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32例。保守组采用药物治疗,手术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鼻阻力的变化。结果出院后6个月保守组和手术组鼻阻力分别为(0.52±0.16)和(0.24±0.11)kPa·s-1·L-1,手术组鼻阻力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和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6%,手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效果肯定,术后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鼻腔阻力。  相似文献   

2.
王俊周  胡书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08-13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a。结果治愈38例(69.09%),显效11例(20.00%),有效6例(10.91%),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与微波热凝筛前神经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和筛前神经电烧灼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选择了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104例。其中A组30例,用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B组35例,行鼻中隔矫正治疗;C组39例,以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症状立即停止发作,术后4周进行鼻黏膜抗原激发试验,得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2a随访,A,B组都有少数病例复发;而C组无1例复发;术后5a随访,A,B组均有60%复发,而C组的复发率仅为12.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和筛前神经电灼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5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取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为手术治疗组(n=26),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n=26)。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53.8%、92.3%与30.8%、57.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128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1~2006年对128例变应性鼻炎治疗,陆床疗效,采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双下鼻甲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结合下鼻甲封闭治疗。结果治愈110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3%,治愈率86%。结论使用手术加下鼻甲封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2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局部微波热凝和下鼻甲切除术的局部综合治疗措施。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评价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术后4周,全部病例显效。1年后有105例获随访,其中显效77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5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综合治疗的疗效满意,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7.
翟普 《临床医学》2013,33(7):104-105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12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总生存质量得分(0.73±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5±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有很高的治疗有效率,鼻中隔矫正可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中隔矫正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32例,随访1年。结果:显效28例,有效4例。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前  骆文龙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18-719,7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海口会议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62.7%(79/126),有效30.2%(38/126),无效7.1%(9/126)。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1.34±2.17)分,治疗1年后为(6.71±1.86)分,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具有视野好、出血少、安全、疗效佳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矫正鼻中隔偏曲加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和术后1 a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对照组相应时间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1.2%,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矫正鼻中隔偏曲加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对有变应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通过矫正鼻隔偏曲、切除部分下鼻甲后改善了变应性鼻炎症状。自2005年5月~2011年2月,作者选择性地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系统脱敏治疗、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随访1年。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显效23例(57.5%),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显效11例(27.5%),总有效26例(65.0%)。两组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伴鼻中隔偏曲的AR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滴鼻灵在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围手术期的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相关治疗,治疗组除进行对照组治疗外,术前使用滴鼻灵滴鼻3d,术后使用滴鼻灵滴鼻7d。2周后观察比较2组症状、体征及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滴鼻灵能明显改善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常同时存在。已发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其中机理尚无定论。本文就各种学说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鼻腔结构矫正结合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治疗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同时结合射频热凝下鼻甲、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等副交感神经密集部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82.6%。7例复发,其中6例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结合射频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后复发多在6个月以后。  相似文献   

16.
李文杰 《临床医学》2014,(2):99-10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患者有效率约为95.8%,1年有效率为89.6%。结论给予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框架结构重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9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纠正异常中鼻甲.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5.9%,术后半年总有效率81.6%,术后1年总有效率65.3%,术后2年总有效率60.2%.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356例变应性鼻炎分为三组:140例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术、116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10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微波组织凝固术,三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2年的追踪观察,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3%,59.7%和87.6%。结论性鼻炎进行微波治疗或矫正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加用微波治疗,疗效显著地提高(P〈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矫正变应性鼻炎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并联合等离子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切口矫正鼻中隔,并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消融鼻腔外侧壁的前半部、鼻丘、下鼻甲。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并对下鼻甲进行部分切除术。治疗前后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过敏症状明显的改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为6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黏膜完整性及偏曲矫正满意度评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切口可减轻鼻中隔切口皮肤黏膜张力,扩大手术视野,降低术后鼻中隔穿孔的风险,低温等离子技术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变态反应的强度,达到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