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咪唑斯汀10mg,1次/d;对照组58例口服咪唑斯汀1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3%和65.5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依匹斯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1%(37/4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30/4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湿疹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与依匹斯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慢性湿疹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与依匹斯汀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依匹斯汀联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而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氯苯那敏4 mg次/,每天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每天3次。治疗组50例:咪唑斯汀10mg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咪唑斯汀组有效率为84.0%,平均起效时间3周,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和4周,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时间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玉屏风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率。方法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咪唑斯汀10mg 1次/d,联合玉屏风胶囊2粒3次/d;对照组仅口服咪唑斯汀,用法用量同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服药6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9/30),停药1个月后随访半年内复发2例,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0%(24/30),停药1个月后随访半年内复发7例,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例。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和消除临床症状,且能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单用咪唑斯汀。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用咪唑斯汀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两组均为3周,观察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咪唑斯汀治疗)和观察组60例(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趋化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2.76%,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白介素-17(IL-17)、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P-1、RANTE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乏力、头晕、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趋化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8、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4、IL-8、IL-17和IL-2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L-8、IL-17、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8、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卡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共治疗4个周期.结果 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2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轻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全血注射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l拘影响。方法将82例AS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氯雷他定片(5mg/次,1次/d)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患者疗效将剂量改为隔日1次,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程度、风团大小、UA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组胺含量及IL-17、IL-18、IL-23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自体全血注射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SST阳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及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程序。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和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将5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程序.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和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12月临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仅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基础上予穴位埋线,4周后评价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05%,对照组为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口服抗组胺药效果明显,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  相似文献   

16.
袁媛  陈洁  邓兰  杨雪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6):751-754,75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6、TGF-β、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IL-17、IL-6、TGF-β、M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以上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测定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及采用常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IL-17、IL-6、TGF-β、MMP-2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IL-6、MMP-2、TGF-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IL-17、IL-6、MMP-2、TGF-β水平升高(P<0.05);IL-17、IL-6、TGF-β、MMP-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ALT、TBIL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IL-17、IL-6、TGF-β水平降低程度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7、IL-6、MMP-2、TGF-β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IL-17、IL-6、TGF-β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发挥抗炎、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加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酶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下降,但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伟 《华西医学》2010,(1):33-3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09年4月门诊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 mL肌注,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同时予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连续治疗36天;对照组42例单独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