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遵循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主要方式是根据术前影像资料精确定位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选择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或行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切除.[结果]63例患者中,61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17%.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210±90)min,平均出血量(400±90)ml.术后出现腹水6例,右膈下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胆瘘1例,经相应处理均顺利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d.[结论]腹腔镜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行基于肝段、叶的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当代精准肝切除的理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  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 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21例确诊为左叶肝细胞癌且已行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laparoscopic anatomic hepateetomy, LAH)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 构成LAH研究组。在同一时间段, 以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肝硬化程度为配对条件, 在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左叶肝细胞癌的病例库中进行1:1配对抽选, 共21例纳入LAH配对组。  结果  LAH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156.67±32.15)min, 术中失血量为(157.14±40.51)mL, 两者均少于配对组(P=0.036, P < 0.001)。LAH研究组术后患者平均镇痛剂使用时间为(2.19±0.51)d, 平均首次进食时间为(2.24±0.44)d, 平均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2.71±0.78)d, 平均住院时间为(7.86±1.24)d, 均优于配对组(P < 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中位随访期为21个月, LAH研究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62%, 配对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7%, Log-rank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左叶肝细胞癌是安全可行, 具有一定的近期优势, 且术后总体生存率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腹腔镜肝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逐步得到了认可,该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与开腹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37例接受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与74例接受传统开腹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值为Z,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腹腔镜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8~76岁(中位年龄55岁);开腹组: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26~74岁(中位年龄54岁).切肝方式为超声刀+单极电凝,结合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腹腔镜组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13例;行肝段或肝叶解剖性切除24例.开腹组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33例;行肝段或肝叶解剖性切除41例.结果:手术平均用时:腹腔镜组为149 min(40~204 min),开腹组为142 min(45~190 min).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220 mL(30~570 mL),开腹组为360 mL(90~970 mL).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4.9 d(3.0~6.0 d),开腹组为6.8 d(5.0~9.0 d).手术后胃肠道恢复平均时间:腹腔镜组为1.1 d,开腹组为2.3 d.手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腹腔镜组为3.1 d,开腹组为5.8 d.平均住院费用:腹腔镜组为38760元,开腹组为39145元.手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为8.1%(3/37),开腹组为9.5%(7/74).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可安全用于局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5例第Ⅷ肝段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段肝癌进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肝段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肝段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 min,平均(17.3±5.2)min,切肝时间(阻断肝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 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 使用PMOD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肝段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报道640例原发性肝癌作肝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317例(49.5%),左外叶切除98例(15.3%),左半肝切除160例(25.0%),扩大左半肝切除12例(1.9%),右半肝切除49例(7.7%),扩大右半肝切除4例(0.6%)。手术死亡率为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1%、48.9%、38.7%、28.1%;其中210例小肝癌则分别为89.7%、77.0%、63.8%、43.5%。78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其中30例生存10年以上。对肝切除指征、手术操作及进一步提高手术远期疗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块型肝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2年手术切除的25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行肝左外叶切除,2例行左半肝切除,3例行肝中叶切除,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10例行肝叶不规则切除术.手术切除率100%.其中,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化疗泵植入5例,胆总管切开取栓、胆总管T管引流1例.术中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性阻断肝脏血流.平均手术时间280±125min,术中出血720±260ml,无手术死亡.术后21例有不同程度腹水,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4例,乳糜漏1例,肝功能衰竭1例.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59.6%,3年生存率29.8%,5年生存率19.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及断肝方法,保证余肝体积,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1989 ~1995 年66 例肝癌肝切除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细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肝癌肝切除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大出血2 例(3 .0 % ) ,肝衰及胸腔积液各5 例(7.6% ) ,胆漏、肝创腔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各1 例(1 .5% ) ,因并发症死亡6 例(9.1 % ) ;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巨大肝癌和特大肝癌组。结论: 恰当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肝癌肝切除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第二肝门部肿瘤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7例第二肝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37例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得成功。出现术后并发症30例(21.9%),包括术后出血7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胆汁瘘及膈下感染各3例,肝衰8例,肝性胸腔积液5例。因术后早期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各死亡1例,肝衰死亡2例,肺转移肺梗塞、脑及脊髓广泛转移而放弃治疗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4%(6/137)。结论:第二肝门部肿瘤是可以安全切除的。  相似文献   

10.
任锐  王伟  陆昌友 《癌症进展》2018,16(2):245-24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10例肝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等术中资料,术后距离出院时间、术后白蛋白计数、术后血红蛋白计数和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术后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肝癌患者为57例,占27.14%(57/2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无吸烟史患者的1.809倍;术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术后无胸腔积液患者的2.330倍;年龄每增加1岁,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029倍;术后出院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1.759倍;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669倍.结论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后有胸腔积液、年龄越大、术后出院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都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以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预防肝癌肝内复发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 5 4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术后的患者 ,其中切除肿瘤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患者为 3 1例 ,未做插管的 2 3例。随访 2~ 3年 ,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插管组 1、2年以及 3年的复发率均低于未插管组。结论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是预防肝癌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术中肝动脉合并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肝癌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以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预防肝癌肝内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54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术后的患者,其中切除肿瘤后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患者为31例,未做插管的23例。随访2~3年,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插管组1、2年以及3年的复发率均低于未插管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合并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皮下埋置药物泵是预防肝癌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 ALPPS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一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以腹腔镜辅助ALPPS方法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第1步在腹腔镜下结扎门静脉右支并离断左肝内外叶;第2步在第1次术后第8天,评估剩余肝脏体积能满足机体要求后行右半肝的扩大切除术,同时对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手术出血50 ml,手术时长225分钟。第2次手术出血700 ml,手术时长335分钟。切除右肝三叶大小约24.0 cm×22.0 cm×15.0 cm,重量2.7 kg,肿瘤大小约18.0 cm×16.0 cm×14.0 cm,残余肝大小约15.0 cm×13.0 cm×8.0 cm。术后病理结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200 ml,AFP降至150 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术后随访至32个月,再次评估残余肝再生体积达约1300 ml,AFP 16 ng/ml,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无疾病生存期达32个月。结论腹腔镜辅助ALPPS手术可作为残肝体积不足的一些较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中肝叶部肝细胞性肝癌位置独特 ,外科处理棘手 ,传统行扩大肝叶切除术 ,但手术风险大 ,并发症多。中肝叶切除术与之相比 ,虽手术技术要求更高 ,但其以术后并发症少而倍受推荐[1] 。我们自 1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各类肝肿瘤切除术116例 ,其中行伴肝硬化的原发性中肝叶肝癌切除术 3例(2 .6% ) ,现报告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3例伴肝硬化的原发性中肝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3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A级 ,均先行胆囊切除术 ,肝肿瘤均完整切除 ,分别随访 18、3 0、48个月 ,均健在。表 1  3例伴肝硬化的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左半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采用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方法行左半肝切除5例患者,分析其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56.0±126.5)ml;手术时间180~255 min,平均(215.0±29.4)min;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2±2.8)d;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第1 d,ALT、AST及TBIL水平有所升高,AL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第4 d,所有肝功能监测主要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半肝切除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资料.首先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B超引导下从肝段门脉注入美蓝染色后阻断肝蒂,使拟切除肝段染色,按染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 Glisson鞘内注射美蓝染色的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Ⅲ段肝切除5例,Ⅲ段肝切除1例,Ⅴ、Ⅷ段肝切除3例,Ⅴ段肝切除3例,Ⅵ、Ⅶ段肝切除5例,Ⅶ段肝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5±32)min,出血量为(250±55)ml.术后并发症:中等量(800~2 500ml)腹腔积液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住院时间为(19±5)d.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的联合应用对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肝切除的精准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癌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简称肝癌破裂)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1973年以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2(22—65)岁。11例为急症肝切除术,1例为2期肝切除,包括肝左外叶切除6例,左内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右肝部分切除2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本组中Child-Paugh肝功能分级A组的11例中无死亡;B组者1例术后死于肝衰,手术死亡率为8.3%。术后生存的1例均获随访,平均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18.2%,9.1%。其中1例已无瘤生存25年9个月。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破裂的最好方法,当有可能时应争取施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可能使患者获行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8.
延长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为二期手术切除创造条件。方法: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加门静脉置泵,术中栓塞药物为:ADM、泛影葡胺、碘化油及MMC;术后门静脉药泵常用ADM、干扰素注射。结果:术后二个月复查B超,肿瘤缩小明显者(缩小至原肿瘤1/3)者74例,占46%,其中18例施行二期肝癌切除术,160例1年后存活率78.6%,2、3、5年存活率分别为65.6%、43.5%及16.3%。结论:采取肝动脉栓塞加门静脉置泵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160例,效果良好,延长了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时间,为二期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4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47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4%(22/34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5%(4/347).术后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6%、48.47%和22.82%.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其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4%、83.33%和75.00%.肿瘤大小与术后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术后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8%和17.05%,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77.78%和60.00%(P=0.000).结论:合理掌握原发性肝癌切除适应证以及根据肿瘤大小确定切缘距离能够降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生存率.定期监测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此外,术中B超能够有效定位小肝癌,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完整切除和复发转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胸腔积液是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胸腔积液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肝癌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 ,因此提高对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高危因素的认识 ,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 ,对提高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 1972年 1月至 1998年12月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 87例原发性肝癌作一初浅的分析 ,讨论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72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本所共手术切除肝癌 6 78例 ,男∶女为 3.3∶1,年龄 44.2岁 ,肝切除术式、不同切口、合并肝硬化与胸腔积液发生率情况分别详见表 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