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心内直视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经验。8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按照迷宫线路施行射频消融,同时完成瓣膜置换。6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结性及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者外科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MazeⅢ型手术疗效。方法调查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MazeⅢ型手术,观察随访6个月时的心律情况,根据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和非窦律组,分析影响术后转律的原因。结果 144例入选,2例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因瓣周漏而行二次手术。出院时窦律88例(61.11%),房颤39例(27.08%),随访6个月窦律88例(61.11%),房颤25例(17.36%)。窦律组左房小于非窦律组,房颤时间短于非窦律组。左房内径≥6.5 cm者,可达龙的转复率高于非可达龙组(53.8%vs 28.6%,P<0.05)。结论心脏病伴发房颤的病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窦律的恢复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左房内径大小及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转复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达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左房(≥6.5 cm)的转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房颤 )的效果。方法 :选取 13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射频消融迷宫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术 ;另选取 18例患者 (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13例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5例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迷宫术组有 112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82 .4 %;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组 11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6 1.1%。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成功率高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心脏直视下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仿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63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病例,其中31例行瓣膜置换同期行IRFMM手术治疗房颤(治疗组),32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IRFMM术(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18例术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3例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于术后5 d内恢复窦性心律,7例术后由交界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3例仍为房颤.术后随访2~19个月,出院时90.3%(28/31)为窦性心律,随访半年以上91.3%(21/23)维持窦性心律,随访1年以上85.7%(12/14)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术后仅3例短暂转复为窦性心律,出院时全转为房颤.32例随访2~19个月,未转为窦性心律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美敦力公司Cardioblate盐水冲洗射频消融系统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房纤颤(房颤)患者采用心内直视联合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10月~2015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51例房颤患者,采用心内直视联合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的射频消融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5.2±4.3)min、(61.5±12.7)min、(88.3±23.2)min;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8%;出院时和术后半年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4.5%和64.7%,其中出院时和术后半年左心房内径(LAs)≤55 mm、房颤时间2年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LAs55 mm、房颤时间≥2年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采用心内直视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与改良迷宫术同时行左房折叠术(LA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33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改良迷宫术,加行左房折叠术.结果 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随访12~36个月,其中30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转复率为90.9%.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复发.结论 应用心脏不停跳下改良迷宫术加左房折叠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消除房颤并长期维持窦律,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149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记录心电图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LAD、LVDS、EF)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随访6~90个月。结果二尖瓣成形术21例,二尖瓣置换术89例(其中生物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其中生物瓣置换术11例),三尖瓣成形术46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48例。体外循环时间(82.1±17.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8±25.3)min。双极射频消融121例,单、双极联合射频消融28例,射频消融时间12-38(17.4±5.1)min。手术后即刻,心房颤动全部消失,窦性心律133例,节性心律1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2.0%(3/149),其中2例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21例(82.9%),结性心律8例(5.5%),心房扑动5例(3.4%),房颤心律12例(8.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6%),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时间3~90个月,随访率78.8%(115/146)。随访期间死亡9例(4例心源性死亡,2例脑梗塞死亡,3例脑出血死亡)。106例随访到的存活病例,93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87.7%。随访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减小,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同期行瓣膜手术及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手术安全性高,远期疗效确切。抗凝并发症仍是瓣膜置换手术远期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瓣膜成形或生物瓣置换联合射频迷宫手术可能降低此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瓣膜置换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对113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术.结果 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实施改良迷宫术过程耗时21~32 min,平均24 min.随访12~46个月,其中105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8例,转复率为92.77%;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及血栓复发.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应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操作简单易行,远期疗效确实,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为3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18例配对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而未行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5岁,房颤持续时间1~10年,平均5年,左心房内径为44~67 m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3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5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 h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行瓣膜替换术的同时行附加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疗效良好,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房扑和房颤的关系。方法86例房扑患者,其体表心电图均提示典型房扑,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50.0±15.6(11~74)岁,病程5.6±6.4(0.1~30)年。将所有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房扑合并房颤患者,共25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患者,共61例;其中A组同时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10例;B组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对峡部依赖性房扑者,线性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致双向传导阻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者行旁道消融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者行慢径改良术,阵发性房速术中持续或可诱发,予以射频消融。平均随访27.1±14.1(6~63)月。结果A组25例患者中,术后68%(17/25)患者不再发作房颤;其余8例仍有房颤发作,其中1例为术前同时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为合并阵发性房速。61例术前不合并房颤者,术后随访中有16.4%(10/61)新发房颤。86例患者中,6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随访未诉心悸、胸闷,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出现。结论房扑可能与房颤具有共同的发生基质,也可以是房颤的触发因素,成功消融房扑后可以阻止房颤的发生。但房颤发生机制多样,消融峡部依赖性房扑,仍会发生房颤,术前合并房颤或房速者是最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房颤)病例换瓣同期行心内微波消融术的近、中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换瓣同期行心内微波消融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病例,患者平均年龄(49±12)岁;临床均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房颤,房颤病史平均(4.2±2.9)年。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果:58例心脏手术复跳后均为窦性心律(100%),微波消融时间平均(15±5.2)min。围手术期因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死亡各1例。出院时51例患者为窦性心律,近期转复率为91.1%。术后6个月,2例复发转为房颤,49例为窦性心律(87.5%),术后12个月49例仍为窦性心率,总有效率87.5%。术后无血栓形成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的病例换瓣同期行心内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操作较“迷宫手术”和射频消融简单,手术时间短,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比较我院冲洗式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不同病因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 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外科冲洗式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永久性房颤502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因(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瓣膜置换并发冲洗式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瓣膜病组)406例;非瓣膜置换并发冲洗式射频消融迷宫手术(非瓣膜病组)96例。分别于术中心脏复跳、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观察左房、左室大小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心脏转复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就全部患者而言,术中心脏转为窦性心律者为358例,转复率为71.3%;术后1周为376例,转复率为74.9%;术后3个月为347例,转复率为69.1%。术后6个月为339例,转复率为67.5%。总体手术死亡3例,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手术死亡率为0.6%。结论:冲洗式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治疗不同病因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左心房内径>60 mm患者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同一术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并随访9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按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观察组左心房内径>60 mm(27例),对照组左心房内径<60 mm(7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23例,心房扑动1例,房颤2例,交界性心律1例,房颤消除率为88.9%.出院时窦性心律22例,心房扑动2例,房颤消除率为88.9%.术后9~12个月窦性心律21例,房颤6例,房颤消除率为77.8%.对照组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71例,心房扑动1例,房颤5例,交界性心律2例,房颤消除率为91.1%.术后9~12个月窦性心律70例,房颤9例,房颤消除率为88.6%.随访至术后9~12个月观察组房颤消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21/27)vs.88.6%(70/79),P>0.05].结论 左心房内径>60 mm的患者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仍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对左心房显著增大的患者,增加左心房后壁消融线路,术后注意避免过高的中心静脉压、维持钾离子浓度在正常高值,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对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Af)患者施行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心脏复跳后即刻窦性心律6例,房扑(AF)、Af各1例,交接性心律1例,其中AF、Af者均于15 d后转为窦性心律、交接性心律者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心电图(ECG)随访9—42个月,无Af复发,心律规则。目前心功能0-1级7例,Ⅱ级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价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接受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射频消融时间和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状况,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房颤持续时间的比较及术后的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术射频消融时间以及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房颤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83.5%,对照组为44.7%,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中,运用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的方法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瓣膜置换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F)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有瓣膜置换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瓣膜置换合并房颤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组20例(治疗组)和同期行经典迷宫组2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早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6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0%.对照组12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60%,两组相比房颤转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瓣膜置换手术期间使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是安全有效的,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及心房正常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于瓣膜置换术中同时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结果 50例术后即刻转为窦性心律,8例仍为心房颤动,术后1周6例由窦性心律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52例出院后随访3~24个月,40例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77%.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经验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间采用Cardioblate<,TM>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机为21例器质性心脏病(19例为风湿性瓣膜病、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施行消融术,其中持续性/永久性房颤17例,阵发性房颤4例,消融经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