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甘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26+128-126,128
本文报道1例妊娠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易误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原因,对此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此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低钾血症,蛋白尿,极易误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因此,对于妊娠期合并难治性高血压伴四肢乏力等症状,不能仅仅满足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诊断,还应注意行电解质,肾脏CT及立卧位醛固酮系检查,以期将妊娠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误诊、误治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薇  罗若佳 《云南医药》1998,19(1):51-2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误诊分析潘薇*罗若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多系分泌醛固酮的腺瘤引起,占90%,多数腺瘤为1~2cm。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为主要症状,占高血压患者的0.1%~0.5%〔1〕。早期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及周期性麻痹而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0例临床分析晋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030600)冯燕凌,冯德忠山西医学院冯燕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1%~2%,此种病变易漏诊、误诊,但若能早期诊断,及时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患者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1954年Conn首次报道的一种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征。此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大多数原醛症病人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可经手术切除而得到治愈,但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则长期高血压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该病病程长,易引起误诊或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主要特征。方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接收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开展临床相关检测,通过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压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卧位与站立位下肾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以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具有PRA、PAC与ARR水平异常等临床特征,经上述指标检验可避免诊断误区,提高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心脏骤停(附两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根义  唐鸿漪 《天津医药》1995,23(3):165-167
报告两例长时间误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臻反复发作心脏骤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非罕见,对其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误诊原因可能与醛固酮的昼液分泌规律等关,对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伴高血压,低血压钾者,应注意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必要时应做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型Bartter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芹  李淑芹  王芳 《河北医药》2007,29(11):1284-1285
Bartter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又称血压正常、继发性高醛固酮症或异型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1962年由Bartter首先描述,故而得名.该病为一罕见的肾性失钾性疾病,属于先天性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主要以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常致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4年4月收治的1例婴儿患者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原发性醛固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参照组使用螺内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螺内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醛固酮含量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醛固酮含量(211.47±9.30)pmol/L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5.12±10.23)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醛固酮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醛固酮含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导致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及高醛固酮水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由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尽相同,所以其筛查、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重要,现将我科1985~2005年6月间收治的13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各种试验性诊断方法的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13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2±10.8)岁,平均病程(50±68.4)个月。134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平均血压为(184.31±2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危害、机制及应对方法。方法对本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在使用螺内酯后,醛固酮水平有所下降,血压控制。结论螺内酯对长期使用ACEI引起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11.
张然 《云南医药》1993,14(6):327-32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改进,手术治疗的开展,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提高。我院自1986~1992年己诊治1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一、一般资料 15例均为女性。年龄32—64岁。从出现症状至确诊1~17年,以误诊高血压病最多见,14例曾误诊高血压病或高血压原因检查。误诊肾炎2例,冠心病1例,周期性麻痹1例,肾动脉狭窄1例。  相似文献   

12.
醛固酮作为独立因素参与了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减缓疾病的进展。临床研究显示,螺内酯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但由于不良反应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新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醛固酮作为独立因素参与了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减缓疾病的进展.临床研究显示,螺内酯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但由于不良反应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新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以难治性高血压和顽固性低血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通过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报道,根据病因、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从降压品种选择、剂量滴定、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入手开展临床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探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其他降压药物的用药方案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渗性昏迷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误诊的26例低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状况、分析误诊原因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26例患者均以神志恍惚为首发症状,入院均误诊为脑梗死,经过临床查体、头颅CT以及生化检查最终确诊为低渗性昏迷,输入高渗盐水治疗,患者意识情况渐好转,电解质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低渗性昏迷患者的发病特点,针对性进行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误诊原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46例患者误诊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15例,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11例,误诊为肥胖症8例,误诊为冠心病和原发性心肌病7例,误诊为慢性胃炎4例,误诊为老年性痴呆1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明确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表现特点和诊断标准,结合FT3、FT4及高敏TSH检查,从而降低误诊率和误治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疑似PA的患者25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患者采取卧位或者立位,检查指标包括血浆醛固酮(PAC)、血浆肾素(PRA)等,经确诊分为PA组100例和EH(原发性高血压)组150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情况和不同体位的血浆醛固酮活性比值、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水平.结果 ①与EH组对比,PA组年龄明显更小,高血压病程明显更长,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更高,血钾水平明显更低,尿钾含量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EH组对比,PA组卧位和立位PAC明显更高,卧位和立位PRA明显更低,卧位和立位ARR明显更高,P<0.05.结论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作为可靠的筛查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误诊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心脏疾病8例,误诊为慢性肾病12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包炎、心力衰竭10例,误诊为胃肠疾病6例,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3例,误诊为老年痴呆3例。结论患者出现以浮肿、怕冷、乏力、贫血等为主的临床症状时,临床医生应首先考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可能性,及时检查血清中的T3、T4和TSH值,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总之临床上遇到上述情况时应想到甲减的可能,常规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肾上腺发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以高血压、低血钾、低钾性肌病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该症从新生儿到老人均可发病,但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左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2.0%。本病虽非罕见,但可能由于表现不典型、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不全面等而延误诊断及治疗。现将我院1998年7月至2003年12月收治7例PA误诊原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钾联合卧位醛固酮/血醛固酮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早期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并收集55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钾水平、卧位血醛固酮(SAC),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计算卧位ARR(醛固酮/肾素活性),并设立5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卧位ARR若以113.2作为临界值,如果卧位ARR大于113.2,诊断PA的灵敏度为96.36%(53/55),特异性为98%(49/50),准确性为98.15%(53/54);血钾若以2.75作为临界值,如果血钾<2.75,诊断PA的灵敏度为92.73%(51/55),特异性为92%(46/50),准确性为92.73%(51/55);联合卧位ARR与血钾的临界值,即卧位ARR>113.2与血钾<2.75,诊断PA的灵敏度为92.73%,特异度为90%,准确度为100%。结论卧位ARR、血钾对P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与血钾早期诊断原醛的准确度更高,即当ARR>113.2,血钾<2.75时,确诊原醛的准确率为100%,推荐联合检测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与血钾作为早期诊断原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