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h)细胞亚群功能失衡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2例UA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和21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动态监测。结果:UAP患者发病24 h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增高(20.6%),明显高于SAP组(11.3%)和CPS组(10.7%),而SAP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较短,发病1周后恢复(11.7%)。结论:UAP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Th17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和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UA组患者IL-17、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和C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患者外周血Th17型细胞因子水平增加,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方法将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常规治疗组和43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的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绞痛(UA)组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2.3±1.3)%、(2.1±1.1)%,明显高于SA组(0.5±0.3)%和CPS组的(0.3±0.2)%(P<0.01).AMI组和UA组患者IL-17和IL-23水平[IL-17:AMI组(72.3±50.2)ng/L、UA组(64.6±38.7)ng/L;IL-23:AMI组(615±254)ng/L,UA组(571±252)ng/L]亦明显高于SA组[IL-17;(24.2±15.3)ng/L,IL-23:(136±67)ng/L]和CPS组[IL-17:(20.8±13.3)ng/L,IL-23:(128±70)ng/L],P<0.05;而SA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血浆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结果 观察组的CD+4CD+25T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为(7.18±2.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1 ±1.50)%(P<0.05);观察组的CD+4CD+25Foxp3+T细胞与CD+4T细胞比例为(1.43±0.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0.58)%(P<0.05).结论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肌肌钙蛋白T(CTn 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 ,高度特异性血清抗原。我们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CTn T ,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对比 ,以了解CTn T阳性对预后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将符合 1979年WHO规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UA组 83例 ,男 5 4例 ,女 2 9例 ,年龄 33岁~ 82岁。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5 0例 ,男 32例 ,女18例 ,年龄 38岁~ 85岁。以上病人均于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 ,以后每 2 4小时测 1次 ,共 3次。分离血清待测。 2 方法 :CTn T测定 :采用一步夹心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7表达变化对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另取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Tim)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7水平。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后检测T细胞表面Tim3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IL-7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外周血Tim3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IL-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7浓度与Tim3+CD4^+T、CD8+T细胞比例均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组重组IL-7刺激12 h的CD4^+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未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重组IL-7刺激12 h的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未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重组IL-7刺激后p-STAT-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的细胞(P<0.01);重组IL-7刺激后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的细胞(P<0.05)。结论IL-7可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症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又一危险临床征候群。 UA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 ,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改善疾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以低分子肝素治疗UA50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 ,男性 3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 0~ 78(平均 59)岁 ,病程 2~ 2 5年 ,平均 18.5年 ,所有患者符合 1979年 WHO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均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 ,磷酸肌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围。每日发作 2~ 10次 ,心电图 ST水平下移 >0 .5m V者 4 0例 ,T波低平、倒置 10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变化在斑块活化和进展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ACS患者6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同时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例及正常对照22例。测定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10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据冠脉斑块形态分为两型,Ⅱ型斑块患者血清中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Ⅰ型斑块患者;Ⅱ型斑块患者Th2细胞因子显著低于Ⅰ型斑块患者。结论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斑块的活化和进展有一定的量化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ODNA15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16例UAP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2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应用ELISA法检测Th细胞功能。对UAP患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DNA151或对照的ODN1612,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浓度,评价其对Th亚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AP和CPS组比较,UAP组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抑制UAP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浓度,并升高IL-4的浓度,降低IFN-γ与IL-4的比值;而对照的ODN1612对细胞因子水平无影响。结论:UAP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对UAP患者淋巴细胞的Th1/Th2平衡有调节作用,既抑制Th1分化又促进Th2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