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行肝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同济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68例肝癌患者行肝段切除术,根据术中是否束紧阻断带,将患者分为不阻断入肝血流组(37例)和阻断入肝血流组(31例),采用x2、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的情况.结果 术中失血量:不阻断入肝血流组为(400±100)ml;阻断入肝血流组为(350±10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术后ALT恢复时间:不阻断入肝血流组为(6±2)d;阻断入肝血流组为(1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阻断入肝血流组为14%(5/37);阻断入肝血流组为35%(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5,P<0.05).结论 不阻断入肝血流肝段切除术可有效防止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肝右叶肝癌患者5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后入路法行肝肿瘤切除.实验组先选择性阻断右肝动脉血流,再游离肿瘤所在肝右叶,当游离完成后再结合门静脉阻断,行肝肿瘤切除.对照组不先行阻断肝动脉血流,其他手术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HBsAg、AFP、门静脉主干癌栓、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72±113)ml比(547±22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右肝叶的入肝动脉血流技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规则性半肝切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规则性半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我院2001年6月~2006年6月行规则性半肝切除的36例与同期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切除34例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等级恶化的发生率.结果 规则性半肝切除组、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切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90±80)ml和(595±90)m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肝功能等级恶化发生率分别为16.6%和38.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规则性半肝切除显著地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等级恶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常温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32例经验,并与同期常温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术38例作对比研究.结果: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明显长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无差异(P>0.05).术后3 d肝功能ALT指标,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切肝组明显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1).结论:常温下保留半肝动脉血供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防治术后肝衰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完善建立肝后隧道的方法及双绕肝提拉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胆道探条代替血管钳建立肝后隧道,并预置2根绕肝带.施行双绕肝提拉前入路法行半肝切除术38例患者为提拉组,用传统方法行半肝切除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双绕肝提拉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安置双绕肝带,双绕肝提拉切肝时断面无明显出血,断面管道系统显示清晰,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之间拉开1~2 cm的间隙,以减少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短静脉的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双绕肝提拉法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t=4.112,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快(x2=11.14,P<0.05),且胆汁瘘发生率低(P<0.05),术后3个月内肿瘤肝内扩散、腹腔种植少(x2=4.239,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建立肝后隧道成功率高.双绕肝提拉前人路半肝切除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胆汁瘘发生率及肿瘤肝内扩散和腹腔种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我们使用双绕肝提拉法施实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4例病人施行了双绕肝提拉前入路法右半肝切除,以49例采用传统方法行右半肝切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了双绕肝提拉法的优势.结果 27例病人成功建立肝后下腔静脉隧道,其中24例病人通过双绕肝提拉法行规则右半肝切除,3例病人因肿瘤接近正中裂而放弃双绕肝法.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双绕肝提拉法的病人术中出血量少(t=3.191,P<0.05),术后ALT恢复快(t=2.398,P<0.05)、肝功能Child分级好(χ2=9.31,P<0.05).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t=-1.695,P>0.05).绕肝带提拉肝脏后,由于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之间产生1~2 cm的间隙,故切肝时无一例损伤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结论 双绕肝提拉前入路法能提高规则右半肝切除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笔者从拟行半肝切除的肝硬化患者中选择45例,随机分成前入路组和常规组。前入路组22例,使用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半肝切除;常规组23例,使用常规法半肝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以及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治疗。前入路组行右半肝切除17例,左半肝切除5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常规组行右半肝切除19例,左半肝切除4例。与常规组比较,前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恢复较快(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总胆红素(TBIL)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施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半肝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胡还章  江艺 《腹部外科》2013,(5):310-312
目的 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行肝切除患者69例,均不解剖肝门,其中36例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A组),33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结果 术中出血量A组、B组分别为(283.4±62.8) ml和(267.9±75.1)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A组、B组分别为13.9%和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能显著降低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10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78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术中外周动脉血压及术中脉搏变化明显大于A组(均P<0.01)。术后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TBIL等改变,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有效地减轻肝血流阻断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解剖性肝段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段切除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近3年我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实施肝切除的差别.其中解剖性肝段切除组15例、Pringle组25例,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及康复时间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解剖性肝段切除组失血量较Pringle组显著减少(P<0.05),解剖性肝段切除组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康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肝段切除较传统的Pringle肝门阻断下切肝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硬化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将2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的病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VC,n=14)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12)。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后者明显。Pringle组有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HVC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证实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难切右半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右半肝切除肝癌病人中选择难切病例40例,配对分成常规肝切除组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切除组.结果 20例成功安放绕肝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难切的右半肝切除时前入路绕肝提拉法既安全又快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陈氏绕肝提拉法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右肝巨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时,采取陈氏绕肝提拉法经下腔静脉右侧放置提肝带,离断肝实质的过程中通过牵拉提肝带辅助肝切除.结果 全组共32例右肝巨大肿瘤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其中前入路肝切除15例,经典入路17例.术中均成功放置提肝带,放置和牵拉过程中无肝短静脉撕裂和大出血等相关并发症.32例肝切除术的肝实质离断时间约25~45 min,肝门阻断时间约20~32 min,术中出血量300~1 300ml.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陈氏绕肝提拉法有助于右半肝切除术中手术野的显露,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减少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出血;且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适用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和常规法肝切除在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拟行右半肝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肝切除组(n=20)和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肝切除组(n=2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肝切除范围、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肝切除范围具有可比性;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但绕肝提拉法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法组[(340.0±241.4)mLvs.(725.0±386.6)mL;(290.0±397.2)mL vs.(615.0±722.7)mL,均P<0.05],且绕肝提拉法组中未输血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法组(16/20 vs.10/20,P<0.05);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常规法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P),术后第3,5,7天TBIL,ALT,AST,PT均明显高于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组,PA明显低于前入路绕肝提拉法组(均P<0.05);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应用于右半肝切除术较常规法在术中安全及保护术后肝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reduce bleeding, various surgical maneuvers and devices have been used and radiofrequency (RF)-assisted liver resections have been recently advocated by many authors. We performed a right hemihepatectomy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by using new radiofrequency generator (Surtron SB?) combined with hanging maneuver to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e and avoid injuries of the interior vena cava (IVC). Operative time was 245 minut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20 ml, transection blood loss was 70 mL. No blood units were administered at any time. After a regular postoperative (PO) cours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11th PO day with 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In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a RF generator and hanging maneuver in right hemihepatectomy provide bloodless parenchymal transection. The enhanced exposure contributes to better hemostasis and permits the best allocation of the comb with protection of the IVC from inju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捆绑式阻断法与Pringle法对比,探讨捆绑式肝局部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将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Pringle组(30例)与捆绑式阻断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肝功能变化、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3、7 d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捆绑式阻断组术前及术后1、3、7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捆绑式阻断组明显低于Pringle组(P<0.05)。 结论 捆绑式阻断法止血效果确切,对肝功能的损害轻,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行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LCH治疗肝中叶肝癌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差异,评估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同一医疗团队在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因肝中叶肝癌分别采用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血流阻断法行完全性LCH的25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在LCH过程中,行经Glisson鞘左、右半肝血流阻断法12例(A组),行Pringle血流阻断法13例(B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肝功能方面,A组术后第1、3、5天的ALT水平显著低于B组[(244.1±128.9)U/L vs (359.1±132.6)U/L,(195.5±77.8)U/L vs (378.0±143.1)U/L,(7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