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相关的麻醉学处理.方法 取67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对照组(<60岁,n=46),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监测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无肝期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较术前明显下降,心率(HR)增快(P<0.01);在腔静脉开放时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AWP升高、MAP下降.心输出量(CO)在腔静脉阻断及开放时较术前降低.而老年组患者血流动力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老年组患者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中,血流动力学更加不稳定.给予术前及术中及时处理,加强监测,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施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观察其无肝前期5个时间点,即麻醉前、麻醉诱导时及游离肝30、60、9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低(P〈0.05);心率(HR)游离肝90 min比游离肝60 min高(P〈0.05),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高(P均〈0.01);中心静脉压(CV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低(P均〈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游离肝90 min时,SBP、DBP及CVP降低,HR加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患者术中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32例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部分肝移植术。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5 min(T1)、30 min(T2)、新肝期5 min(T3)、30 min(T4)和术毕(T5)记录SV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HR、MAP、CV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_VO2)。结果与T0时比较:SVV于T1~2升高,T3~4降低,T5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CO和CI于T1~4降低,T5时升高;HR于T1~5时升高;MAP于T1~4降低,T5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CVP和PCWP于T1~2降低,T3时升高,T4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S_VO2于T1~2降低,T3~5时升高(P<0.05或P<0.01)。结论 SVV于无肝期时升高,新肝期时降低,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提示活体肝移植术无肝期时血容量不足,此期机体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较好,需积极补液治疗;而新肝期时机体对液体负荷的反应效果下降,应避免过多补液。 相似文献
4.
5.
成人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的成人活体肝移植患者12例。其中,左半肝(Ⅱ、Ⅲ、Ⅳ段,包括肝中静脉)移植3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不包括肝中静脉移植8例,包括肝中静脉1例。结果 12例供体无因手术死亡者。手术时间(6.20±1.40)h;术中出血量300-1 200 ml;1例术后并发胆瘘,1例切口脂肪液化;随访 6-1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恢复工作。受体手术时间5-11 h;采用改良方法重建移植肝流出道、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端端吻合重建胆道;术中出血800-7000 ml;移植物冷缺血时间(1.90±0.50)h;无肝期时间(1.63±0.43)h;移植肝重量与受体体重比为1.20%±0.26%。1例受体术后并发腹腔内局限性胆瘘,1例病死,11例长期生存。结论成人活体肝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同时能相对保证供体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成人活体供肝的肝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全球性的尸体供肝严重缺乏的状况 ,全球各个移植中心都在致力于活体肝移植技术 (LDLT ,living relatedlivertransplantation)的研究。左外叶以及左半肝活体肝移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及体重较轻的成年患者 ,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对于成人活体供肝肝移植 (aLDLT ,Adult to adultliving 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来说 ,切取左外叶或左半肝作为供肝 ,因其体积较小 ,往往不能满足受体的代谢需要 ;同时 ,受体的门静脉强大血流灌注会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早期(≤30 d)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发病率以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3/2008-0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施行的术前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成人活体肝移植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肺水肿,气胸)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共76例发生了至少1种以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70.4%,胸腔积液(n=60,55.6%),肺部感染(n=24,22.2%),肺不张(n=12,11.2%),呼吸衰竭(n=6,5.6%),肺水肿(n=3,2.8%),气胸(n=2,1.9%).与未发生并发症组相比较,发生组术中输血量明显增加(P<0.05或0.01),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延长(P=0.003).术后早期的总死亡率为9.3%,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25% vs 4.8%.P=0.008).结论: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肺不张是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并可能与术中大量输血输液、术后拔管时间有关,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预后将较差. 相似文献
8.
9.
10.
将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10例,A组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速率为1~4μg/(kg·min);术中B组持续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初始速率为0.03~0.05μg/(kg·min)。于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min (T2)、新肝期30min(T3)、术毕(T4)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较平稳,A组心率快于B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1比较,T2时两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压(PAWP)、心输出量(CO)降低(P〈0.05),SVR和PVR上升(P〈0.05);与T2比较,T3时CVP、PAP、PAWP、CO上升(P〈0.05),而SVR下降(P〈0.05)。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内。认为肝移植术麻醉中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肾脏功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与全肝移植相比,活体肝移植手术复杂,无肝期相对较长,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内环境平衡干扰加大,易造成心肌缺血损伤。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们将磷酸肌酸钠应用于活体肝移植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国际肝移植学会近期在Transplantation上发表了预防活体肝移植中的“小肝综合征”指南。这份指南为活体肝移植术中小肝综合征的预防提供了数据为支撑的临床路径,对小肝综合征预防的各种因素,包括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术中和术后管理等进行了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组各15只,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进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仅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于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及再灌注30、60、120 min时记录心率( HR)和平均血压( MAP),并计算心肌氧耗指数( RPP);分别于以上时点采血,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1、IL-6、TNF-α;最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同时点MAP和RPP降低,心肌组织及缺血再灌注各时点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升高(P均<0.05);HE染色示,A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不规则,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流动力学即产生变化,全身和心肌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活体供肝是解决世界性供肝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儿童活体肝移植于198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则于1996年由香港范上达教授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供体的安全性问题,直到2000年以后,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ALDLT)才在全世界广泛开展.由于A-ALDLT仅有10余年历史,加上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且涉及供、受体两个人的安全,因而在外科临床上仍有很多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拟从以下几方面简述近年的一些技术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报道较少,现将84例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住院患者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按年龄小于或等于59岁为中年组共40例,年龄40岁~59岁,平均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观察组)早期肝静脉流速改变,并与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第1周肝静脉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2周32例未出现急性排异反应(AR)者肝静脉最大流速开始下降,趋于正常;9例出现AR者肝静脉最大流速持续增高,经相应治疗后开始下降,逐渐趋于正常。结论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速可出现异常改变,检测肝静脉最大流速有助于AR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围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24例肝移植受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15 min(T3)、新肝期120 min(T4)、术毕(T5)、术后24 h(T6)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PT、APTT、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同时应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 PT、ACT于T2~T5时,APTT、TT、D-二聚体于T3~T5时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FIB、CR、PF、Ca2+于T2~T5时、PLT于T4~T5时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活体肝移植术从无肝期开始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新肝初期加重,术后24 h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凝血因子消耗、纤溶亢进、血小板功能下降是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报告1例血缘性活体部分肝移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受体为12岁女童,诊断为先天性肝纤维化,供体为患儿的父亲,手术方式为切取供体肝脏的左半肝,并原位移植给患儿。术后进行了严格的监护治疗。结果供肝手术历时540分钟,切取肝脏450g,术后恢复顺利。受体手术历时685分钟,出血1400ml,无肝期80分钟,移植肝脏热缺血时间为0,冷缺血时间30分钟。术后采用FK506、晓悉及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月各项生化指标正常。结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技术要求高。良好的肝外科及血管外科技术及术后管理是确保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