来,收治了千余患儿,为了准确的诊断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如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儿50%并发脑膜炎;抽搐患儿血钙测定对早期用药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新生儿的采血技术。通过介绍日本松户医院新生儿中心的采血方法,我们进行了改进,这种穿刺成功率很高,特介绍如下: 一、操作方法 (一)体位:使患儿仰卧位,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见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是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的,在此三角的下角顶点向内0.5厘米处,即为进针处。  相似文献   

15.
16.
新生儿股静脉新穿刺部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病房自1987年成立以来,收治了近万名患儿,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通过对日本松户医院新生儿中心的采血方法的改进,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操作方法1·体位。使患儿仰卧位,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见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是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触及股动脉波动后,在内侧腹股沟韧带向外1~2 cm(在此三角下角顶点向内2/3 cm)处即为进针处(图1)。图1新生儿股静脉新穿刺部位解剖示意图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根据所需血量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近年开展的新项目.在筛查过程中,采集血标本是重要环节.临床上常因采血量不足、采血困难而反复针刺,既增加了新生儿皮肤的损伤,又使家长心理上不易接受,也增加了医院材料的消耗.为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的创伤,我们比较了新生儿足跟内侧缘、外侧缘2个部位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股静脉新穿刺部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病房自1987年成立以来,收治了近万名患儿,为了准确诊断治疗新生儿疾病,必须进行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查都离不开采血,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采血技术。通过对日本松户医院新生儿中心的采血方法的改进,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血浆蛋白,有游离型和与C4b结合(C4bBP)两种.游离型蛋白S有抗凝血的生物活性,缺乏时可导致严重的复发性血栓病.先天性血浆蛋白S缺陷症有两种.一种是总蛋白S正常,但分布异常导致游离型减少和C4bBP型增加.另一种是C4bBP型和游离型均减少.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及婴儿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婴儿时期机体与成人不同,神经系统、胃肠道、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药物代谢和药物效应有影响。因此,用药时不能简单地以“小型成人”对待。根据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指导用药1.药物吸收特点与用药途径的选择: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几乎无胃酸,出生1周内胃酸的分泌仍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