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当今治疗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甚至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但是,HSCT后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复发,复发的根源与微小残留病(MRD)有关。因此,HSCT中的MRD治疗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包括AHSCT(自体)和AlloHSCT(异体)。AHSCT与AlloHSCT相比较其复发率高,原因有二:一是移植物中含有MRD,二是缺乏AlloHSCT具有的移植物抗瘤(白血病)效应(GVL)。针对这两个原因,目前解决的主要手段包括:对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移植后应用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 ualdisease ,MRD)中的作用 ,利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1例Waldenstr 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 plantation ,APBSCT)前后的IgH(immunoglobulinheavychain ,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在APBSCT前后分别为 3 10 8± 10 43 ,594± 66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值和外周血M蛋白量成正相关 (r =0 .86,P <0 .0 5) ,并对 1例复发患者进行连续检测 ,结果与临床相符。结论 :实时定量PCR方法对IgH基因重排定量分析 ,可以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的一种检测方法 ,并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白血病移植治疗采用PCR检测MRD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地位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86例首次行auto-HSCT患者的疗效.结果 5年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3.8±5.6)%和(60 9±5.6)%,5年累积无复发死亡(NRM)率和复发率分别为(4.70±0.05)%和(34.40±0.31)%.年龄≥35岁、诊断时乳酸脱氢酶水平高、高白细胞起病、首次诱导治疗第15天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第1次完全缓解(CR1)至移植时间间隔>6个月及回输物中CD34+细胞数≥3.8× 106/kg均为不良预后因素.且CR1至移植时间间隔>6个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34例患者具有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前MRD阳性(MRD≥0.01%)、首次诱导化疗后MRD未转阴或巩固化疗过程中MRD转阳均提示不良预后,且巩固化疗中MRD转阳是影响DFS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 auto-HSCT联合维持化疗是成人B-ALL治疗的可选方案.由于移植前及化疗过程中MRD阴性结果提示更好的结局,故MRD可能在指导成人B-ALL移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高春记,楼方定,姚善谦,刘海川,朱军,周绮,孟凡义,韩晓萍,王小沛近年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已逐渐被广泛采用。我们对38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造血重建的因素,报告...  相似文献   

6.
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白血病移植治疗采用PCR检测MRD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护理工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护理中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4例患者半年后回访,无复发症状。结论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控制感染是治疗顺利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占有较重要的比例,既往较少对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认为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移植后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近来国外较多研究组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剂量的化疗结合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已获得初步成功,但肿瘤复发仍然是移植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含有微小残存癌的造血干细胞提出物的回输可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造血干细胞提出物中微小残存癌的检测及其对病人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国外近年来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疗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05的与多发性硬化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ultiple Sclerosis,New treatment”,同时检索了军事医学图书馆馆藏杂志,均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首先对资料进行初选,选取造血十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随访超过1年并且做了MRl对照观察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新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章191篇,其中8篇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6篇随访观察不满1年或治疗前后无MRl对照的资料被去除。其他文章来自图书馆资料。选取其中的12篇进行综述。将所选资料按照多发性硬化的分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现状分别进行论述。资料综合:多发性硬化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町分为复发一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和爆发型4种亚型。动物实验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进入临床试验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用于治疗病情难以控制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已获得了初步的临床体验。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观察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殛待解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和和爆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转移,不但为竞争性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已用于临床以判明ABMT后重建造血的干细胞来源及复发的肿瘤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自体骨髓移植及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药物、骨髓回输、营养供给、血制品应用等治疗均有赖于静脉输入。因此作好输液监护,保证各药物有序、准时、足量输入体内是取得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2例,其中急性白血症9例.恶性淋巴瘤2例,晚期肺癌1例;年龄9岁~58岁;男性6例,女性6例;全部病人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方法;回输液量最多为11550m[,平均7600ml。日所用药物最多为24种,平均19种。2护理体会2.1制订输液计划表在移植之初,特别是预处理阶段,液体数…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基本来源于骨髓、脐带血及外周血,而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身体状况很差,几乎不能耐受较大的创伤,因此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获得转分化后的肝细胞,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如果要获取足够数量的干细胞,必须对外周血进行动员,目前干细胞动员剂分为3种类型:化疗药物、硫酸葡聚糖等聚阴离子制剂、各种重组的人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对于有着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选用各种重组的人造血细胞刺激因子是相对安全的.在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它可以获得富含单个核细胞的白细胞层,从而初步富集CD34~+细胞.随着针对CD34~+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不断发现,准确、大量、快速阳性分选CD34~+细胞的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开展,如崮相分选技术、流式细胞仪分选等.利用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早期造血祖细胞,以及定向扩增的多种细胞如肝细胞等而应用于移植,目前应用骨髓造血干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己获得成功.为判断在移植器官中真正转分化的细胞是否来源于输注的干细胞,常在移植前对输入细胞进行标记,标记的方法包括荧光标记、特殊染色、基因标记、染色体鉴定等,然后应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荧光化学技术加以检测.现阶段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多为基础实验,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转移,不但为竞争性造血重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已用于临床以判明ABMT后重建造血的干细胞来源及复发的肿瘤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积极有效方案。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Pud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及Google网络数据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lymphom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共检索到文献3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获益。其移植前的治疗从最初以单纯大剂量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发展到联合利妥昔单抗甚至联合同位素标记的单抗作为预处理方案;利妥昔单抗也从仅作为预处理前的净化用药发展到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后长期序贯用药。但是无论移植前后的治疗如何进展改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备份造血系统,促进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的预处理后造血系统功能快速恢复的本质作用始终没有发生改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干/祖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探讨其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抗CD45-PC5/CD34-PE/CD38-FITC建立三色流式细胞术造血干/祖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对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单采物质量及回输单采细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动员后样品检测分析发现,87.5%的患者动员效果较好,单个核细胞含量均在70.0%以上;CD34+细胞总数大于4×106/kg体质量者占90.0%。干细胞冻存样品检测分析发现,CD34+细胞数量冻存后存在一定衰减,但衰减量小于10.0%,经t检验证实冻存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干/祖细胞分类计数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单采细胞标本的定量检测为临床判断动员后单采时机、单采细胞质量、单采获得CD43+CD38-造血干细胞量、实际回输患者的CD43+CD38-造血干细胞量均提供了直接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国外近年来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新疗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5的与多发性硬化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为“MultipleSclerosis,Newtreatment”,同时检索了军事医学图书馆馆藏杂志,均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首先对资料进行初选,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随访超过1年并且做了MRI对照观察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搜集到新方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章191篇,其中8篇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6篇随访观察不满1年或治疗前后无MRI对照的资料被去除。其他文章来自图书馆资料。选取其中的12篇进行综述。将所选资料按照多发性硬化的分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现状分别进行论述。资料综合:多发性硬化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和爆发型4种亚型。动物实验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可行性,进入临床试验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用于治疗病情难以控制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已获得了初步的临床体验。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观察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殛待解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和和爆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剂量的化疗结合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已获得初步成功,但肿瘤复发仍然是移植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含有微小残存癌的造血干细胞提出物的回输可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造血干细胞提出物中微小残存癌的检测及其对病人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重建象变化规律。方法:对7例资料旋完整的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象,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1)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2周骨呈极度抑制第3周出现恢复征象,第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2)红系恢复中最先出现中,晚幼红闰系以原妈、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恢复最慢;(3)平均轿小板体积(MPV)在预处理后明显下降,随着造血功能恢复而逐渐回升,早于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回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STR PCR联合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RT PCR定性检测技术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对接受allo HSCT的 2 4例CML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检测 ,对供体细胞嵌合率 (DC)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移植后长期处于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FDC)即DC≥ 95 %的患者bcr/abl均转为阴性 ,MRD消失 ;稳定混合嵌合状态 (MC)即 90 %≤DC <95 % ,并且bcr/abl阴性的患者 ,也可达到分子水平的缓解并长期生存 ;但是bcr/abl的阳性结果并不总是与复发相关 ,只有当DC进行性下降 (DC <90 % ) ,而同时bcr/abl阳性时 ,才有复发或植入失败的可能 ,对该类患者应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性治疗。本研究中有 5例患者出现DC下降和MRD阳性 ,其中 3例为分子水平复发 ,1例为细胞遗传学水平复发 ,1例为植入失败。结论 :STR PCR在敏感范围内 ,其结果与RT PCR的结果符合率高 ,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MRD高度敏感的手段 ,可检出allo HSCT后发生分子生物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