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1].相比之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早期行走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我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方法的2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38例,采用髋关节改良外侧切口入路,骨折断端复位后应用钢丝或粗丝线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得到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扩股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卧床3~7d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年,骨折复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总优良率为88.89%。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应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本组病例43例。男12例,女31例。最大97岁,最小73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28例,Ⅳ型15例。平均随访半年至五年,术后X线无假体松动、下沉。Harris评分90.5±2分。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02-5~2008-6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PFN内固定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即Sirlgh指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例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5).两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5.2±12.8)分,与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前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中采用DHS术式7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DHS组平均手术时间(96.7±8.6)min,平均出血量(317.7±26.5)ml,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2例,良26例,可6例,差7例,优良率81.7%;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107.0±12.8)min,手术出血量平均(335.34-28.1)m1,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中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3例。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感染发生。结论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FHR治疗,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总出血量、首次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t=1.76,P=0.08),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负重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在90分以上的患者观察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2,P=0.03),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28。P=0.00)。结论采用FHR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术后能明显提高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提升远期疗效,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3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卧床时间、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等,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内科并发症加重率、死亡率均优于PFNA组(P0.05);而PFNA组住院期间总费用、术中出血量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较PFNA内固定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术中出血量大的问题。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取得最大的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期的随访观察,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004-01~2009-08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38例(38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判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平均为(6.2±1.2)年,手术平均出血量为(444.7±304.3)ml;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平均为(4.7±3.4)d;术后发生脱位1例,术后4年1例出现假体松动,术后5年发生髋臼磨损1例。1年病死率为7.9%,5年病死率为34.2%。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1年、5年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77.8±7.5)分、(85.1±6.4)分和(81.2±7.2)分;优良率分别为63.2%、85.7%和80.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的特点,早期即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并于中期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1)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年龄、性别、原发病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卧床相关并发症少,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但卧床时间长。术后近期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PFNA内固定组,术后3、12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骨折多粉碎而不稳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及PFNA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权衡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7~2015-05该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19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假体位置良好,疗效依照Harris标准评估,优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89.5%。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老年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着不及时治疗,因长期卧床,可引起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且治疗不当可引起畸形愈合,影响患肢功能.本文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85[平均(69.2±4,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人群中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1〕。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老龄患者应尽早治疗,早期的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因卧床导致的并发症〔2〕。临床上一般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切开复位动力髋或解剖钢板内固定,但对于老龄患者来说,这些方法易造成卧床并发症,故不宜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3〕。目前,我院探究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以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此后由于内固定材料和固定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操作不断微创化,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所以目前主张手术治疗者越来越多。1保守治疗虽然大多数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但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疾病晚期患者;陈旧骨折无症状、活动能力又差者;受医疗条件或家庭条件限制等无法手术者均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患肢穿防旋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年龄> 75岁),予以重建股骨矩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常规密固达静滴.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1 a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随访41例,随访时间6~1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0.30分,术后6个月及1 a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5.85分和95.25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1 a时的Harris评分与术后6个月相比,P>0.05.随访6个月时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密固达静滴辅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