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医院ICU收治的92例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易江红 《现代养生》2014,(14):227-228
目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7月间的颅脑损伤ICU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于患者转出ICU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GCS、MMSE及MBI水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于相应护理干预后其气管切开封管情况更为良好,且患者MBI、MMSE及GCS评分改善情况更为良好,p<0.05。结论: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护理干预时给予有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较好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燕妮 《现代保健》2012,(2):134-13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体温<38.5 ℃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8.5 ℃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组6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残以上的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而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保证亚低温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38℃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8℃的比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结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纳入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较好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颅内压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残疾率和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王军  邓斌  张丙辰  杨辉  孙波 《现代保健》2010,(33):60-6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颅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治疗者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GOS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差值、GCS、GOS评分相比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护理程序的全面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效果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基于护理程序的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可疑血栓发生率、住院期间ICU入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下肢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峰流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维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并且可以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卢静 《医疗装备》2020,(6):146-147
目的探讨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收的6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可促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亚低温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失常10%,血压降低10%,呼吸道感染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失常20%,血压降低30%,呼吸道感染20%,电解质紊乱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其中,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Fugl-Meyer评分高、Barthel指数高、NIHSS量表评分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组护理后与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护理后相比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NIHSS量表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康复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康复干预应用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可有效的促进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同时,促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万晓珍 《现代保健》2014,(36):105-10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以减少ICU获得性院内感染(IA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6月的11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119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菌状况以及IAI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IA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化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量表、EORTC QLC-C30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4.4%,研究组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坚定后续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临床可以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生活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观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手术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SAS(60.27±5.09)分及SDS(56.61±5.22)分,对照组SAS(60.33±5.12)分及SDS(56.54±5.1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观察组SAS(41.15±4.48)分及SDS(43.70±4.32)分,对照组SAS(52.86±4.79)分及SDS(53.22±4.88)分,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中医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则采用中医中药联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中药联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