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神经移植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一直是修复外伤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的主要研究方向。随着基因工程的问世 ,人们开始研究联合应用基因转移技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基因治疗外伤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就是将转基因技术和目前研究较多的胚胎脊髓移植、外周神经脊髓移植等结合起来 ,让局部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不断刺激和引导宿主纤维与移植物的整合和联系 ,从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雪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世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5):276-27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轴突的再生和修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深入,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现已证明周围神经的再生能力主要归因于雪旺细胞,用其治疗脊髓损伤,发现其本身即为神经鞘细胞,为神经脱髓鞘病变再髓鞘化提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早期神经元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可以促进神经元修复、轴突再生。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易于获取和增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本实验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自体MSC在体外诱导为早期神经元细胞,并应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mPEG—b—PLA)作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控释载体,将两者联合移植到脊髓损伤处,探讨其修复脊髓结构、恢复猴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发夹RNA抑制Nogo基因表达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RNA干涉(RNAi)技术使特定的基因(Nogo)沉默,探索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PCR扩增带有U6启动子的小发夹,腺病毒包装重组体,转染少突胶质细胞,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Nogo-6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靶向Nogo基因RNAi的带有U6启动子的小发夹重组体,Nogo-6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靶向RNAi小发夹重组体经腺病毒包装后,成功转染少突胶质细胞并能有效抑制Nogo-6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不同载体系统介导GDNF的基因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本文就不同载体的特性及介导GDNF基因 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礼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8,(4)
脊髓损伤(SCI)的再生依赖于能够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及引导轴突生长的雪旺氏细胞(SC)和抑制瘢痕组织形成的微环境。利用外源基因在靶细胞(包括神经元)中表达,以改变神经元的某些内在特性,从而进一步探索SCI后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再生特性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理,最终为SCI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是目前治疗SCI的研究方向。本文着重讨论神经营养因子与SC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引起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对神经干细胞培养、神经干细胞表型控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的分析,介绍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主要致力于提高轴突再生能力、替代细胞成分、阻止脱髓鞘和使髓鞘再生等方面,具有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客观结果,有些甚至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不过神经干细胞的成功应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移植剂量、细胞生长因子的活力,细胞移植的风险等,尤其是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随访。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变化及其与胶质瘢痕的关系.方法 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免疫荧光及神经束路示踪等观察SCI后轴突的病理变化,及其与胶质瘢痕的关系,并测量胶质瘢痕的厚度.结果 SCI后损伤处的轴突呈断裂、扭曲状,SCI后1 周损伤轴突呈再生趋势,2周时再生明显,与此相应动物运动功能逐渐恢复,4周时胶质瘢痕形成,再生的轴突被瘢痕阻挡.头尾侧胶质瘢痕厚度(107.00±20.12)μm大于两侧边厚度(69.92±24.37)μm.结论 SCI后轴突仍具有再生能力,但被胶质瘢痕所阻挡,瘢痕厚度的测量为将来去除胶质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及其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干细胞研究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回顾了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来源、相关的修复机制及神经干细胞联合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GDNF对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分离培养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法观察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的生长 ,并且有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 不同浓度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是极易受损的颅神经,外伤、手术操作、炎症或肿瘤等均可造成它的损伤。至今对于修复和重建受损神经的技术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神经修复及再生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最新文献表明,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不仅与神经细胞自身密切相关,而且周围非神经细胞也参与了神经组织的再生。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transdifferentiated motoneuron delivery on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we developed rat models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7 days later, injecte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transdifferentiated motoneurons into the epicenter, rostral and caudal regions of the impact site and simultaneously transplanted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elfoam complex into the myelin sheath. Motoneuron-like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livery reduced cavity formations and increased cell density in the transplantation site. The combined therapy exhibited superior promoting effects o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to transplantat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or motoneurons alone. These ifndings suggest that motoneuron-like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livery holds a great promise for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用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部分学者证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如何促进轴突再生,移植细胞与再生轴突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区轴突再生的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3/2007-06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解剖系完成。
材料:清洁级Wistar新生大鼠1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6只,无菌条件下显露、切断脊髓T10,制备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通过传代法培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36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投币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移植组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9 d后以1×1011 L-1的密度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缺损区5 μL,损伤区上、下1 mm处各2.5 μL,对照组动物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完全培养基,注射速度1 μL/min。
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存活、分化情况。②轴突再生情况。③移植组和对照组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情况。④内源性CNP阳性细胞和再生纤维关系。
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2周时,脊髓损伤区可见大量CFDA-SE标记的移植细胞,随时间延长,存活的移植细胞数目逐渐降低,考虑脊髓损伤区内大量的OX42阳性吞噬细胞/激活小胶质细胞及空洞可能影响移植细胞的存活。虽然骨髓基质细胞数目逐渐降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区轴突的再生,而且还可促进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
结论: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后者具有促进损伤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AA)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24h内的sD大鼠脑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第二代神经干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分别给予AA或(和)GDNF,10d后终止诱导,进行DA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TH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 各诱导组均检测到TH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A及GDNF均能增加NSC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与单独运用100μmol/LAA或10ng/mlGDNF组比较,联合诱导组可明显提高NSCs向TH阳性细胞分化的比率(P<0.05).结论 AA和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两者联合诱导后分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近年来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07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取鼠龄3个月的SD大鼠6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随机抽取4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用于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60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n=24):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以微量注射缓慢注入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 L-1)的培养液5 μL至脊髓损伤区;PBS组(n=24):注入等量(5 μL)磷酸盐缓冲液体;空白对照组(n=12):注入生理盐水5 μL。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模后7,14,28 d取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结果:6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可维持其增殖能力和形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细胞移植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PBS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5);空白对照组与PBS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干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分离培养容易,且神经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为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提供良好的载体。目的:对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由通讯作者检索2006/2009 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 wanfangdata.com.cn)有关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分化,及其应用于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8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3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目前神经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一是直接细胞移植进行替代治疗,通过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或激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使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与已经存在的神经细胞结构整合到一起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是以神经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携带治疗作用的目的基因进行移植,从而达到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的双重作用;三是通过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诱导自身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进行神经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
目的:以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联合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以半切法制成胸段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造模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
结果与结论:观察伤后4周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高压氧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高压氧治疗组最多,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单纯损伤组最少,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透射电镜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高压氧治疗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短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波幅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P < 0.01)。伤后4周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高压氧治疗组较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 < 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高压氧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神经细胞联合移植能够在移植后存活并有效促进脊髓横断后脊髓的功能恢复,但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在脊髓受损部位发挥功能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损伤局部的基因表达。
方法:将30只SD大鼠在T9水平进行脊髓半切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受损脊髓内植入细胞培养液、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另取10只仅行椎板切除设置为空白对照。移植后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价脊髓功能的恢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部位神经营养因子3和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行为学测试结果最好,移植细胞培养液组行为学测试最差。与移植细胞培养液组相比,移植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和髓鞘碱性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在蛋白水平也有类似的结果,且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效果更明显。提示移植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受损部位出现更多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细胞,并能更强的表达神经营养因子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