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及鉴定在临床安全输血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23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需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筛选阳性者应用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6例,阳性率为0.485%。其中抗-D2例,抗-M1例,抗-E1例,抗-D、抗-C1例,抗-E、抗-C1例。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检验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入院的3000例受血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为受血者选择合适的血液类型进行输血,进而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及应用价值。结果:3000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50%(15/3000),其中男4例,女11例,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无妊娠史者4例,有妊娠史者7例,有妊娠史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者;3000例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讨论: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女性多于男性,有妊娠史女性多于无妊娠史女性,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前的检验对于减少输血反应以及保证输血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检验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入院的3000例受血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为受血者选择合适的血液类型进行输血,进而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及应用价值。结果:3000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50%(15/3000),其中男4例,女11例,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无妊娠史者4例,有妊娠史者7例,有妊娠史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者;3000例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讨论:研究发现:不规则抗体女性多于男性,有妊娠史女性多于无妊娠史女性,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前的检验对于减少输血反应以及保证输血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淄博地区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分析不规则抗体血型构成情况,探讨红细胞表面抗原分布规律,为安全输血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淄博地区2013年6月~2018年9月接受输血的1 720例患者,仔细阅览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查结果 ,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妊娠情况及有无输血史者阳性筛查结果差异,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液标本抗体分型规律。结果 1 72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16例不规则抗体为阳性者,阳性率为0.93%;其中不同性别及女性既往有无妊娠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既往接受输血治疗者阳性率高于无输血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盐水法检出含有IgM型不规则抗体共2例,分别为抗-M、抗-c;经微柱凝胶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检出全部结果中,有43.75%为Rh系统,分别包括5例抗-E、1例抗-D、1例抗-c,提示Rh系统抗原内RhE、D、c抗原性较强,经免疫刺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风险较大;其次分别为Kell与MNSs系统。结论红细胞表面除ABO血型系统抗原外,Rh系统、Kell系统等血型系统也广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输血治疗,输血可能会刺激患者不规则抗体,产生输血免疫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临床应做好输血前一系列除ABO血型系统外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鉴定,为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南阳地区278 51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抗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STAR BG全自动血型仪96孔U型微板上进行ABO正反定血型检查,应用反定型"O"细胞初筛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对初筛阳性者用抗体筛选细胞和抗人球蛋白卡检测不规则抗体,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及巯基试剂鉴定抗体IgG、IgM类别。结果 278 519例献血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2例(0.05%),其中特异性抗体122例,非特异性抗体30例,构成比分别为80.26%和19.74%;男性、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7%,两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既往有妊娠史献血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史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次献血者(P<0.05)。结论南阳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为抗-E、抗-M和冷自身抗体,重视和加强献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2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825例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阳性率0.66%;其中女9例,均有妊娠史,男3例,男女均有输血史.对于申请输血的12例阳性患者经过提前选择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妊娠和反复输血可使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增高,所以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能更好的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033例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33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5例,发生率为0.74%,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率,男性为0.36%,女性为1.21%,男性低于女性(P<0.05);孕妇为2.80%,非孕妇为0.34%,孕妇高于非孕妇(P<0.05).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抗体类型为非特异性抗体占6.67%,抗-C型占20.00%,抗-E型占26.67%,抗-D型占20.00%,抗-M型占26.67%.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赣州市肿瘤医院行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输血前,对照组仅实施血型检测与交叉配血,未检测不规则抗体;试验组则行血型检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TR)与轻微输血反应;分析试验组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结果。结果 试验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0例患者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共检出6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00%。不同性别、有无妊娠史患者间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中以抗-c、抗-K、抗-M、抗-s、抗-D、抗-E为主。结论 临床输血治疗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一定必要性,可及时发现不规则抗体,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合理,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抗体筛查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抗体效价检测。同时观察筛选的阳性率,以判断抗体的临床意义。结果4117名接受红细胞抗体筛查的住院患者中,共筛选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3%):通过抗体鉴定,检出抗-M1例,抗-D 1例,抗-Ce3例,抗-c4例,抗-E5例。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抗体筛选试验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4月在我站拟输血患者368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采用谱细胞及相关试剂做特异性鉴定.结果:368例患者血液样本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57例,阳性率为0.43%;有输血史阳性率0.57%明显高于无输血史阳性率0.32%(P<0.05);女性有妊娠史阳性率0.69%明显高于无妊娠史阳性率0.32%(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占49.68%,MNS型系统占35.90%.结论: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必要性,可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20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13例,阳性率为0.41%。其中抗-D抗体3例、抗-E抗体5例、抗-C抗体2例、抗-Ec抗体、抗-e抗体和抗-M抗体各1例。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是一种简单、快捷、敏感性高的方法,对减少溶血性反应和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临床安全输血中孕妇与非孕妇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入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的120例申请输血女性患者,依据是否怀孕将其分为非孕妇组(n=70例)和孕妇组(n=50例),开展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分布情况,并分析孕妇与非孕妇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结果120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总筛查率是29.16%,其中抗-M占5.83%,抗-D占5.00%,抗-E占4.16%,抗-C占3.33%,抗-PI占2.50%,抗-Leb占1.67%,抗-Lea占1.67%,抗-H占0.83%,抗-H占0.83%,抗-Fyb占0.83%,抗-N占0.83%,抗-JKa占0.83%;非特异性抗体占1.67%。非孕妇组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21.42%,低于孕妇组阳性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女性患者,尤其是孕妇,在输血前有必要实施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明确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分布情况,有利于确保输血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和分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DAT分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d)检测不完全抗体和DAT,用试管法进行DAT分型。结果:1291例反复输血的受血者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为2.09%(27/1291),对27例不完全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抗体鉴定,其中抗E 12例、自身抗体3例、抗D2例、抗Ec2例、抗c2例、抗C1例、抗e1例、抗M1例、抗E合并抗JKa1例、抗c合并自身抗体1例、不明抗体1例;DAT阳性率为16.7%(216/1291),对216例DAT阳性样本进行分型鉴定,其中IgG+C3d致敏为46.76%(101/216)、IgG致敏为18.06%(39/216)、C3d致敏为26.85%(58/216)、18例分类未果8.33%(18/216);不完全抗体和DAT皆阳性为0.23%(3/1291),临床诊断皆存在AIHA。结论: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不完全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都有较高的阳性率;重视和加强该类受血者的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张俊玲  尚锦清  白俊凤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35-1737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地区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与分布特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于2008年对呼和浩特地区献血者中随机抽取5014例,采用抗体筛选细胞、聚凝胺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作抗体筛查。结果筛出不规则抗体9例,占0.18%。女性不规则抗体者多于男性(P〈0.01),多为Rh抗体(抗D、抗E和抗C占55.6%)。聚凝胺法漏检1例Le抗体。结论由于不规则抗体可以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因此调查该地区不规则抗体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对女性献血者或给重危病人、小儿大量输注的血浆尤应做抗体筛选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在临床输血中所产生作用的分析。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从我市二甲医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检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可以发现配血不合原因,其中有83.3%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检测中为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输入配比率较低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诊断非ABO-HDN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诊断非ABO-HDN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孕妇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阳性者孕妇检测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效价,并对阳性者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4 229例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有14例,占0.33%,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D 4例、抗-E5例、抗-E、c 1例、抗-c 1例、抗-M1例、自身抗体2例;其中8例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所致敏。结论: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对早期诊断非ABO-HDN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5例孕妇血清不规则抗体,对Rh不规则抗体阳性者检测夫妇及婴儿血型和母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效价,并于分娩时取脐血或婴儿血作HDN检测。[结果]785例孕妇血清中检出特异性不规则抗体7例,占0.89%。Rh系统6例,其中5例孕妇的婴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致敏而发生HDN.Rh系统特异性抗体有抗-cE、抗-E、抗-c、抗-D、抗-Ce,抗-E多见,Kidd血型系统的抗-JKb1例。不规则抗体集中在Rh系统,占85.7%。[结论]Rh系统的抗体易导致HDN,检测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早期诊断和预防非ABO—HDN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18例血液内科需多次输血患者Rh表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检测Rh表型及选择相匹配的Rh表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对918例需多次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918例患者共检出Rh(D)阳性911例,其中911例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386例)>CcDEe(332例)>CcDee(79例)>ccDEE(64例)>ccDEe(30例)>CCDEe(10例)>CcDEE(7例)>ccDee(2例)>CCDEE(1例);6例Rh(D)阴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4例)>Ccdee(1例)>CcdEe(1例);1例弱D表型为DCc Ee。D、C、c、E、e抗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9.67%)>e(93.96%)>C(91.00%)>c(48.96%)>E(42.92%)。进行Rh配合性输注后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其中新产生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仅为1例。结论对于多次输血患者输血选用Rh表型匹配的血液输注,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尤其对Rh系统免疫过的患者再次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献血人群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及感染趋势予以分析,以便于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方法应用两家不同的抗-HIV酶联免疫试剂对四平地区的献血人群展开筛查,对于初筛显示为阳性的标本,应用蛋白印迹法予以确认。结果该地区献血人群总体初筛显示HIV阳性率为0.204%,总体的阳性确认率为0.004%,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的大部分都是男性,占到了80%以上,并且感染人数逐年上升,逐渐表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性感染占到了总感染例数的75%,并且表现出异性传播向同性传播转移的趋势。结论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必须要严格开展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工作,积极提升血液HIV检测水平,并要积极加强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