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尿激酶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7%,明显高于对照组36.4%,溶栓后2组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可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持续监测辅助阿替普酶静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时间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静脉溶栓过程中给予TCD持续监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进行NIHSS评分;以TCD-TIBI分级评估溶栓后24h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90d时进行mR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溶栓24h后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7,P=0.046);溶栓后24h治疗组血管再通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3,P=0.005);溶栓后24h2组均未见症状性颅内出血(Z=0.00,P=1.00),溶栓后90d治疗组mRS平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4,P=0.016)。结论 TCD持续监测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15例ACI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 h、48 h、15 d及30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溶栓后12例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各时间点ESS、NIHSS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基本痊愈8例,显效5例,显效率86.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2组患者在溶栓前均行TCD检查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设TCD联合小剂量rt-PA(0.6 mg/kg,最高总剂量50 mg)静脉溶栓组30例,在溶栓开始后TCD持续监测2 h,单纯rt-PA标准剂量0.9 mg/kg(最高总剂量90 mg)溶栓组30例,仅在溶栓前行TCD监测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 2组患者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溶栓后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TCD持续监测联合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 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 )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和7 d时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患者mRS分级和BI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6.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方法 对2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病人,在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开始进行TCD监测并且持续2h,同时评价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不同闭塞部位及不同血流信号级别患者,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随血流信号的改善,NIHSS评分下降.结论 TCD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时能了解血管再通情况,其血流改善与患者临床情况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颈部动脉血管介入加压灌注治疗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为颈部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d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改善程度,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d NIHSS和BI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用10万~30万U小剂量尿激酶颈部动脉内介入加压灌注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护下超声微泡剂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尿激酶组和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每组各16只.采用兔颈外动脉插管注入自体血栓方法制备成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并应用TCD监测血栓溶解过程.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静注尿激酶后立即静注六氟化硫超声微泡剂(声诺维).2组动物均在溶栓治疗后2h内持续TCD监测并记录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根据TCD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判断血管再通情况. 结果 2组动物溶栓治疗前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单用尿激酶组完全再通l例,部分再通4例,血管再通率为31.3%;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6例,血管再通率为56.3%.2组动物病理检查均未见脑出血.单用尿激酶组梗死灶大小占梗死半球的百分率平均为13.9%,尿激酶联合超声微泡剂组梗死灶大小占梗死半球的百分率平均为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结论 TCD监测下应用超声微泡剂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治疗效果,初步证明TCD联合超声微泡剂可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护下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护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尿激酶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在尿激酶溶栓后2h内持续TCD监护。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30.8%,溶栓后两组间NIH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TCD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溶栓时间窗、尿激酶剂量、责任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转归的关系等。结果例2大脑中动脉溶栓后症状完全缓解;例4颈内动脉溶栓后颈内动脉完全再通,但有皮层支梗死;例1、3大脑中动脉溶栓后部分再通。本文4例患者溶栓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责任供血动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动脉溶栓对大、中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对穿支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疗效欠佳,有待进一步随机、双盲、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病人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加基本恢复率分别为45.7%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溶栓组大面积脑梗塞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为3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P=0.012)。两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大面积脑梗塞具有不可比拟的疗效。由神经内科医生亲自床边监测TCD,有利于溶栓过程的用药指导及疗效判定,为提高溶栓恢复率和总有效率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55例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尿激酶75~150万单位。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应用经颅三维多普勒(TCD)超声仪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依据溶栓后1h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显效者40例(72.7%),疗效不明显者15例(27.3%)。溶栓治疗前,显效组TCD表现异常者37例(92.5%),非显效组15例(100%),均表现为梗死侧脑血管血流速度下降或无信号,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正常,部分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并可见湍流表现。治疗后1h,显效组梗死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数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非显效组则无明显变化。显效组有7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出现反复。结论TCD可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血管再闭塞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7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7例患者在14d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颅外出血并发症。结论 我们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21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44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 d、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 h、6 h、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5.1%,残疾率为4.9%.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0.91%,残疾率为9.09%;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9.09%)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9%)(P<0.01).(3)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完全再通61.9%,部分再通23.8%,血管总再通率为85.7%.(4)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 d、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fib明显下降(P<0.05).(5)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3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4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脑心通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VEGF和Ang-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和Ang-2均有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EGF和Ang-2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VEGF和Ang-2显著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瘫痪患者尿激酶溶栓后肝素持续静脉注射预防再瘫痪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6例溶栓成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溶栓后即用肝素1000 U/h持续静脉注射,监测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调节肝索用量.保持aPTT在正常值1.5~2.0倍之间,连用5 d.对照组18例溶栓后24 h 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对两组7 d内发生再瘫痪及脑出血的例数,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组再瘫痪0例.无症状脑出血5例;对照组再瘫痪5例,无症状腩出血2例;两组再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成功后应用肝素抗凝,维持aPTT在正常值的1.5~2.0倍,对于预防再瘫痪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脑电图改变及对溶栓效果的预测。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3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患者溶栓治疗前中后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反映溶栓过程中随溶栓剂用量增加有经时性变化之特征,静滴50万U尿激酶,慢波明显增多,频率变慢,定位更明确,追加静滴100万U后,慢波减少,频率增快。25例患者随EEG改变,肌力恢复显著,5例肌力恢复差者,复查头颅CT为大面积脑梗死,EEG表现慢波减少。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对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患者近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可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