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67%(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56/75),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72/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62/7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跟进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跟进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接诊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系统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依从性、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及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郁闷、紧张及焦虑状况等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45.78±5.98)分、(46.39±6.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6.12)分、(54.28±5.29)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食欲、精神、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及睡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疲乏、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全程系统化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99-1400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3.2±1.43)分、护理满意度为97.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13)分、72.09%(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后康复中患者予以临床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宁河区医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5%(52/5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8%(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4.26±7.54)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21±7.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信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微信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微信护理干预可提升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1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_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FVC、FEV_1/FVC、MMEF、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FVC、FEV_1/FVC、MMEF、PE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底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2015~2016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92例女性SUI行盆底功能锻炼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盆底肌张力,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Urinary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I-QOL量表中心理影响、日常生活限制、社交限制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盆底肌张力III°者比例(82.61%)高于对照组(60.87%)(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3.75%)高于对照组(68.76%)(P 0.05)。结论 SUI女性盆底功能锻炼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干预对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2~2018-03我院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1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有创通气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C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负性情绪(SDS、S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有创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4.29%高于对照组(82.86%,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SDS及SAS评分小于对照组,FM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85.71%,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干预应用于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改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甲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甲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原发甲亢住院患者21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甲亢基本知识(90.7%)、甲亢典型临床表现(90.7%)、甲亢常见并发症(88.0%)、常用药物及服药方法(85.2%)、甲亢药物的主要副作用(88.0%)、需要定期复查(89.8%)、饮食原则(92.6%)、低钾相关知识(95.4%)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前自身(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好的人数比例(39.8%)高于对照组(23.1%)(P0.05);观察组SF-36总分(598.26±7.93)高于对照组(564.03±8.2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2.4%)高于对照组(70.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4%)、甲亢复发率(2.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可作为甲亢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一项常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3):230-233
目的:探讨护理关键环节核查表对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8-07~2020-08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病人150例,以建档时间分组。常规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75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关键环节核查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 0.05);试验组VAP 8.00%(6/75)、喉头水肿6.67%(5/75)及气管黏膜损伤1.33%(1/75)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2.67%(17/75)、32.00%(24/75)、13.33%(10/75)(P 0.05);干预后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试验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7.33%(73/75)高于常规组77.33%(58/75)(P 0.05)。结论: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病人应用护理关键环节核查表干预,能降低VAP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恢复速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接受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部功能恢复情况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92例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干预前后脑部神经功能NIHSS评分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康复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使脑神经功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缩短康复干预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汕头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SDS、SAS评分、护理前后的TLIC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TLI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TLI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影响,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则可以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57-155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D和SS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SSQOL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抑郁症状,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其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rrjk》2017,(16)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护理方式在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n=65)和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n=6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92%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6.15%及生活质量评分,P0.05;组间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国瑞 《中国校医》2020,34(5):387-38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4 d后,对比2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14 d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9.57±5.42)%、心肌收缩力(0.41±0.07)N/cm2、心输出量(9.21±0.73)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4 d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院急救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自行到医院抢救,观察组为院前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抢救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0%VS86.21%,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28%VS 68.97%,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促使其满意度显著提升,降低其死亡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60例,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在初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急救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下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中临床指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2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下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生理应激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上腺素(E)、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HR)]、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SBP、DBP、E、NE以及HR等生理应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27%(107/1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9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外科康复理念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术中生理应激,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牛盈盈  张艺洋  赵丽 《中国校医》2021,35(9):681-684
目的 探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无创呼吸机耐受情况、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及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指数(85.18±4.13)高于对照组(80.45±3.68)(t=5.512,P=0.000);经干预后,观察组无创呼吸机耐受率(92.68%)与对照组(83.33%)无差异(χ2=1.711,P=0.190);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83.23±13.45,75.35±12.7,t=2.736,P=0.007)、情绪职能(74.31±13.64,65.34±8.45,t=3.611,P=0.001)、精神健康(76.38±10.24,68.23±11.53,t=3.402,P=0.001)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83%)低于对照组(59.52%)(χ2=9.029,P=0.002)。结论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适当改善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耐受性,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