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所周知,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m SA-ECG)已较成功地用于检测心室晚电位,临床作为筛选室性心律失常和预测心性猝死的一种无创手段。由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tation P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Paf 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使患者全身栓塞发生率5倍于无 Paf 的患者。因此,近年来国外学者也试图用 SA-ECG 技术测量心房终未电位的低幅信号,以便在窦性心律时检出Paf 患者。1988年,Engel 等首次报告测量26例 Paf 和阵发性房扑患者的 SA-ECGP 波晚电位,与正常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以为 SA-ECG 不具备检出 Paf 和阵发房扑患者的功能。1990年,Schrem 等亦有类似报道。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使用 R 波触发方式。在 R 波触发方式下,心电信号叠加以 QRS 综合波起点或最大斜率处作为参照时间,逐点叠加波形,适用于检测心室晚  相似文献   

2.
黄坚  马辉 《心电学杂志》1994,13(3):130-132
对61例非发作期房性心律失常病人和60例健康人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并对部分患者作经食管电生理刺激以诱发房颤.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和滤波后P波终末20ms均方根电压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滤波后P波时限与房颤有密切关系.该参数尚能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初步探讨了国人心房晚电位的诊断标准,认为滤波后P波时限>110ms且滤波后P波终末20ms均方根电压<3.5μV为心房晚电位阳性.  相似文献   

3.
4.
周聊生  李莹 《山东医药》1996,36(5):23-23
近年来,用心房晚电位预测阵发性心戾纤颤(下称房颤)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其正常值及诊断价值尚有一定分歧。我们对30房颤病人和50例正常人做了对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正常组均为本院健康职工,年龄21~60岁。病人组(指房颤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小时,至少有3次以上发作,且经心电图证实者)年龄22~67岁,房颤病史0.5~2年,其中风心病6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10例,心肌病4例,特发性4例。采用美国HP-77020AC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为2.5MHz),测定左房、左室及右房舒张期内径。采用泰安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SX…  相似文献   

5.
52例心房晚电位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晚电位测试对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临床关联。方法 以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技术测试5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心房晚电位(滤波后的P波时限、P波终末20ms、30ms、40ms的电压均方根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的滤波后P波时限为(137.52±2.92)ms,对照组为(113.05±1.20)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20ms电压均方根值为(2.65±0.25)μV,对照组为(3.72±0.19)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阵发性房颤组的P波终末30ms电压均方根值为(3.69±0.32)μV,对照组为(4.71±0.28)μV,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 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阵发性房颇的1个快速、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房颤(AF)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其远期的血栓栓塞和致心功能不全性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的重要心血管疾病[1~3]。关于房颤的发病机制人们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认为是由于在心房内出现多个随机性微折返所致[4]。为了寻找折返理论的论据,作者按Fukunami等[5]报道的方法对30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了心房晚电位(Atriallatepotential,ALP)检查。1 对象和方法1.1 房颤患者入选条件 ①房颤病史20年以上;②每周至少发作一次,每次持续发作3…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e eate potentialVLp)又称迟电位,是指在体表检测时,出现在QRS波终末部份或ST段内的高频低振幅的破碎电活动,Durrer等于1961年首次在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心外膜直接记录到VLp,1978年Berbari等采用信号平均技术,即高分辨信息叠加心电图技术,从实验性心肌梗塞(MI)狗和室速病人体表记录到QRS波后有低振幅高频的多形性尖波向ST段内延伸,他称此低振幅电位为VLp。随后的研究证实了从心脏表面记录到的延迟破碎电位和从体表记录到的VLp是相关的,VLp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认为它是预报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加拿大威克司公司生产的 WLP-3800型心室晚电位检测仪检测780例病人的心室晚电位(VLP)并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男性568例,女性212例,年龄21—90(平均54)岁。心血管病组287例(冠心病181例,其中心肌梗塞6例,肺原性心脏病44例,心肌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高血压病Ⅱ期28例),其中伴室性心律失常152例。非心血管病组493例。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是用来识别心脏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高危者的无创技术。实践证实肾病患者部分合并不同程度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为观察肾病者VLP改变,  相似文献   

11.
潘其兴 《山东医药》1989,29(10):48-50
近年使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方法,发现某些病人在心脏舒张期内,通常在QRS综合波终末40ms和/或在S-T段开始150ms之内有碎裂电活动,即所谓心室晚电位(VLP),也叫延迟电位。VLP是预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敏感的异常电活动指标。1981年Simso等确认,VLP是临床上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一种方法。此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检测心房晚电位(ALP)的临床价值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AF患者为治疗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6个月观察AL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美国GE MarquetMAC5000型多功能心电图机记录对照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前后P波滤波后P波时限(Ad),P波终末20ms(Lp20)、30ms(Lp30)、40ms(Lp40)的电压均方根值。结果:治疗组A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Lp20、Lp30、Lp40显著低于对照组Lp20、Lp30、Lp40,P<0.01。经过缬沙坦每天80~160mg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ALP下降、Lp20、Lp30、Lp40均上升,P<0.05或0.01。治疗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房晚电位可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一个可靠指标之一,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影响阵发性房颤患者的ALP,可能有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本研究对59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心电图、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VLP)检查,旨在探讨束支传导阻滞情况下,心室晚电位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常成人体表心室晚电位200例分析(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技术检测体表心室晚电位(VLP)已有10余年历史,VLP与心室内折返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基本得到肯定.然而,VLP阳性诊断标准尚没有统一,各家报道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为此,我们对200例正常成人作了体表VLP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1年4月美国 JACC 杂志(1991;17:999—1006)刊登了心室晚电位(VLP)的诊断标准说明。这是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联合组成的特别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讨论结果而发表的。委员会共7人,均属该专业较著名的学者。10年来的研究表明,VLP 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后(PAMI)发生猝死的高危患者。目前一般多采用高分辨率心电图(HRECG)或信号平均法(SAECG)来检测 VLP,视检测的方法和判断的标准不同。PA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在60%至90%之间,而正常人的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