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54例,均继续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并给予降颅压、血压,止血等对症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Rankin评分,根据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Rankin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Rankin评分>2~6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44.34±12.44)岁]较预后不良组(65.92±10.01)岁]小,有糖尿病比率(11.54%)、平均动脉压[(120.53±11.76)mm Hg]、空腹血糖[(5.92±1.88)mmol/L]较预后不良组[25.00%、(129.27±14.89)mm Hg、(8.16±2.38)mmol/L]低,脑出血量[(13.20±6.79)mL]较预后不良组[(31.06±11.56)mL]少,血红蛋白[(100.88±20.72)g/L]、白蛋白[(38.97±3.96)g/L]水平较预后不良组[(86.18±16.70)、(34.12±8.31)g/L]高(P<0.05);2组性别比例、有心血管疾病比率、脑出血破入脑室比率、脑出血部位、透析方式、透析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24,95%CI:1.027~1.459,P=0.024)、平均动脉压(OR=1.051,95%CI:1.006~1.098,P=0.027)、脑出血量(OR=1.320,95%CI:1.081~1.612,P=0.007)、白蛋白(OR=0.899,95%CI:0.818~0.989,P=0.028)是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16,最佳截断值为0.764,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52,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8.7%。结论年龄、平均动脉压、脑出血量、白蛋白是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治疗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 方法选取经骨密度(BMD)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85例)和康复组(79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BMD、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D、骨代谢生化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较组内治疗前增高,与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0.58±0.19)g/cm2]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0.76±0.21)g/cm2]较高(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16.42±5.76)μg/L]及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15.21±4.65)μg/L]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12.43±6.36)μg/L]降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3.15±1.76)分]、WOMAC评分[(31.56±9.48)分]显著低于药物组VAS评分[(4.56±2.33)分]、WOMAC评分[(42.04±10.35)分](P<0.05)。 结论药物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缓解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 ,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原因 ,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住院治疗的尿毒症病人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 6 1.2± 8.3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 6例 ,高血压肾病 7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梗阻性肾病 2例 ,多囊肾 1例 ,先天性肾钙质沉着征 1例。全部采用CAPD方式进行透析且均已治疗 1个月以上 ,其中 10例采用O—SET连接系统 ,11例采用Y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Vit D)、雌激素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尿毒症患者146例,根据其骨质疏松状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均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但观察组患者同时罹患骨质疏松。检测两组患者Vit D、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Vit D水平总不足率、TNF-α水平分别为83.56%、(149.12±18.2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9%、(142.09±20.03)pg/mL;EZ水平为(60.93±9.35)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4±16.21)pmol/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女性尿毒症患者体内Vit D、E2水平明显降低,TNF-α水平升高,且并发骨质疏松患者其Vit D、E2水平更低,TNF-α水平更高,检测患者Vit D及E2水平,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对患者及时治疗、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后大量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HD后大量腹水的慢性肾衰患者,在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先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IPD),1周后转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浮肿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透析方式改变前、治疗6个月后腹水生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PD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浮肿逐渐消退。患者透析后Scr、BUN明显下降,Hb、TP、Alb明显上升(P<0.01)。【结论】PD是治疗HD后大量腹水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庄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48-184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尿毒症患者42例,对照组40例,分别在腹膜透析前、透析后检测血脂水平。【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较健康人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透析后患者血清TG、LDL-C、Apo A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存在血脂异常,腹膜透析可能会加重患者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84-5084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阶段分成2组,根据X线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8.07%,男性占31.93%,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闫鲲  谢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69-5269
头孢吡肟为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需氧的革兰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抗菌活性,对耐其他头孢菌素的细菌感染有效。2005—2009年我科有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出现精神异常,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又称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尿毒症患不断增多。患一旦肾脏功能丧失,就必须使用某些方法来排除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否则这些毒素和水分堆积在体内,将会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和健康。血液透析是利用透析机等体外循环装置进行的,为常规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技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透析期间患的血液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被同时引入透析机中,隔着半透膜进行透析排除代谢产物、多余水分以净化血液和补充必要的物质,从而起到人工肾脏的作用。为使患在透析期间密切配合治疗,提高透析质量,我科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93例MHD患者资料,根据3个月内每次血液透析中血压下降情况,分成无透析中低血压组(no-IDH)、透析中低血压偶发组(o-IDH)和透析中低血压频发组(f-IDH).IDH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并有低血压症状.3个月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频率<1/10定义为no-IDH,≥1/10但≤1/3为o-IDH,>1/3为f-IDH.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指标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93例MHD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80例(61.4%)、女性113例(38.6%),年龄56.57±4.54 (49~68)岁.终末期肾病原发病因中肾小球肾炎194例(66.2%)、糖尿病肾病30例(10.2%)、高血压肾病24例(8.2%).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率39.9%,其中o-IDH为27.3%,f-IDH为12.6%.以超滤量/体质量水平判断MHD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AUC为0.706(95% CI:0.64~0.77,P< 0.01),以超滤量/体质量4.33%作为界值的灵敏度为53.2%,特异度为7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滤率、血NT-proBNP、血浆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与透析低血压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高龄、高超滤率、血NT-proBNP水平高、血β2MG水平高、低血浆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PT )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继发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并分别加用醋酸钙、碳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 HPT 病情分为中度 HPT 组(29例)及重度HPT组(27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均在治疗后4周显著上升,8~24周显著下降并于24周时恢复治疗前水平,其血清iPT H自治疗开始呈显著下降状态,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P <0.05);中度HPT组与重度 HPT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均存在上升情况,在治疗24周后恢复治疗前水平,中度 HPT 组与重度 HPT 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iPT H均持续下降,中度 HPT组最终降至(194±120)pg/mL ,重度 HPT组最终降至(402±101)pg/mL(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86.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血磷升高,在暂停使用药物后均有效恢复,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7.5%)高钙血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够有效调节继发性 HPT患者血钙、血磷水平,降低其iPT H浓度,疗效显著,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继发性 HPT 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雌激素他莫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MHD女性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A组(n=26)与B组(n=24),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n=13,服用他莫昔芬、骨化三醇和碳酸钙)与A2组(n=13,不服用他莫昔芬,余同A1);观察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疗效、副作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并以E2、BMP‐2水平对入组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治疗后A1组疗效显著优于A2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A组E2、BMP‐2水平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A1组E2、BMP‐2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治疗前后各组iPTH、钙离子(Ca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iPTH与骨密度(BMD)值呈负相关(P<0.05),E2、BMP‐2、Ca2+与BMD值呈正相关,且E2、BMP‐2对BMD值影响最大。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ROC曲线提示E2、BMP‐2与入组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他莫昔芬可能是通过提高MHD女性患者体内E2、BMP‐2水平从而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且E2、BMP‐2是影响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HD的治疗患者97倒,HD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b水平,将持续低于目标范围(CL)、持续达标(CT)、持续高于目标范围(CH)61例患者作为未波动组,将围绕目标范围下限波动(LAL)、围绕目标范围上限波动(LAH)、高波动(HA)36例患者作为波动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学意义项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波动组标准化的蛋白代谢分解率(nPCR)显著低于无波动组,C反应蛋白(CRP)、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剂量显著高于无波动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nPCR、EPO使用剂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随访1年,波动组发生终点事件和病死率分别为41.67%(15/36)、16.67%(6/36),显著高于无波动组16.39%(10/61)、3.28%(2/61)(P〈0.05)。【结论】维持性HD患者nPCR与Hb波动呈正相关关系,CRP、EPO使用剂量与Hb呈负相关关系,且Hb波动会诱发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均连续2周每天注射70 mg/kg的维甲酸建模.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100、200、400 μg/(kg·d)的骨肽注射液,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观察并记录大鼠骨质量及骨密度,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及骨钙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骨质量,骨密度,血钙及血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ALP及TRACP活性升高(P<0.01),骨钙素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肽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中骨质量、骨密度、血钙及血磷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ALP、TRACP活性降低(P<0.01),骨钙素含量降低(P<0.01).[结论]骨肽注射液对维甲酸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9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d晨服;治疗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治疗前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和79.2%(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规律血透的103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患者在随访中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或因此死亡,则归为观察组(n=20),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n=83).比较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透析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BMI、吸烟史比例、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史发生率、糖尿病史比例、WBC、CRP、血钙、磷、血透前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pKt/V、血透后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脑血管史、血磷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史、血磷水平越高,ESRD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子宫肌瘤体积大于3 cm、ER受体阴性、子宫肌瘤病程>6个月及肌瘤位置位于浆膜下的患者,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差(P<0.05),而不同年龄或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受体、肌瘤大小、病程是影响因素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而ER受体、肌瘤大小及病程是影响到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24 h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服毒至洗胃和灌流的时间、灌流次数)、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入院后24 h内最差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服毒量和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服毒至灌流时间、灌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酸肌酶(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H、HCO3-、PaO2、PaCO2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均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水平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名年龄≥70岁的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每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n=37)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随访12个月后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椎骨、全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骨代谢标记物β-CTx、PINP和BSA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一年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降低骨代谢标记物水平,降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 V T)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表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DVT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13项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化疗、肿瘤分期、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