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纤维乳管镜对151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151例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8例,乳管炎17例,乳腺导管扩张症50例,乳管内积乳36例,全部病例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定位溢液乳管,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资料.结果:经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52例、乳腺孚管炎4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对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疾病利用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治疗,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93例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39例,浆液性乳管炎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1例,乳管内未见异常3例,全部病例检查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直接、安全、有效,且在其协助下经溢液乳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吴斌 《临床医学》2012,32(12):108-110
1 乳头溢液的病因 1.1 乳头溢液的种类:乳头溢液可以分为生理性乳头溢液和病理性乳头溢液两种.生理性乳头溢液通常是乳房的自我调控引起的,典型的症状是双侧多导管非自发性溢液,可以表现为从乳白色到褐色的任何一种颜色.病理性乳头溢液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典型者自发性流出,持续的产生于单一乳管的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最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导管扩张症,但是大约有2%~15%、甚至高达20%的乳头溢液是恶性疾病所致[1].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乳腺纤维导管镜检查乳头溢液时的配合及护理,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的护理指导和并发症的处理。认为恰当的配合与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双侧乳腺导管内癌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双侧乳腺导管内癌合并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行彩超检查,3例行乳管镜检查,2例行乳腺钼靶检查;其中1例彩超检查发现双侧肿块;1例彩超发现双侧肿块同时乳管镜发现双侧乳头状瘤样改变;1例彩超发现左侧肿块、钼靶提示双侧钙化,而乳管镜发现左侧乳头状瘤样改变;1例彩超未见肿块,钼靶提示右侧钙化,乳管镜发现双侧乳头状瘤样改变.结论 在超声基础上加行钼靶、乳管镜检查有助于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双侧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种良恶性乳腺疾病均可出现此症状。对于乳头溢液,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B超、乳腺导管造影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直观地反映病变情况,因此诊断率低,也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纤维乳管镜在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种良恶性乳腺疾病均可出现此症状.对于乳头溢液,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B超、乳腺导管造影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直观地反映病变情况,因此诊断率低,也容易误诊、漏诊及造成手术范围的扩大.1988年Teboul[1]首次报道应用外径为1.7 mm的硬性乳管镜(mammoscopy)观察乳管内病变,直观地观察到乳管内的情况.1989年Makita等[2]对Teboul的硬管内镜进行改良,使其外径缩小为1.25 mm,并成功地进行了非直视下的活组织检查.1991年,Okazaki等[3]又开发了纤维乳管镜系统(FDS).如今FDS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已被证明为一种有效、安全、准确、可重复的乳头溢液检查手段.为探讨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2008年7月~2010年3月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了227例乳头溢液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视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PN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单侧单孔PND患者共1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经术前FDS二维定位联合术中美蓝染色跟踪定位下行区段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36例未行FDS检查,在传统美蓝染色跟踪定位下行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进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该科共收治拟诊为单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79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进行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在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找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切除,手术时间为(52.3±5.1 )min,手术切口长度为(2.6±0.3)cm,手术切除标本重量(10.2±1.4)g,病理检出率高达9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较短,手术切除标本量较少,病理检出率较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0.05).结论 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进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小,术后美容效果好,病理检出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乳腺导管内视镜对136例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疾病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纤维乳管内视镜对23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发现乳腺导管癌18例、乳头状瘤43例、乳腺导管炎、导管扩张168例。另有7例正常及2例失败。结论 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可提高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4.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应用国产FVY-780型乳管镜进行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患者操作均荻成功.镜下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多发占位19例,采用乳管镜定位下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乳腺癌5例(5.5%);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行乳管内冲洗治疗,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治愈.结论 乳管镜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乳头溢液的病因、病变部位及范围,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乳管镜的应用使乳管炎等非占位性病变免除了不必要的手术,利用乳管镜直视下对乳管内病变进行定位,使手术更加准确、微创.  相似文献   

15.
周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32-2336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该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6例结节肿块型乳腺IDP患者、30例乳腺IDC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特点;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结节肿块型乳腺IDP的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结节肿块型乳腺IDP患者中,单纯结节肿块型乳腺IDP 41例(73.21%),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伴非典型上皮增生15例(26.79%)。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与乳腺IDC的病灶形态、大小、边缘、边界、毛刺、血管增粗、强化、ADC值及早期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伴非典型上皮增生的MRI影像学特征介于单纯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与乳腺IDC之间。无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早期强化率低、无增粗血管及无毛刺的MRI影像学特征提示为单纯结节肿块型乳腺IDP(P0.05),早期强化率低、无增粗血管的MRI影像学特征提示为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伴非典型上皮增生(P0.05)。结论 MRI表现有助于结节肿块型乳腺IDP与乳腺ID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EPC患者,比较单纯EPC组(7例)与EPC伴浸润或导管原位癌(DCIS)组(11例)的差异。结果 18例EPC均表现为乳腺肿块,5例伴非肿块样强化;其中囊实性肿块11例,实性肿块7例;10例呈圆形/卵圆形,8例不规则;11例边界清楚,7例不清楚;EPC实性部分ADC值中位数为1.12×10-3 mm2/s。时间-强度曲线(TIC)流出型13例,平台型5例;15例可见延迟强化包膜,其中13例平扫T2WI呈低信号;邻近血管征(AVS)阳性16例,阴性2例。单纯EPC与EPC伴浸润或DCIS临床及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E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T2WI周围见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可见延迟强化,TIC以流出型为主,AVS表现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内占位病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头溢液病例61例.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外科医师完成,比较不同手术定位方式的手术结果.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中有35例行乳管镜定位针定位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97.1%(34/35);另26例行美蓝选择性区段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73.1%(19/26).定位针术中定位组病理检出率显著高于美蓝注入组(x2=7.582,P=0.008).结论 对于乳腺病理性乳头溢液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乳管镜可以明确病变性质、确定病变部位;解决了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不易诊断的难题,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BI—RADSMRI探讨MR检查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乳腺专用磁共振AURORA—MR检查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根据BI—RADS-MRl分析其影像征象包括形态学特征、强化曲线及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MR检查发现62个病灶,术后恶性病灶16个,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12个,DCIS伴黏液腺癌1个及浸润性导管癌(IDC)3个,术前均为BI—RADS4—5级评估,恶性检出率100%;良性病变共46个,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IP)伴不典型增生(ADH)15个,IP10个,多发IP7个,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2个及纤维囊性乳腺病2个,术前MR评估BI-R.ADS1~3级31个,BI.RADS4—5级15个,良性诊断符合率为67.4%,MRt高估的病变包括交界性质病变IP伴ADH8个,多发IP4个,IP2个和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个。增强图像的形态学特征仅段样强化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阳性预测值达73.3%,其易出现在恶性病变中(68.8%掰.8.7%,P〈0.05);内部强化特征以成群结节样强化对提示恶性有意义(56.3%vs.10.9%,P〈0.05),其阳性预测值为64.3%;内部点状强化更易出现在良性病变中(6.3%螂.37.0%,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一信号曲线常见为流出型,其在良恶性病灶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56.3%vs.17.4%,P〈0.05),阳性预测值为52.4%。结论恶性乳头溢液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MR检查为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无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62例(73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将病灶分为5型:I型:扩张导管伴结节,II型:囊实混合性结节,III型:实性结节,IV型:囊性结节,V型:单纯导管扩张。结果 73个病灶中,I型27个,II型11个,III型30个,IV型3个,V型2个,超声对各型的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8.9%、90.9%、40.0%、0、0。结论 无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典型声像图是扩张导管伴结节和囊实性混合结节,通过探索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超声表现,并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of the breast,BIDP)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