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T灌注成像在肿瘤治疗监测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流量增加有关,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无创成像方法,可在活体中监控肿瘤血管生长状况,是一种全新的成像方式,对于评价肿瘤的局部微循环状况及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评估和发病机制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文中复习了CT灌注成像应用于肿瘤病变研究的文献,综述CT灌注成像基本原理、疗效监测与预后评估等。  相似文献   

2.
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可提供大体形态学影像,将其与CT灌注成像技术联用,产生功能影像[1-3].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CT平扫初诊为肝脏肿瘤的病人和3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了CT灌注成像研究,应用西门子sensation16及GELightspeed64多层螺旋CT机扫描,用随机功能软件分析图像。计算机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再利用曲线所提供的数据计算灌注指标。结果肝癌组病灶中心BF、BV、HAI均明显高于病灶边缘,MTT较病灶边缘短,PS较病灶边缘略低;肝转移瘤病灶中心BF、BV、PS、HAI较病灶边缘低,MTT较边缘短;肝血管瘤病灶中心BF、BV、PS均低于病灶边缘,病灶中心HAI与正常肝组织一致,边缘HAI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高,MTT较边缘长。结论CT灌注成像能更精确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及发现微小病灶,双灌注成像的应用增加了鉴别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观桥  苏丹柯 《广西医学》2005,27(4):539-542
CT灌注成像技术(CT perfusion imaging)是根据血流变化与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对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态进行评估,继而据此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技术。本文对有关技术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钟进  乔辉  郝彩仙  宫毅  刘筠 《当代医学》2009,15(20):91-93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甲状腺病变评价的影响,以及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灌注参数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和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采用两种不同的采样方法,比较其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瘤的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采样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100%);采样方法Ⅱ:对病变实性强化部分进行采样,兴趣区10mm^2~20mm^2。以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作为评价CT灌注的参数。结果方法Ⅰ、Ⅱ中病变区的BF分别为135.86±53.5/235.34±43.51;BV分别为56.71±13.42/75.89±22.15;MTT分别为46.74±13.42/23.56±13.34;TTP分别为33.57±15.45/22.16±13.36。方法Ⅰ与方法Ⅱ的CT灌注参数BF、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Ⅰ中良、恶性病变的备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法Ⅱ中MT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CT灌注采样方法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对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变进行细致分析,采用方法Ⅱ更为适宜。MTT、TTP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涛  李忠南  桑雅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8-19,2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相关病因分析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28例TIA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P及头颈部CTA检查,其中12例患者在CTP检查后48h内接受介入治疗,并于治疗后1周内行CTP检查,分别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评价TIA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TIA患者灌注异常区的TTP、MTT及rCBF与健侧对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侧rCBV与健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TIA患者介入治疗后MTT、rCBF及TTP参数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评价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疗效评估及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肝占位共23个病灶行CTPI,获取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HCC患者同时测定血清AFP值,并与相应病灶的灌注参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本组病灶中18/23个为HCC,4/23个为肝血管瘤,另1病灶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HCC组18个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比较,病灶的HAF增大,MTT及PS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HAF的差异最为显著(前者是后者的4.11倍)。血清AFP与HCC病灶的灌注参数值无相关性。肝血管瘤组各灌注参数的改变与HCC类似,但前者病灶区的HBF显著大于HCC。FNH与非结节区的灌注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PI在H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CT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科  唐文渊 《重庆医学》2008,37(16):1840-1843
自1979年有作者使用增强CT来评估脑灌注后,90年代则开始应用脑CT灌注像(computer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判断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和用于观察肿瘤的对抗血管生成化疗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 CT的应用和软件系统的开发,CTP的研究和临床使用变得越来越现实,因其较低成本、高精确性、易操作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脑卒中、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制订肿瘤放疗计划等领域,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为神经科医师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功能成像。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时对选定的某一兴趣层面(一层或多层)进行动态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所用对比剂作为一种生理示踪剂,可准确反映局部微血管的功能状况,是从组织水平和微循环而获得组织的功能方面的信息。因而CT灌注不但能准确显示常规CT、MRI检查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同时还能揭示脑肿瘤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84例患者均行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84例患者检出154例血管性病变,其中,60例动脉瘤,64例脑血管闭塞病变或是脑血管狭窄,30例血管畸形。动脉瘤直径在0.7~19 mm之间,其中,位于颈内动脉虹吸段6枚,位于前交通动脉10枚,位于后交通动脉6枚,位于大脑前动脉17枚,位于大脑中动脉21枚。健侧与患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时间患者MTT、rCBF、rCBV等指标差异显著。结论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可靠、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 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 结论 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64层螺旋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检查,并分析灌注参数。结果CT平扫与CTPI显示脑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分别为52.77%、97.22%,且CTPI显示病灶较常规CT平扫扩大,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对半暗带判定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cT灌注成像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病变特征、分期、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判定、对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肿瘤复发的评估等领域。此外还讨论了灌注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并且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cT灌注戍像是一项既可以提供肿瘤的定性信息,又可以提供肿瘤血管生成信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它通过获得单位时间、单位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等血流灌注参数,反映组织器官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定量监测病变引起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该文主要阐述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和256排CT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安冬会  赵荣  史斌 《河北医学》2013,19(2):166-16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于重建的CT灌注图像上测量各ROI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测量病理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CBF均值、CBV均值及Ps均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MTT均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胶质瘤CT灌注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71,P〈0.05)。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CT灌注成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rCBV值与MVD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 灌注成像及 CT 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 CT 灌注成像及 CT 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 MTT 高于镜像区,CBF 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BV 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期患者 MTT 低于Ⅱ期,CBF 高于Ⅱ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CBV 二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T 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31例,其中 CT 灌注成像异常27例,阳性率87.10%;CT 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9例,其中 CT 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 TIA 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 TIA 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结节(与肺门关系密切,直径在30 mm之内)CT灌注成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支气管镜、临床治疗证实的中央型肺结节的CT灌注成像资料。结果:8例结节中,炎性4例,肺癌4例。全部结节均强化:4例炎性结节全部表现为肺动脉及主动脉双重血供。4例恶性结节的3例强化峰值出现在主动脉峰值后,1例出现肺动脉及主动脉双重血供。4例炎性结节表面通透性(PS)≤15ml/(100 mg.min)。4例肺癌结节PS≥15 ml/(100 mg.min)、血容量(BV)≥5 ml/100 mg。4例炎性结节中3例急性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表现为速升速降型,1例慢性炎性结节TDC表现为速升缓降型。4例肺癌结节TDC表现为速升缓降或缓升不降型。结论:中央型肺结节的部分CT灌注成像参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黄文琴  黎红华 《医学综述》2012,(21):3664-3667
作为一种功能成像,CT灌注能够早期发现超急性脑梗死,界定半暗带,评估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为脑梗死的诊治、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还能够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梗死前期的脑组织进行影像学评价;同时可以预测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与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