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谈国蕾  曹利  刘新钰  张汉荣 《临床荟萃》2006,21(16):1147-1149
目的 应用测序列的方法,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在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和HBV基因型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及前C区变异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用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4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50例,应用测序列的方法测定HBV的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C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 南京地区94例HBV感染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40例(42.6%)和54例(57.4%),未发现其他型和混合型,CHB组与HCC、CSH和LC组病毒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不同病情的HBV感染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区(T1762/A1764双变异)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C区变异(A1896变异)在不同病情和不同基因型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京地区流行的HBV主要基因型是B和C,C型感染可以引起较重的肝病,尤其是BCP发生双变异者;HBV基因型是影响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在不同疾病中发生的差异及其与乙肝相关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CHB)患者38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6例、乙肝相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74例,用巢式PCR扩增患者血清中HBV BCP区,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区变异,分析A1762T/G1764A突变与HBV复制、HBeAg表达和HBV感染不同阶段的关系,以及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48例患者中,A1762T/G1764A突变总体发生率为54.7%,乙肝相关HCC组中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79.7%,而CHB、LC患者分别为31.6%、27.8%,HCC组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HB组(P0.05)和LC组(P0.05);A1762T/G1764A突变组HBV-DNA载量与非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41.4%,HBeAg阴性组为73.5%,HBeAg阴性组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P0.05);HCC患者A1762T/G1764A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之间无病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联合突变与HCC发生具有显著关系,该变异与血清HBV-DNA的复制水平无关,但与血清HBeAg表达水平有关,与乙肝相关HCC预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152例CHB患者和53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 CHB患者和LC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P〈0.05);HBeAg阳性的LC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ALT升高例数、AST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的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B患者和L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与HBeAg变化呈正相关性(γ=0.913)。  相似文献   

4.
张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50-952
目的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42/66)。结论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宿主遗传、免疫以及病毒等因素在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形成的多因素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和HCC 34例,分别对其进行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HBV基因型及其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情况的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HCC组和LC组的HLA-DR13基因频率、血清TNF-α水平、HBV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率均高于CH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IFN-γ水平和HBV基因型在CHB组、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CC和L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BV相关HCC形成的危险因素,可能在HCC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含量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95例慢性HBV感染者[包括2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73例代偿性肝硬化(LC)、78例失代偿性LC]和88例正常对照组血浆MBL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血浆MBL浓度在轻度、中度、重度CHB及代偿性和失代偿性LC患者分别为(5.701±2.419)、(5.462±2.378)、(4.609±2.116)、(4.876±2.175)和(4.528±2.045)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87±1.39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轻度与中度CHB患者血浆MBL浓度相近(P〉0.05),高于重度CHB、代偿性和失代偿性LC患者(P均〈0.05);中度CHB与代偿性LC患者血浆MBL浓度相近(P〉0.05),高于重度CHB、失代偿性LC患者(P均〈0.05);重度CHB与代偿性LC和失代偿性LC患者血浆MBL浓度相近(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浆MB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MBL含量对CHB患者疾病进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通地区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9例,重型肝炎(CSH)26例,肝硬化(LC)30例,肝细胞癌(HCC)27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300份血清标本中B型89例(29.7%),C型196例(65.3%),BC混合型15例(5.0%);C基因型在LC组、HCC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组和CHB组(P<0.05)。结论南通地区HBV基因型可能以B、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HBV Enh-I/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测定和比较,探讨其突变与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25份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血清标本HBV-DNA,PCR扩增HBV Enh-I/X基因并测序,比较不同患者之间的突变差异。结果获得HBV Enh-I/X基因42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肝硬化(LC)14例,肝细胞癌(HCC)8例。突变率较高的位点有A1077C,A1123T和G1218C/A在CHB、LC及HCC组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0%、64.29%和50%;10%、50%和37.5%;50%、42.9%和50%。对CHB、LC和HCC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位点A1077C在LC组和HCC组的变异率为64.29%和50%,显著高于CHB组(20%,χ~2=7.076,P=0.029);位点A1123T在LC组和HCC组的变异率为50%和37.5%,显著高于CHB组(10%,χ~2=7.619,P=0.022);位点A1317G在LC组和HCC组的变异率为35.71%和50%,显著高于CHB组(5%,χ~2=8.019,P=0.018)。结论HBV Enh-I/X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存在多位点的突变,可能影响转录水平及复制水平,使病情进展趋于复杂,了解其突变情况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提供病毒学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ASC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和5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1.64±0.17)ng/mL]比较,HBV感染者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4.18±0.48)、(4.71±0.42)、(3.62±0.31)ng/mL,P0.05],其中LC组最高,ASC组最低;与ASC组相比,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HCC组相比,LC组外周血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C组患者IL-4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r=0.529,P0.01);HCC组患者IL-4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3、0.323,P0.05)。结论 IL-4在HBV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外周血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eAg状态及ALT和AFP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状态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肝病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检测HBe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ALT和AFP水平。结果 CHB和LC患者的HBeAg阴性率分别占38.94%和57.87%。CHB的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8.1岁和29.5岁,差异显著(P<0.01);LC的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1.8岁和49.1岁,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性和阳性的CHB患者ALT≥40 IU/L分别占46.91%和86.61%,差异显著(P=0.05);LC患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的ALT≥40 IU/L分别占44.74%和51.81%,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阳性组慢性肝病AFP阳性率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且LC患者AFP阳性率高于CHB患者(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肝病具有与HBeAg阳性不同的临床特征,HBeAg阴性可能与乙型肝炎慢性化和LC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CHB组)50例、肝硬化(LC组)45例、肝癌(HCC组)46例,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多通道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采用ARMS-PCR法检测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突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和CHB组在e抗原阳性率、HBV DNA水平及HBV DNA>105IU/mL方面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LC组在e抗原阳性率方面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乙肝患者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7.0%、57.1%(P>0.05),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1.6%、66.7%(P>0.05)。HC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的HBV基因BCP区1762/1764突变率分别为91.3%、84.4%、22%,HCC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前C区1896突变率分别为84.8%、62.2%、42.0%,HCC组与CHB组、L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的HBV基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位点同时突变率为78.3%,要高于LC组和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方面比较,无论是基因B型还是C型的乙肝相关患者,疾病进程较重(HCC组、LC组)的受试者携带BCP区1762/1764突变型或前C区1896突变型的比例都要高于慢性乙肝患者(CHB组)。结论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率高,无性别和基因型差异,其中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和前C区1896位点联合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宋惠  刘兴晖  祝成亮  钟基大  李毅 《检验医学》2013,(12):1092-109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GFBP7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BP7含量,分析IGFBP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LC)和肝细胞癌(HCC)患者间血清含量的差异。结果IGFBP7mRN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HepG2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者IGFBP7血清学水平明显升高(P〈0.05);IGFBP7在Lc和HCC患者低于CHB患者(P〈0.05)。结论HBV能够上调IGFBP7的表达,其血清水平与疾病进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邹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17-1218,12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抗核抗体(ANA)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乙肝(CHB)、乙肝后肝硬化(LC)、肝癌(HCC)患者共3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A。结果 (1)376例患者中ANA阳性99例(26.3%),其中CHB组58例,占21.0%(58/276),LC组20例,占38.5%(20/52),HCC组21例,占43.7%(21/48);健康对照组ANA阳性2例,占3.0%(2/66)。3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C、HCC与CH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与H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HB、LC和HCC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分别为72.4%(42/58)、65.0%(13/20)和71.4%(15/21)。(3)ANA滴度1/100和大于或等于1/320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出现的自身抗体以ANA为主,HCC组阳性率最高。70.7%的HBV感染者ANA为低滴度阳性,对其滴度的高低与肝细胞损伤及HBV-DNA复制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及其与HBV感染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2例肝细胞癌(HCC)伴活动性肝炎(简称HCC)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同时采用西门子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Th17细胞比例(1.13%±0.37%)比较,ASC组略有升高(1.30%±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2.06%±1.15%)和HCC组(5.89%±3.31%)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h17细胞比例与ALT、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37,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7.18%±2.28%)比较,ASC组(7.72%±2.05%)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9.01%±2.92%)和HCC组(10.86%±1.77%)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reg细胞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2(P0.01)、0.30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27,P0.01)。正常对照组Th17/Treg最低,为0.17±0.16,ASC组略有上升(0.18±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0.23±0.19)和HCC组(0.52±0.54)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由于Th17细胞和Treg细胞构成的平衡被打破,趋向Th17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临床诊断非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的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已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32例进行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检测,并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和HBeAg(-)组患者,以及不同含量的HBV DNA的HBeAg(-)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分析。结果 120例随机乙肝患者中,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为25.0%(30/120);而慢性乙肝患者中和肝硬化患者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8.8%(39/80)和62.5%(20/32),与随机乙肝患者人群中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HBeAg(-)组患者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与HBeAg(+)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随HBV DNA含量的增加,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发生与乙肝患者慢性化有关,检测乙肝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对乙肝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