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因素,为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北京市2010年健康体检人群资料,收集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相关的指标,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初步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5 885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指标3项异常者占5.3%.经单因素分析初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3个,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2个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和年龄.结论 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与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男性和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血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自我院199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及同期正常健康者64例,对其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塞组72例,男52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6岁,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正常对照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53岁。来自我院体检中的健康者。 1.2 仪器与方法 红细胞压积应用LD_(4-2)离心机以400转/分离心沉淀30分钟。纤维蛋白原,56℃保温10分钟后离心5分钟,血小板粘附率应用LBY-L5型粘附仪。 1.3 检查项目 比较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血液流变学检测值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血液的流动性,血细胞的流变性,血液的凝固性,血管的流变性,血细胞之间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将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餐后血糖<8.0mmol/L的病例比较。方法 对2 0 0 0年~2 0 0 4年8月6 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6 .1mmol/L维持1个月,剔除8 0mmol/L <餐后血糖<11.1mmol/L6例。对餐后血糖>11.1mmol/L和<8.0mmol/L病例作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餐后血糖>11.1mmol/L组,血液仍处于粘、聚、浓状态,易形成血栓,增加并发症危险。提示对糖尿病治疗的监测,必须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方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抗凝治疗是DM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李金铭  张志秋 《临床荟萃》1994,9(17):787-788
血液粘度、血脂、血糖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本文对40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血糖增高的病人经消栓灵注射液治疗,以了解消栓灵降血粘度、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血流变学及血脂结果 在健康人群中的关系.方法 547例健康体检者男322例,女22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5.96±11.51岁),男性平均年龄为(44.27±11.35)岁,并按年龄段分为五组;分别用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l(APOA)、载脂蛋白B(APOB)指标.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血流变指标LBV、MBV、HBV、HBVI、LBVI、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11.73,P均<0.05),男性组与女性组血脂指标除总胆固醇外,TC、TG、HDL、LDL、APOA1、APO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11.12,P均<0.05).年龄段在4l~50岁的男性血液流变学与血脂结果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3~0.25,P均<0.05).结论 322例男性体检41岁以上组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检测结果 呈显著相关性,对此类人群应在健康体检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连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疗养前后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用平均数和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疗养后两组患者血糖、血液黏度和血液凝固性均降低 ,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大连海滨疗养因子对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信回访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体检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6-12月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者共100例,按体检单双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领取体检报告当日现场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则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在其离院后继续实施短信教育。实施半年后对同组对象进行追踪调查,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符合率以及相关血糖指标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符合率以及相关血糖指标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空腹血糖受损的体检人群实施短信回访教育有良好效果,不仅能提高体检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更促进了体检者与医护人员人际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拓展了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40例糖尿病人的血流变、血脂、血糖并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变学作统计学分析;对糖尿病患人血流变与血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流变学与正常对照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都有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血流变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北京众驰伟业ZL9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湛江地区1088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和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为本区域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年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聂德志薛宇红郑宏图马伯书朱景丽四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136000靳树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外科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生物力学性状,评估体内隐性血栓病变危险性的手段之一,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探讨衰老机制有重要意义,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筛查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8例空腹血糖为5.50~7.00 mmol/L人群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人群(A组)和空腹血糖受损人群(B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查出糖耐量受损者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筛查的重点人群。空腹血糖为5.50~6.10 mmol/L人群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查出的糖耐量受损人群比例相当,建议临床将空腹血糖5.50 mmol/L作为排查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切点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性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 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40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均为男性)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5,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也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1).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由于存在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B异常,进而影响到血浆黏度的异常.又由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的改变影响到局部或全身血流量的改变.提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脂紊乱造成血液流变性的异常,从而导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微循环障碍,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阻止和延缓其转归为DM,降低DM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抑郁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体检确诊为IFG者1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评估两组抑郁程度及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血糖转归正常率高。[结论]IFG病人普遍存在抑郁心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IFG人群抑郁程度,提高正常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抑郁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体检确诊为IFG者1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评估两组抑郁程度及血糖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血糖转归正常率高.[结论] IFG病人普遍存在抑郁心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IFG人群抑郁程度,提高正常血糖转归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体位改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做一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2名志愿受试者,其中男、女各11人.年龄23~57岁.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生产的FASCO-94B全自动表观粘度快测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