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范朗 《药物与人》2014,(7):188-188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在儿科采血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两个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一病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二病区实施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干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科采血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6%VS 1.04%)];而观察组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75%VS 90.83%)]。结论:持续护理质量优化应用于儿科采血管理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服务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宏玲 《现代养生》2023,(10):783-78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200例,在组间资料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步进行PDCA循环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细节护理、风险护理、人文关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使患儿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河南省某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51)和常规组(n=51)。予以常规组患儿儿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为94.12%,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低于常规组的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4%,高于常规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安全管理中,可提高风险防范质量、患儿配合度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设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设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分别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随机选取儿科5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00%,高于实施前的84.00%;实施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实施前的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利红 《现代养生》2023,(7):535-537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100例,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行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含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病历书写)、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后,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病历书写各项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开展风险防范护理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有望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病房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3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0)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人数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收治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经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业务不成熟、认识不到位以及环境管理不到位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儿科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使用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入医院心内科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合格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电监护中报警值未设置、报警参数设置不合理、护士未正确识别异型心电波总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事故、护患纠纷以及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科学,且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效果,降低护理事故、护患纠纷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结核性胸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结核性胸外科收治的患者2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93.64%,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86.36%,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8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4.55%,对照组总满意度85.4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护理运用于胸外科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对患者有利,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240例慢性病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120)及观察组(n=120),对照组行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对健康管理环节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健康管理、护理技能为(93.84±2.36)分、(95.84±2.41)分、(96.03±2.18)分、(96.71±2.02)分均高于对照组(84.75±4.35)分、(86.95±4.41)分、(85.02±4.08)分、(86.12±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5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子痫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子痫发生率(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产后大子痫发生率,并且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A组)对2010-04/12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 696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照组(B组)对2009-04/12同期住院患者1 457例进行普通护理服务活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记录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护理缺陷低于B组(P0.05),并且在A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期间,护理组获得了护理部的流动红旗。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实施及质量控制在呼吸内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专病护理管理在门诊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2月在医院门诊行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常规门诊手术护理)和观察组(n=46,专病护理管理)。比较患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率、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手术护理知识掌握率95.65%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区水肿、切口开裂、龟头嵌顿、感染等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水肿消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3,P <0.05)。结论 专病护理管理能够提高门诊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知识掌握率,控制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术后康复时间,获得了高度...  相似文献   

15.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宫颈癌化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化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量表、EORTC QLC-C30量表及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4.4%,研究组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坚定后续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临床可以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其中,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分,并且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率。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黎丽嫦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212-22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晚期胃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晚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A组(n=100)和B组(n=100),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A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A组(91.00%,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病区建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特性要因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该病区的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的现状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出的要因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改进工作流程;对患者进行安全健康宣教、疾病知识宣教,最终提升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由51.53%提升到7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于该次病区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缺陷项目发生比例,提升了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增强护士发现问题、沟通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对该院检验科人员共32名和132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同期另抽取32名检验人员及13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常规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检验科人员管理后考核评分、设备管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检验科人员管理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服务质量、设备保养与维护、设备使用流程和设备管理能力评分情况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科人员管理后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正确使用率、设备故障发生率均为3.12%,显著低于参照组设备放置规范率15.63%、设备正确使用率12.50%、设备故障发生率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验科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8.48%,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对检验科人员工作满意度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检验科设备管理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