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梧州市人民医院和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胸壁照射的18例患者,采用CT定位和Eclipse6. 5治疗计划系统对患者进行IMRT和3D-CRT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25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分布及危及器官(心脏、肺健侧乳腺、脊髓等)受照剂量分布。结果 IMRT计划中PTV的Dmin、Dmean、D95和V95优于3D-CRT计划,Dmax、D5、V105和V110均低于3D-CRT计划,CI和HI优于3D-CRT计划,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IMRT计划中,PTV低剂量照射体积左肺V5、V10和右肺Dmean均高于3D-CRTPTV,而高剂量照射体积IMRT计划中PTV左肺V20、左肺Dmean和全肺Dmean均低于3D-CRT的PTV,IMRT计划中PTV的心脏V10、心脏V30、心脏Dmean、右乳Dmean和脊髓Dmax均低于3D-CRT的PTV,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照射患者IMRT放疗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上较3DCRT有优势,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与体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以肿瘤位于上叶(上叶组)及下叶(下叶组)的各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定5野IMRT计划及3—5野3DCRT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组治疗计划,分别比较上叶组、下叶组IMRT与3DC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1)上叶组、下叶组的IMRT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参数、适形指数、异质性指数、平均肺剂量及肺V10~V65、食管Dmean及V55、心脏V40、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2)IMRT计划比3DCRT计划平均降低了上叶组约2.7%的肺V5值及下叶组约1.1%的V5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DCRT计划比较,上叶组、下叶组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均较低,在上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的根治性放疗中,5野IMRT较3DCRT更能提高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也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且IMRT应用于上叶NSCLC的优势有可能大于下叶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中段食管癌不同入射角度5野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每例设计3个5野调强计划,IMRT1用前后对穿+右前左后对穿+左前斜野,其中右前左后野避开脊髓;IMRT2入射角等分,即0°,72°,144°,216°和288°;IMRT3入射角优化为0°,50°,150°,210°和310°。比较3个计划的PTV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总肺V5、V10、V20和V30;脊髓最大剂量(Dmax);心脏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计划要求:90%等剂量线覆盖95% PTV体积和100% GTV体积,剂量为6 000 cGy/30次,总肺V20≤28%,对心脏无特殊限量,控制脊髓剂量在4 200 cGy-4 300 cGy范围内。结果 3个计划PTV的Dmean、HI和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以IMRT2最大,IMRT3次之,IMRT1最小,但HI在IMRT2与IMRT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肺V5和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5以IMRT2最大,IMRT1次之,IMRT3最小,但IMRT1与IMRT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30以IMRT2最小,IMRT1次之,IMRT3最大,但仅IMRT2和IMRT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肺V10、V20和Dmean,脊髓最大剂量Dmax,心脏V30、V40和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度优化的IMRT3计划较采用对穿野的IMRT1计划能提高靶区适形性(CI),较角度均分的IMRT2计划能降低总肺V5体积和靶区平均剂量(Dmean)。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贲门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晚期贲门癌患者11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D-CRT计划及IMRT计划,IMRT计划采用7个共面等间距射野.以54 Gy为PTV的处方剂量,用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结果:两种计划相比,IMRT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762±0.045和1.113±0.017,3D-CRT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663±0.043和1.142±0.029,P<0.05,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3D-CRT计划与IMRT计划PTV的V100分别为(95.85±2.07)%和(96.72±1.48)%,P=0.024;D100分别为(51.08±0.65)和(51.83±0.44) Gy,P=0.000,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而PTV的V95及D95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的左肾V15、肝脏V20、肝脏平均受量和脊髓最大受量分别为(19.05±3.66)、(29.79±4.70)、(12.65±1.71)和(37.54±1.66) Gy,3D-CRT计划的分别为(22.99±4.14)、(38.14±5.91)、(15.09±2.06)和(41.19±1.72) Gy,IMRT计划明显低于3D-CRT计划,P<0.05;而右肾V15、心脏平均受量IMRT计划略高于3D-CRT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贲门癌,IMRT计划较3D-CRT计划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同时可以减少脊髓、肝脏和左肾的器官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顶枕叶脑胶质瘤非共面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therapy,3D-CR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07-01-2012-08-01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顶枕叶脑胶质瘤患者8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非共面3D-CRT及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脑干、视交叉和视神经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 IMRT计划中靶区覆盖V95(98.40±1.04)优于3D-CRT(96.27±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计划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中的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值(1.03±0.009 0)小于3D-CRT的HI值(1.05±0.006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中脑干D5、Dmean和Dmax与3D-CRT的参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及器官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晶体及眼球,IMRT计划受量大于3D-CR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MRT计划中正常脑组织V24Gy(42.32±6.08)、V18Gy(45.82±6.15)大于3D-CRT(35.01±6.86,39.33±7.21),P<0.05。结论顶枕叶胶质瘤,IMRT与3D-CRT均能满足靶区要求及保护危及器官,虽然IMRT在靶区覆盖率、均匀性方面优于3D-CRT,但同时也增加了正常脑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应用常规放疗(CTP)与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P)的剂量分布,比较分析3D-CRT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均采用美国RAHD 3D-CRT计划系统设计CTP和3D-CRT计划治疗,观察CTP及3D-CRT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明显大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处方剂量下,3D-CRT CTV最大剂量和最小剂量明显低于CTP,平均剂量和95%体积剂量明显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肺和心脏体积明显小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 90%等剂量线包绕食管体积略小于CTP,两种放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全肺照剂量V20、V30和平均肺剂量(MLD)与CTP大致相同,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脊髓照射最大剂量和心脏1/3体积照剂量明显低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食管照射最大剂量略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靶区适形指数和靶区均匀性指数明显高于CTP,两种放疗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CRT可有效提高肺癌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降低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与CTP比较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肾脏剂量学的分布影响.方法:选择9例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Pinnacal三维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4野3D-CRT和5、7野IMRT,所有计划给予处方剂量95%的计划靶体积(PTV)>45 Gy; IMRT同时要求99%的PTV体积>42.75 Gy.应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各个计划之间靶区剂量的分布和肾脏的剂量受量差异.结果:4野3D-CRT和5、7野IMRT的靶区V45分别为0.96±0.03、0.95±0.02和0.95±0.02.所有计划靶区均满足处方剂量,与4野3D-CRT相比,IMRT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的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并且降低双侧肾脏18 Gy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18),但在低剂量(10 Gy)体积百分比(V10)3种放射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7野IMRT之间不论在靶区剂量分布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受量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明显提高靶区均匀性,降低肾脏剂量受量和剂量体积百分比,但在V10上3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靶区以及心脏、同侧肺的照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对保乳术后接受调强放疗的37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取CT定位并行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MRT及3D-CRT 2种照射计划,总剂量均为50 Gy,1次/d,5 d/周,共照射25次。观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计划D95剂量高于3D-CRT计划,而IMRT的V105%、V110%、HI明显低于3D-CR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MRT的肺V20、V30、V40以及心脏V5、V30、V40均显著低于3D-CRT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例患者左侧乳腺体积超过500 cm3,22例小于500 cm3,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IMRT计划的D95、V105、V110、HI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MRT靶区剂量更接近于处方剂量,靶区剂量分布较3D-CRT更均匀,有更好的适形性,能更好地保护肺脏、心脏等周围组织,而且IMRT放射治疗受CTV影响较小,靶区内剂量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对比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NSCLC患者90例进行CT检测,据其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及3D-CRT两种计划。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MRT组(n=45)及3D-CRT组(n=45),两种放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64 Gy/32 f照射,并可满足靶区及关键器官的剂量要求。[结果] IM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3.33%)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8.89%)均显著性低于3D-CRT组的31.11%及53.33%(P<0.05),而两组间临床缓解率(R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靶区剂量均匀性(HI)显著性降低(P<0.01),而靶区最大剂量(PTV Dmax)、靶区最小剂量(PTV Dmin)、靶区平均剂量(PTV Dmean)及靶区适形度(CI)显著性升高(P<0.01);与3D-CRT组比较,IMRT组肺V5显著性升高,而肺V20、肺V30及平均肺剂量(MLD)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间肺V1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3D-CRT组比较,IMRT组脊髓最受量(Dmax)、脊髓平均受量(Dmean)、心脏V35、食管V50及食管V60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IMRT与3D-CRT对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可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3例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CT定位和PHLIPSPinnacle38.0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IMRT和3D-CRT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IMRT计划中临床靶区的平均剂量(Mean)、D95、D100及CI值均高于3D-CRT计划(P〈0.01)。IMRT计划中,直肠D50、D25、V70、V45及膀胱D50、V60、V40均低于3D-CRT计划(P〈0.05);股骨头D50显著性低于3D-CRT计划(P〈0.01),而D5与3D-CRT计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放疗中,IMRT剂量分布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0例,均采用CT进行定位,分别采用常规电子线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种方式,比较两种放射方式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接受≥95%处方剂量时计划靶区的体积数值(PTVVD95%)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PTVVD110%、PTVVD105%均明显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心脏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Dmean)、全肺Dmean和患肺V5值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全肺V20、心脏V30、心脏V40和患侧肺V20值均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不仅能够提升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形性,还能够减少对心脏与肺部的照射剂量和体积,优于常规电子线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不同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86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3DCRT相比,IMRT靶区覆盖率V95%更高,Dmean也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评价IMRT与3D-CRT靶区与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优劣。方法:对29例D2手术后完全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同时作IMRT和3D-CRT计划,处方剂量45 Gy,依据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价上述两种治疗计划。结果:与3D-CRT相比,IMRT靶区剂量适形性更好,平均剂量更高(均为P<0.001);IMRT靶区剂量均匀性亦更好(P<0.05)。肝脏平均剂量V5、V20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及P<0.05);左肾平均剂量、V12、V22.5亦显著减低(均为P<0.001);而右肾平均剂量、V12、V22.5及脊髓最高剂量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IMRT比3D-CRT靶区剂量分布更好,同时能使肝脏和左肾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3D-CRT与IMRT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两种计划方式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例,分别采用3D-CRT和IMRT技术设计SB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方式下PTV的相关剂量学参数(CI、HI、D1%、D99%),肺、胸壁、心脏及脊髓的剂量学参数(Vx、Dmean、Dmax),以及加速器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在PTV相关参数比较中,3D-CRT计划的CI、HI以及D1%均差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的D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中,3D-CRT与IMRT计划的患侧肺V5~V40、健侧肺V5~V15、双侧肺V5~V40、胸壁V5~V40、Dmean、心脏V20~V40、Dmean及脊髓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较IMRT计划分别减少了53%和78%,P<0.05。在绝对剂量体积比较中,3D-CRT的V60~V75及V45~V60均大于IMRT,V20~V45小于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计划在早期NSCLC行SBRT治疗中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考虑到IMRT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NSCLC行SBRT治疗时3D-CRT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旋转调强放疗(IMAT)3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方法 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5例,以Varian 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DCRT、IMRT、IMAT 3种放疗计划,其中3DCRT采用5~8个共面射野,IMRT采用7个共面射野,IMAT采用2个弧度。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IMRT的靶区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95 % 计划靶体积(PTV)体积剂量均优于3DCRT,全肺V5、V20、V35、心脏V30受照剂量低于3DCRT(t=2.531,P<0.05),而在全肺V10、V15、V25、V30、全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Dmax剂量之间三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05)。结论 IMAT与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体积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似,二者均优于3DCRT。IMAT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均少于IM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探讨胃癌术后放疗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方法: 选择15例胃癌术后患者,每例各设计3种放射治疗计划:CRT、3D-CRT及IMRT.规定临床靶体积(PTV)接受≥95%处方剂量(45 Gy).比较靶区相关参数D95、V95、适形指数(CI)及肾脏、肝脏和脊髓受照射剂量-体积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的差异.结果: 1)3种照射模式的D95、V95及CI的均值分别为44.5、44.9和44.5 Gy;98.3%、98.7%和98.2%;0.84、0.85和0.83,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双肾在低剂量区(5~10 Gy)受照射体积,CRT明显低于3D-CRT及IMRT(P<0.05).采用IMRT后明显降低中高剂量区(15~47.5 Gy)肾脏体积,P<0.05;3)IMRT明显降低肝脏 30~47.5 Gy剂量区受照射体积(P<0.05),但在低剂量区(V5~V25)稍高于CRT和3D-CRT(P>0.05);4)3种计划中脊髓低剂量区(5~25 Gy)受照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30~V45区域CRT明显偏低,P<0.05;5)比较肝脏和双肾并发症概率,IMRT<3D-CRT相似文献   

17.
张旭  李凯  李娜  贾明轩 《现代肿瘤医学》2016,(20):3213-3216
目的:比较3D-CRT、IMRT、VMAT三种技术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皮肤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0例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3D-CRT、IMRT、VMAT三种计划,比较三种计划间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等剂量学参数及皮肤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靶区适形度IMRT(0.64±0.04)及VMAT(0.64±0.09)均优于3D-CRT(0.33±0.03)(F=82.2,P<0.05);均匀指数IMRT及VMAT分别为(0.12±0.02)和(0.11±0.02),好于3D-CRT(0.14±0.01)(F=8.1,P<0.05)。皮肤受照剂量比较中V30、V40、V45、V50、Dmean各项指标IMRT及VMAT均好于3C-CRT(F=9.0~125.6,P<0.05);对IMRT及VMAT作进一步LSD比较:V30、V5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等于0.109、0.571、0.258),而V40及V45 VMAT比IMRT分别降低了5.6%和3.47%(P分别等于0.000及0.027)。结论:左乳腺保乳术后放疗中相比于3D-CRT,IMRT及VMAT两种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靶区剂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受照剂量;而VMAT相比于IMRT可进一步降低皮肤V40及V45受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34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在靶区适合度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3DCRT,IMRT减少了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受照剂量V5 IMRT高于3DCRT(P<0.05),但是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IMRT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优于3DCRT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计划的剂量学特点,及其术前放疗较佳的放疗技术.方法:对27例拟行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3D-CRT和IMRT 2套治疗计划设计,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5F-IMRT计划中适形指数(CI)为(0.805±0.050),大于3D-CRT(0.698±0.060),P<0.001;2种计划的GTV均匀指数(HI)值均非常接近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IMRT计划中HICTV和HIPTV值均分别小于3D-CRT计划,P<0.05.5F-IMRT计划中小肠D5、Dmin和Dmax与3D-CRT相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ean低于3D-CRT,P<0.05;5F-IMRT计划中小肠V30高于3D-CRT,而V50则前者低于后者,差距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1.类似的结果也见于膀胱.5F-IMRT计划中左、右股骨头Dmin和Dmax均低于3D-CRT,V40也明显小于3D-CRT,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5F-IMRT计划剂量分布适形性及均匀性明显优于3D-CRT,且能更好地保护直肠周边邻近的正常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