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记录大白鼠在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观察到: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APD约136ms,静息电位RP约-80mv,动作电位的振幅APH约110mv。2.心电图QRS波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去极化。3.动作电位的0相去极化开始到收缩开始的潜伏期约10ms。4.在心肌缺氧的情况下,动作电位APH从正常值的110mv降至48mv。5.刺激右心房使心脏在电驱动条件下观察到: ①利多卡因使心室肌动作电位的APD_(50)和APD_(90)的动作电位的时限缩短。②普鲁卡因酰胺使心室肌动作电位的APD_(50)和APD_(90)延长。动作电位除极时限DT_(10-90%)延长。  相似文献   

2.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豚鼠心室肌单个细胞的跨膜电活动,观察到50μg/ml的东莨菪碱可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在东莨菪碱作用30min后,APD_(50)和APD_(100)分别从对照的91±31ms和142±39ms延长至115±35ms和179±50ms(P<0.001),同时,复极化后不应期(PRP)则从对照的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观察外源性 ATP 对正常和缺氧状态下豚鼠心室乳头肌跨膜电位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在正常供氧组,ATP 对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幅度、时程(APD_(10)、APD_(50)、APD_(80))、复极2期与3期斜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收缩幅度在加入10~(-4)M ATP 后1~2分钟内有短暂减弱(P<0.01).缺氧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_(10)、APD_(50)、APD_(80))缩短和复极2期斜率增大,加入10~(-4)M ATP 能阻止上述变化进一步发展.10~(-4)M ATP 也能减慢缺氧心室肌收缩减弱的进展速度。上述结果提示,外源性 ATP 对缺氧心肌的膜电位与收缩机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解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氧化苦参碱对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1μmol·L-1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和超射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从给药前(534.7±29.62)ms缩短至(490.3±47.39)ms(n=5,P〈0.01),使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从给药前(572.1±49.98)ms缩短至(549.8±35.42)ms(n=5,P〈0.01),冲洗后APD50恢复至(498.1±31.78)ms(n=5,P〈0.01),APD90恢复至(554.2±61.28)ms(n=5,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提示此机制可能参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的作用并撂讨其诱发QT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单个家兔、豚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并苦参碱与胺碘酮对心肌细胞IKr的作用及对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及胺碘酮均呈剂量依赖性押制家兔心室肌细胞IKr,胺碘酮浓度为0.1,1,10uM时,电流密度由(5.51±0.47)pA/pF分别下降到(4.00士0.30)pA/pF,(2.31士0.16)pA/pF和(1.43士0.21)pA/pF(n=8,P<0.05);苦参碱浓度为1,10,100 uM时,IKr电流密度由(5.80士0.57)pA/pF分别下降到(4.80士1.38)pA/pF、(3.34士O.59)pA/pF和(2.34士0.42)pA/pF(n=8,P<0.05).苦参碱、胺碘酮均可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延长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而90%时程(APD90),在胺碘酮给药浓度为0.1,1,10 uM时,APD90分别由(239士11)ms延长至(280±9)ms、(390士20)ms和(573士14)ms(n=8,P<0.05);苦参碱给药浓度为1 uM时.APD90无明显变化,给药浓度为10 uM和100uM时,APD90分别由(226士19)ms延长至(251士20)ms和(283±24)ms(n=8,P相似文献   

6.
关附甲素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细胞内微电极术结合微机自动分析,研究关附甲素(GFA)对豚鼠乳头状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GFA(2.6~260μmol/L)可依浓度降低APA和V_(max),增加V_(MT),且使V_(max)恒定出现在膜电位除极至-27 SD6 mV水平。GFA(2.6~26μmol/L)使APD_(50)、APD_(90)和ERP延长,82~260μmol/L时,APD_(50)、APD_(90)缩短,而ERP/APD_(90)增大。GFA对V_(max)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和电位依赖性,并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表明GFA主要是通过对快Na通道阻滞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研究显示丙戊酸钠使平台期坡度稍变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APD_(90)/APD_(25)比值增加10.36%。异搏定使平台期坡度明显增大,动作电位时程缩短,APD_(90)/APD_(25)比值增加88.27%。丙戊酸钠和异搏定分别有绝对和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丙戊酸钠的作用弱于异搏定。丙戊酸钠和异搏定对动作电位幅度、超射值、静息电位、O期最大除极速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阿魏酸钠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普通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观察阿魏酸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的影响,3种浓度的阿魏酸钠溶液(0.1mg/mL,0.2mg/mL,0.4mg/mL)分别灌流30min,动作电位幅值(APA)和复极20%时程(APD_(20))无明显改变,但复极90%处动作电位时程(APD_(20))与有效不应期延长,浓度在0.1mg/mL和0.2mg/mL时,药物可延长复极50%处的动作电位时程(APD_(50))。  相似文献   

9.
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和膜片钳穿孔式全细胞记录,研究了内皮素(ET-1)致豚鼠心室肌细胞早期后除极(EAD_)的作用及发生机制。结果显示:50nmol/L ET-1浓度下能明显延长动作电位 APD_(50)、诱发 EAD_其离子流基础在于促进心室肌细胞 L-型钙内流(L-Ica),使稳态激活曲线左移。其作用呈浓度依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直接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分离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流钳模式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分3组:对照组(n=5),普通细胞外液灌流,不含缬沙坦;缬沙坦5μM组(n=5);缬沙坦100μM组(n=5)。结果:缬沙坦5μM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均无明显影响。缬沙坦100μM可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屯位时程,尤其是APD50从(334.2±14.4)ms延长至(375.2士12.0)ms(P<0.01)及APD30从(395.4士13.3)ms延长至(451.4±9.5)ms(P<0.01),对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缬沙坦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及APD90,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的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适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有助于折返引起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此机制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