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组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AM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AP、UAP显著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在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5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51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心绞痛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60例血清超敏CRP浓度。[结果]患冠心病组血清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AMI、UAP和SAP之间hs-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AMI组与UAP组相比显著增高(P〈0.001),UAP组与SAP组相比较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清hs-CRP在冠心病时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组65例,冠心病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3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18例(SAP组)。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4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和UAP组血清hs-CRP,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及SAP组(P〈0.05或P〈0.01);SAP组各指标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及D-二聚体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 A (CD61/CD14)]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 )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CHD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 A P组)30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CD61/CD1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P组、SAP组患者PM 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15±11.03),(27.94±8.61),(19.85±7.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39±3.67)%]( P <0.01,P <0.05);且AMI组、UAP组患者PMA的表达水平[(32.15±11.03),(27.94±8.61)%],明显高于SAP组患者[(19.85±7.39)%](均 P <0.01);AMI组、UAP组、SAP组患者 hs-CRP水平分别为[(31.74±15.53),(29.19±7.17),(14.25±7.36)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5±2.63)mg/L](均 P <0.01);且AMI组、UAP组患者 hs-CRP 水平[(31.74±15.53),(29.19±7.17)mg/L],明显高于 SAP组患者[(14.25±7.36)mg/L](均 P <0.01);AMI组和UAP组患者PMA、hs-CRP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均 P>0.05)。[结论]CHD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hs-CRP参与了CHD炎症反应,hs-CRP、PM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CHD的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胆红素(BIL)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血清hs-CRP与BIL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JP〈0.01或P〈0.05)冠心病组UAP、AMI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冠脉病变范围越大hs-CRP水平越高,BIL水平越低。结论血清hs-CRP可较灵敏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可能为不稳定斑块的指示因子;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减低可能在CH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BNP和hs-CRP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hs-CRP水平分别与UAP组和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和AM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的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浆IL-27(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比浊法)水平.结果 SAP、UAP、AMI组血浆IL-27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血浆IL-27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1).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UAP组又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27与hs-CRP呈正相关(r=0.308,P<0.01).结论 IL-27可能与CHD进展及粥样斑块的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培)与CHD的关系,为.CHD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7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8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非冠心病)15例(NC组)],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fg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SAP3组HCY比较,水平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组与SAP组相比,hs—CRP含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U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P、S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HCY、hs—CRP、fg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单支病变组hs-CRP、fg水平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hs—CRP、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24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31例(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53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40例(UAP组),同期住院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UAP组、SAP组脑钠肽、和肽素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各指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高于SAP组(P〈0.05);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者脑钠肽及和肽素水平高于单支、2支及3支病变者(P〈0.05),3支病变者高于单支与2支病变者(P〈0.05)。结论脑钠肽、和肽素水平及Gensini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 1(HO- 1)在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 (n=4 5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n=5 8)。并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 5 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HO- 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HO- 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 Western blot对 HO- 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O- 1表达于胞浆。心绞痛患者 HO- 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HO- 1表达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0 .0 1)。结论 :HO- 1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及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内皮素(ET)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及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和1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均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T测定及冠脉造影检查,按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病变分为A、B、C 3型。结果:①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与体内E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s=0.403,P<0.01),与ISI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s=-0.403,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C型病变者血浆ET水平最高,ISI最低;A型病变者血浆ET水平最低,ISI最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T水平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CHD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31例)、2支病变组(40例)和3支病变组(46例)。结果1)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不同临床类型的CHD患者,HCY水平显示AMI组〉UAP组〉SAP组,其中SAP组、UAP组、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SAP组与UAP组、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3)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1支与3支病变组、2支与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15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2例,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IL-6、免疫浊度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hsCRP含量为(36.98±9.35)pg/L、(2.25±0.73)μg/L,显著高于SAP组的(23.19±7.35)pg/L和(1.88±0.68)μg/L(P均<0.01),2组IL-6、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93±6.15)pg/L、(1.28±0.40)μg/L(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IL-6与hsCRP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5(P<0.05).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浆IL-6与hsCRP对预测冠心病心绞痛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择 4 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2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2 2例 )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及 3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测定各对象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 (t PA :a)及其抑制物活性 (PAI 1:a)。【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组相比 ,血浆PAI 1:a及PAI/t PA比值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而t PA :a显著降低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与正常组相比 ,各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组间 ,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不同阶段纤溶活性不同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IL-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IL-8与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8升高可能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IL-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冠心病515例,随机分为心绞痛组3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AHF)组4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43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红蛋白(Hb)、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并进行比较。结果 515例冠心病RDW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F组RDW水平较心绞痛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RDW四分位数分组,随着RDW的逐级增高,AMI、AHF的发病率逐级增高,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也逐级增高;RDW与BNP呈正相关(r=0.415,P<0.01),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234,P<0.01),但相关性较弱。结论 RDW可能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RAVD)患者心绞痛与冠心病的关系,筛选RAVD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指导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2009年于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因RAVD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年龄≥35岁的连续性患者669例,通过卡方分析研究RAVD患者心绞痛与冠心病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VD合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1)61例(9.1%)心绞痛患者中,40例合并冠心病,卡方检验Pearsonχ2=161.4,P<0.001,有统计学差异;(2)筛选出冠心病高危因素为:年龄(OR=2.347)、心绞痛(OR=25.135)、高血压(OR=5.514)、高胆固醇血症(OR=3.808)。结论 (1)心绞痛在诊断RAVD合并冠心病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心绞痛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但无心绞痛患者不能排除冠心病。(2)具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即年龄≥50岁、心绞痛、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任意一项的RAVD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而无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2BP)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西安大兴医院因首次胸痛发作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