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8岁,住院6~14天。结果入院时所有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增高,心电图下壁或前壁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住院期间20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心脏核磁共振、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其中4例诊断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经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降低心肌氧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治疗,19例治愈,1例诊断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结论部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误诊,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增强核磁共振等检查作出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如何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力衰竭型4例(占16%),心律失常型15例(占60%),酷似急性心肌梗死3例(占12%),心源性休克型3例(占12%);2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4例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心肌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已经明显提高。但是,急性心肌梗死与重症心肌炎在临床中仍然难以鉴别,误诊不在少数。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均酷似急性重症心肌炎、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重,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恶劣,多数来不及诊断或救治就已死亡。临床上以变化多端的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等为首发症状的FM比较少见,误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可能性大;准确及时诊断,合理救治是FM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救治的1例FM的经验和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冠脉造影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金标准的地位已无法撼动,但在临床工作中受医疗技术及患者病情等条件所限,常无法实施冠脉造影术。此时,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较难鉴别,误诊时有发生。本文报道一例症状及初入院时辅助检查结果均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临床病程经过及冠脉造影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重症心肌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通过对 5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 ,总结了重症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 收集 1 97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52例 ,男 3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7~ 49(33 5± 1 6)岁。分析归纳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 ,严重者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 ;少数患者可遗留心室增大 ,随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持续时间长和不伴有酶峰变化为其特点。虽然病毒学检测是诊断心肌炎的常规方法 ,但阳性率低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 ,注重临床资料、提高诊断心肌炎的客观指标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调查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结果 45例患者中,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6.67%,误诊的原因包括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结论心肌酶谱检查已经成为基层医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检查因素等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 ,总结出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自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住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41例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肌钙蛋白I(c TnI)不仅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价值 ,而且可能在判断和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参考意义 ;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损伤严重 ,其预后不佳 ;血清中和抗体和免疫球蛋白M(IgM )测定阳性率较低 ,只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完善和补充。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和心肌损害情况 ,同时全面结合临床资料是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对26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x线胸片、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3例,好转12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治疗效果较满意,早期明确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F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I),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正常的AFVM 14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4例乏力、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恢复大致正常范围;2例发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4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mV,T波低平伴切迹);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显示病理性Q波;1例因急性期而死亡.结论 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AMI.着重把握临床资料,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值得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2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4.6%。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期(均存在心源性休克),另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欠佳,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 ,临床上确诊相当困难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拟诊病毒性心肌炎 ,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除少数患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新出现的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及心原性休克外 ,多数患者临床诊断缺少客观依据。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在临床上更为少见。本研究共收治 34例此类患者 ,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1 资料与方法 :(1)患者情况 :我院近 10年来收治急性重症型心肌炎住院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17~ 41岁 (平均 2 9岁 ) ;(2 )入选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规范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采用综合治疗后本组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积极对症治疗预后较好,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与预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左旋卡尼汀(雷卡)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L-carn itine,L-CN)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等常规药物治疗;L-CN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CN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CN组临床治愈率为52.5%(vs30.0%),有统计学差异(P<0.05)。L-CN重症亚组与对照重症亚组比较,临床治愈率(52.9%vs15.8%)、心律失常治愈率(29.4%vs10.5%)和治疗后3月LVEF(69.2%±0.9%vs65.2%±1.5%),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L-CN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祥  谢玉娥 《内科》2007,2(6):917-91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7例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3例出现阿斯综合征。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国  张印明 《山东医药》2006,46(10):46-47
为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笔者对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迅速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为:①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且常伴发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阿-斯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而胸痛发生率低,相对较轻甚至无胸痛。②心肌酶谱升高相对不显著(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尤其是CK—MB甚至可在正常范围,心肌酶峰不显著,CK峰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CK—MB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均〈0.01)。③心电图损伤性改变显著,病理性Q波常呈-过性可逆性改变,多数呈QS或QR型,经适当治疗一般2-3天内消失;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多数呈qR型,且病理性Q波逐渐增深、加宽、范围扩大或出现等电位性Q波。④ST段抬高和无对应性ST段压低。⑤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状动脉阻塞来解释心电图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等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AMI) ,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 8年来诊治的 7例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4~ 45 (2 9±15 6)岁。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依据 :①发病前近期 (1个月内 )均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②有心肌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③心电图均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有 4例有异常Q波。④心肌酶谱增高。⑤有 3例咽部分离出病毒。 (以上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2 结果临床表现胸痛 6例、发烧 5例、呼吸困难 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对52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X线胸片、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6例,好转24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治疗效果较满意,早期明确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