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加曲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114 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7 例。 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在 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 4 周。 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脑血流(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神 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治疗 4 周后,两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高于治疗前,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脑血流 量、脑血容量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 4 周后,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治疗 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加曲班针可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改善患者脑血流,优化患者生活能 力化,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将90例PCI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而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加丁苯酞。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检测两组的炎性因子浓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4、30、90d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90d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30d时,观察组的TNF-α、IL-6和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观察组的锋流速和平均流速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锋流速差和平均流速差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PCI可提高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同时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缓解炎症反应和纠正脑血流动力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加曲班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检测,探讨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阿加曲班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阿加曲班)和观察组(44例,阿加曲班+马来酸桂哌齐特)。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T-proBNP、MCP-1、sICAM-1、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中切)、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内酯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或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A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B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或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丁苯酞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后第15天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丁苯酞组和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和联合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BI均升高,治疗后8 d时,联合组的BI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和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丁苯酞组和联合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或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但二者联合使用并没有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转归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21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1 d内出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与对照组的5.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的疗效确切,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ILIP-1水平,酶法测定血清UA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然后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1天及第90天分别进行Rankin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分析,随着脑卒中病情的加重及梗死面积的扩大,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升高(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LIP-1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μg/L、0.835、0.807,UA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6.42μmol/L、0.693、0.722,CRP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85mg/L、0.685、0.713,NSE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65ng/L、0.785、0.862,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2。结论血清VILIP-1、UA、CRP、NSE异常表达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且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蛋白激酶C(PKC)、C反应蛋白(CRP)和正五聚体蛋白3(PTX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2组患者PKC、CRP、PTX3水平,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vs.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KC、CRP、PTX3水平、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KC、CRP、PTX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PKC、CRP、PTX3水平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2组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可降低患者的PKC、CRP、PTX3水平,患者恢复好,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2周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递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脑电S谱值低于对照组,多巴胺(DA)脑电S谱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和丁苯酞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东菱迪芙联合丁苯酞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大鼠脑梗死面积和东菱迪芙和丁苯酞联合应用对急性期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 ①对脑缺血24 h后的大鼠进行脑梗死面积测定示:用药组与脑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D-二聚体测定在脑缺血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组与脑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在脑缺血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组与脑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东菱迪芙与丁基苯酞缩小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面积,降低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水平与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患者50例(轻度狭窄患者14例,中度狭窄患者16例,重度狭窄患者20例)和非狭窄组7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不同狭窄程度的sdLDL,GSH-Px,Hcy及SDF-1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血清sdLDL,GSH-Px,Hcy及SDF-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dLDL,Hcy,SD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1.492,36.909,69.163,均P<0.05),GSH-P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1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狭窄组患者的sdLDL,SDF-1,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t=3.862,6.417,9.337,均P<0.05),GSH-Px水平显著低于非狭窄组(t=10.8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两比较,三组患者的sdLDL(t =2.394~4.675,均P<0.05),SDF-1(t=4.111~9.112,均P<0.05),Hcy(t=2.346~5.938,均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GSH-Px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t=2.622~11.484,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Hcy,sdLDL,SDF-1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34,0.526,0.741,均P<0.05),患者的GSH-Px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441,P<0.05)。结论 血清sdLDL,GSH-Px,Hcy和SDF-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呈显著相关性,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8例,血栓通+奥扎格雷钠)和对照组(38例,奥扎格雷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江  韩雪  宋方方 《临床荟萃》2018,33(12):102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TOAST分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两组及各亚型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3亚型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是,LAA亚型变化得更明显,3亚型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在LAA亚型中的疗效好于CE和SAO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