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分析体检者食物不耐受情况,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3例住院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从0%~47.6%,特异性抗体浓度升高排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虾(47.6%)、鸡蛋(30.1%)、蟹(27.2%)。食物不耐受程度:患慢性病者较健康者重,老年组较中青年组,女性较男性严重。结论人群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测定有助于食物引起过敏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刘辉 《临床荟萃》2011,26(14):1256-1257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针对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1].皮肤中的大量免疫活性细胞使皮肤成为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各种变态反应在皮肤上有所表现[2].本研究通过检测66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以及14种食物致敏的差异,表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0例口腔溃疡患者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口腔溃疡的关系,寻求该病食物相关因素诊疗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口腔溃疡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40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升高1~8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0.0%。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升高依次为小麦(47.5%)、牛奶(42.5%)、鳕鱼(40.0%)、牛肉(30.0%)、猪肉(22.5%)、鸡肉(15.0%)、虾米(12.5%)、鸡蛋(12.5%)、蘑菇(5.0%)、番茄(5.0%)、大米(5.0%)、大豆(5.0%)、螃蟹(5.0%)、玉米(2.5%)。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者的饮食,患者症状在1月内明显改善者占45.0%,症状有所改善者占47.5%,无效者占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测定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对口腔溃疡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0例患者用酶联法进行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sIgG)检测和69例同种食物sIgE检测.结果:300例中阳性者291例,阳性率97%;优势敏感食物是小麦、海虾和大豆.69例同种食物sIgE阳性19例,阳性率27.5%.结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病,食物不耐受可与sIgE阳性同时存在;不耐受级别与sIgE无显著影响;不耐受种类与同种食物sIgE相关性有影响;疾病种类、性别、年龄等与食物sIgE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食物不耐受是机体对某种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发生腹痛腹泻、便秘,严重头痛、疲劳、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障碍以及肌肉、关节疼痛,心悸等有害反应,发病率高达45%[1]。但食物不耐受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0例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人群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升高均有1~8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顺序为:牛奶>小麦>螃蟹>鸡蛋>虾米>鳕鱼>大豆>牛肉>猪肉>大米>鸡肉>玉米>蘑菇>番茄.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者的饮食,患者症状多可以明显改善.结论 测定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并尽早将阳性食物从患者食谱中去除,在临床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对其病因诊断及饮食治疗的意义。方法用食物不耐受IgG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特异性IgG水平。结果实验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血清总IgG阳性率为76.67%,其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为3例,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为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总IgG阳性率为25%,对1种食物不耐受为2例,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者为3例,常见的引起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牛奶、虾、鸡蛋清和鸡蛋黄、蟹、大豆、鳕鱼、大米、小麦、猪肉、牛肉等,实验组饮食上经避免不耐受食物及抗过敏治疗疗程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有参考意义,对患儿饮食治疗及营养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联合检测在常见皮肤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的104例皮肤病患者(其中,荨麻疹72例,湿疹20例,银屑病12例)以及3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含量、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含量、总IgE抗体含量、补体C3、补体C4及C反应蛋白(CRP),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病组食物IgE抗体、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32.69%、67.31%,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组食物IgG总阳性率为92%,与其他皮肤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IgE和食物IgG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牛奶、小麦、鸡蛋,鸡蛋、牛奶、虾。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组的总IgE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病组鸡蛋IgG和牛奶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IgG阴、阳性组间补体C3、C4含量和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湿疹、荨麻疹、银屑病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的联合检测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可协助指导患者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特异性IgG抗体在婴幼儿血清内的情况,减少婴幼儿湿疹的发生。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皮肤科门诊婴幼儿湿疹患儿,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3岁,共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门诊体检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共80例。采用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对两组患儿的血清IgG抗体进行检测,观察两组婴幼儿的血清IgG抗体含量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实施食物调整后对于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出率最高的是鸡蛋/蛋清,占80.0%,其次是牛奶,占60.0%,虾和蟹分别为47.5%和43.75%。观察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个月恢复的,饮食调整组为79.4%,未调整组为36.1%;复发概率饮食调整组为14.7%,未调整组为3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婴幼儿血清中对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可指导食物调整以减少婴幼儿湿疹的发生,对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湿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减少了药物对婴幼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FIgG)与总IgE(TIgE)水平,探讨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同时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结果60例患者中52例有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不同程度升高,总阳性率为86.7%。FIgG升高以虾(50.0%)和蟹(48.3%)最多见,其次为鸡蛋(40.0%)、大豆(30.0%)、小麦(28.3%)。牛肉和鸡肉为零。有两种以上FIgG升高者占84.6%。血清总IgE大于参考值者16例(26.7%)。FIgG和TIgE无相关性(r=0.138,P=0.294)。结论测定血清中食物特异性FIgG同时配合检测TIgE水平在慢性腹泻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血清总IgG和IgG亚型变化。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清总IgG和IgG亚型平均浓度测定。结果:总IgG平均浓度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gG2水平增高,IgG1I、gG3、IgG4水平降低。结论: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存在IgG亚型分布改变。  相似文献   

12.
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研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魄  赵向玲 《临床荟萃》2011,26(6):550-552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是当前欧洲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早在1905年一位从事环境医学的英国医师Frances Hare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痛风、湿疹均与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人们最早认识的食物不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ELISA,检测比较该地区58例HSP患儿以及23名正常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 (sIgG)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儿的不耐受阳性率及不耐受食物的分布差异。结果58例患儿食物 sIgG 阳性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患儿不耐受的食物前4位依次为:鸡蛋/蛋白蛋黄(70.7%)、牛奶(53.4%)、鳕鱼(19.0%)、螃蟹(10.3%);其中1种食物sIgG阳性18例(31.0%),2种或2种以上食物sIgG阳性31例(53.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低龄儿童(<7岁)及高龄儿童(≥7岁)]食物sIg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儿童的螃蟹IgG阳性率较低龄儿童高(P<0.01)。结论HSP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较正常儿童明显。该组HSP患儿对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不耐受情况较为明显,可作为地区参考,高龄儿童对螃蟹的不耐受情况较低龄儿童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96例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患者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和14种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症状组平均阳性率以蛋清/蛋黄最高(50.2%),其次为蟹(36.7%)、虾(31.4%)、牛奶(23.0%);平均IgG浓度也以蛋清/蛋黄最高(205.4U/ml),其次为牛奶(196.9U/ml)、西红柿(121.3U/ml)、猪肉(116.8U/ml)。结论患者体内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提示患者症状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及时明确不耐受食物,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43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其中鸡蛋最高(59.8%),其次为螃蟹、虾、鳕鱼。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的处理。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安全、稳定,为慢性荨麻疹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43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其中鸡蛋最高(59.8%),其次为螃蟹、虾、鳕鱼.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的处理.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安全、稳定,为慢性荨麻疹的传统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16例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占96.5%,其中以鸡蛋最高(49.1%),其次为虾、牛奶、螃蟹和鳕鱼.结论 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为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与患者血清中食物小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316例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占96.5%,其中以鸡蛋最高(49.1%),其次为虾、牛奶、螃蟹和鳕鱼。结论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为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来分析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刘郁  高秀俊  吕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85-6085
目的通过对母婴血型不合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探讨其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意义。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母婴血型不合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及母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248例临床送检标本明确母婴血型不合HDN诊断230例,可疑3例,排除15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和228例,Rh血型不合2例,抗体效价64~512,不同抗体效价同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及母血清型抗体水平的检测,对HDN患儿的尽早确诊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